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幼儿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具有很多不同的重点和侧重点,其中身心健康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价值的培养和面对挫折时能自我纠正,自我平衡和调节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身心健康 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幼儿时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十分独特及可贵的阶段。从贯彻《纲要》、实施《指南》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幼儿获得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越多,教师实施的教育方式越能符合孩子的发展需求,幼儿的身心发展越好,孩子在入小学后的各方面表现也就越好。从幼儿的发展过程来分析,一方面,成人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孩子的发展;另一方面孩子也会主动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自发性的学习以及同伴互动对他们的认知建構都很有助益。因此,教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在孩子自发型的学习与成人的指导之间取得最佳的平衡。
  1因材施教,尊重差异
  由于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所以都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当然,有些个性是后天的,有些是先天的,但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个性差异,作为教师都要给与充分的重视和尊重,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够了解每个幼儿的身心特点,从而利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干预,为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发现,只有多去了解幼儿的生活,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给予身心干预的情况下,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比如在同一个区域活动中,不同的幼儿提出了不一样的想法和要求,我们作为教师要能根据幼儿的差异和特点,给予不同的方法。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有的幼儿理解能力较弱,有的理解能力很强,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顺其自然,对不同能力阶段的幼儿给予鼓励,针对幼儿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或有效的指导方法,保护好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
  2建构良好的幼儿教学课程
  我们在建构课程内容时,不能盲目照搬,更不能规划一些不符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促使幼儿教育者开始真正意义上达成共识:课程的价值在于为了每一个儿童的发展。国外的方案课程、项目课程迅速的传播,各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教师要立足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规律,结合幼儿教学实际,综合考虑当地的社会环境与幼儿的家庭背景,结合幼儿在学习中的经验和心得,设立适合幼儿学习的幼教课程。一方面课程要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课程要适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教师要把幼儿整合全面发展摆在首位,这也是课程内容的首要目标,其设立一定要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水平,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特点,同时符合幼儿在智力与身心健康方面发展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好高骛远,要能使得大部分幼儿都能达到,同时幼儿立足课程知识作为学习基础,可以整合多个层面的能力和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融汇贯通,从而提高学习速度和身心健康发展水平。
  3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
  对幼儿开展良好的教学评价是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做好幼儿教学评价,体现的是幼儿学习成效与身心发展的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正确树立评价的目标,能够利用多途径的评价方法,认同幼儿在幼儿阶段出现的各种差异。一般来说,教学评价需要有相应的评价材料作为依据。幼儿的发展评价要以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指标作为依据,以各种不同的相关资料为基础。评价幼儿的发展与学习对课程的规划施行是很重要的。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观察与评价在诸多教育策略中成为一大重要策略,通过评价不但可以改进教学与学习的状况,而且评价工作与课程内容是不可分离的。准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的发展与学习速度很快,每个人的发展状况不同、个人所处的发展阶段互异,况且还会受到生长环境中文化与语言因素的影响。因此不正确的评价往往还会人为地给孩子贴上了“坏标签”甚至使孩子受到伤害。
  4家校共育,构建双向的沟通关系
  深入每个孩子的家庭了解孩子的发展与学习状况是教师可以使用的一个很好的教育策略。孩子越小,教师越是需要透过家庭以取得相关的资讯。只有园家互动,建立双向的沟通关系,共同为孩子的发展付诸努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建立双向沟通关系时我们必须建立良好的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保持定期的联系,做到彼此尊重、合作、分摊责任。教师与家长在日常的接触时都要分享彼此对孩子的看法以及彼此告知孩子发展与学习的状况。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哪些看法与目标,并能够尊重和体谅。为了让家长更了解孩子,教师必须请家长共同参与课程规划与评价活动,欢迎家长参与相关的教育决策。
  5结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如果能让幼儿在轻松、民主、宽松的氛围中有效地进行创造教育的启蒙,这样不仅能让幼儿身心得到健康自由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创造精神,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好奇心与创造性想象,有助于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挖掘出幼儿巨大的创造潜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闫玉.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分析百科[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0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