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留下的宝贵遗产。阅读古诗文无论是在陶冶人的情操,丰富其文化底蕴,还是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层面,都有着诸多好处,也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被视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蕴含的真实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高效地投入到古诗文学习中,已经逐渐成为众多初中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古诗文在初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扩大,在语文考试中也被列为重要考点。但纵观当今阶段的古诗词阅读教学,仍有不少问题存在:学生阅读兴趣低下,缺乏有效方法指导,课堂教学过于沉闷无趣……如何才能克服这些问题,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水平呢?下面本文将结合实例,就如何开展良好的古诗文阅读教学展开探讨。
  一、巧设知识导入,激发学生阅读诗文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对初中生而言,它也是激励学习的第一动力。面对着晦涩难懂的修辞,枯燥繁冗的学习过程,学生倘若从中找不到乐趣,很容易望而生畏。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产生对古诗文的探究欲望,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心理距离,让他们对抽象的诗句里蕴含的美感有所体会,从而真正打开古诗词阅读的大门。
  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古诗文的知识导入就成了关键。教师可以在进行古诗文学习前,为这篇文章找一个鲜明的要点,比如《伤仲永》,教师可以将学习主题拟为“一个少年天才的陨灭之路”,在开篇前为大家设置悬念:“一个古代的少年,他文采斐然,五岁就能作诗,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越变越笨,又是什么事让他最终沦落为普通人呢?”学生见到这样别具一格的介绍,往往会眼前一亮,想要了解方仲永沦落的真正原因。于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发地就会去阅读这篇文章。教师再带大家进行《方仲永》这一课的阅读与学习,就会顺利得多。
  二、加强诵读指导,赏析诗文美感
  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重点论证了诵读与学习间的辩证关系。古诗文的学习亦是如此,只有通过熟练的朗读和背诵,才能训练出学生的语感,让阅读过程变得顺畅且自然。因为古诗文以文言文为语言基础,和现代语言有一定区别,倘若没有一定的语感,无论是进行识文、断句还是还原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教师而言,加强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带领学生通读古诗文,在读的过程中进行充分体验和感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使阅读氛围变得更加浓厚,阅读效率也随之提高。
  以《木兰诗》这一篇古文的阅读为例,教师可以抓住它的音律和谐、朗朗上口的特点,让学生一边读一边体会其诗文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副女子当户而织的画面感顿时就出现了,而后半句又添加了一点悬疑感,木兰不织布了,反而开始叹气,这是什么原因呢?再到后面“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种悬疑色彩更重了一层,“何所思”“何所忆”的叠句并不是啰嗦,而是为了加重感情,显示木兰的一种犹豫和为难之情。再读到“昨夜见军帖……”,方才真相大白,引出了“木兰从军”这一核心主题。通过仔细的品味和精读,整篇文章的脉络也就明朗起来。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孔子有言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在鼓励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探讨。对于初中生而言,接触的古诗文范围面较窄,知识积累量也有限,在阅读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疑问。部分学生把提问当成一种负担,害怕老师的不解和同学的嘲笑,以至于不敢问,不愿意问。久而久之,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古诗文的学习自然就停滞不前了。
  事实上,敢于提问正是提高质疑能力的前提。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融洽的古诗文阅读氛围,提倡他们质疑、设问,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疑点,吸引学生来提问,帮助学生形成提问意识,培养他们的提问兴趣,降低古诗文阅读的难度,为他们的学习保驾护航。
  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古诗为例,虽然诗中没有太多生僻字,但学生还是很容易对其中的部分修辞感到疑惑,比如“长夜沾湿何由彻”,如果把“沾湿”当动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就变得奇怪。而“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也容易被理解为“什么时候眼前突然出现这座房子”,意思也非常生硬。作為教师这时就要更正学生的想法,澄清“沾湿”是潮湿不干的意思,“突兀”则是房屋高耸的样子,和现代白话文的突兀有所区别,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并理解这首诗。
  总的来说,古诗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瑰宝,阅读它能够帮助初中生培养语感,提升理解和创作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古诗文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想办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扩充知识储备,多读多写,在古文的熏陶中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养成优秀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显图.探析初中古诗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现代语文,2017(11).
  [2]  封金峰.熟读成诵,敲开初中古诗文阅读大门[J].新课程·中旬,201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1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