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凝练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力量和智慧的源泉。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促进个人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更能对中华民族的传承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在线开放课程载体,分析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应用在线开放课程的优势与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方式,对促进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水平起到了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 键 词] 在线开放课程;中华传统文化;慕课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4-0204-02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实现学生个人与国民群体文化素养的双向提升。在线开放课程依托于互联网,相比传统教育模式在传播渠道、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等多个维度有明显差异,能够有效拓展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渠道,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中积极开发使用在线开放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及认同感,进而提高民族整体的向心力,对促进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优势
(一)拓展教育渠道
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化的特点,为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渠道的拓展提供了可能。第一,在线开放课程门槛较低,使用手机或电脑都能进行在线学习。且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制约,不止在校学生,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能有效扩大教育范围。第二,在线开放课程能够实现学生的网络交流,分享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见解,并且在线开放课程界面简洁,符合学生喜好,操作相对便利,普适性较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在线开放课程以互联网为载体,能够使用互联网中丰富的知识资源。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教育模式很难将五千年的文明史完整的展开。而在线开放课程深入发掘互联网资源,能够实现知识资源总量的跨越式提升,为提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效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革新教育方式
相比其他知识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学习层次更深,能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更倾向于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扫盲,各种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没有实现与学生精神层面的交流,没有体现出文化教育的深层含义。而在线开放课程能够实现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的互动与反馈,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构建知识学习网络,帮助学生共享、交流传统文化知识,进而形成知识互换架构。同时,基于关联主义理论构建主题化学习模式,为学生分享与主题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交流讨论,能有效解决传统灌输式教育存在的弊端,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进而与学生在精神层面上产生共鸣。
(三)展开信息反馈
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国学热持续时间和未来的发展难以预料,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数据分析,能够有效掌握学生学习记录、学习状态、参与讨论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一方面能够让教师掌握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疑难问题,可以针对性地对在线开放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进而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为政府文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通过对全国各地区文化学习情况、不同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广度等进行数据分析,文化部门能够更好地制定传统文化传播战略,有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華传统文化教学应用在线开放课程难点
(一)课程体系建设困难
优质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做到无论学生学习水平、学习兴趣的差异如何,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资源,基于自身兴趣进行自主选择,并能选择更多深层次的课程内容。各大院校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普遍独立,课程间紧密度不高,容易导致课程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在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时,应注重各类型课程的有机结合,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在节日、饮食、建筑、诗词、文学、服饰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如何建设范围广、内容具有深度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是当前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难点。
(二)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高
在线开放课程能够实现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度学习,为学生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提供优质平台。但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对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有过硬的传统文化知识,能够解释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由于中华传统文化本身存在一定的落后和糟粕的部分,此时需要教师分析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一面和落后的一面,为学生教导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批判落后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此外,在线开放课程的开放性特点使其中包含多种不同的文化元素。面对多种文化的竞争,教师必须能够分析不同文化的差异和优劣性才能更好地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相比于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
(三)需要多渠道持续推动文化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仅依靠在线开放课程是很难有效实现的,必须通过多渠道建立文化传播体系,利用后续力量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作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群体,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学校虽然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多种如师资力量不足、缺乏课时等问题,导致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失语的问题。部分学校为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水平,采取将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策略,但实际效果较差,难以起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成为在线开放课程面临的关键问题。 三、在線开放课程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应用
(一)构建多受众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要面向学生,还要面向全社会,甚至面向国外进行文化输出。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构建多受众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该平台面向的群体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在校学生。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培养学生整体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其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明显提升。(2)社会各界人士。由于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的门槛较低,具有开放性特点,不只在校大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同样可以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3)国外群体。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借助在线开放课程向国外进行传播,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外国友人可以通过平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增加国外群体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因此,需要构建多受众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整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并根据受众需求进行合理分类。同时建立中英文双语课程库,满足国外群体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多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多元需求。
(二)建立体系化在线开放课程
不同群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也有明显差异。在中华传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统筹考虑各群体的差异性,使中华传统文化开放课程体系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首先,需要对不同群体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所得的逻辑关系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按类型进行分类。其次,建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网络模型,整理不同课程内容存在的逻辑关系,根据关系图构建课程体系的整体架构。再次,根据整体架构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模块,进而根据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上的差异建立完善的文化课程体系。最后,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制作在线开放课程视频,课程视频要保证时间在5~10分钟左右,每个课程视频只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讲解,避免在短时间内因学习过多信息而导致对知识的掌握力不足。此外,为了满足国外群体的学习需求,需要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灌输式教学,重视与学习者的交流探讨。同时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的社交性特点,让学习者进行知识共享,有效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在精神层面的交流。
(三)完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库
在线开放课程下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主要依托互联网技术而存在。互联网中丰富的知识资源能为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提供重要的辅助作用。但由于互联网中优质资源与劣质资源混杂,需要将互联网中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内容进行有效筛选,并建立文化资源库。学习者在资源库中进行学习能够有效避免互联网中错误的信息影响,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质量。同时,还可以建设多语种的资源库,提高课程资源的应用水平,为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学习者提供学习保障,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总之,在中国大国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国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有效拓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渠道,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并通过新颖的教育方式让学习者从精神层面感受共鸣。同时,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反馈能有效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但中华传统文化利用在线开放课程也对课程体系建设、教师文化素质及文化后续推动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构建多受众的在线教育平台,建立体系化的在线开放课程,完善多语种、优质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库,进而发挥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突出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妙明.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探讨[J].中国储运,2019(1):117-119.
[2]张点.推进英语环境下的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承教育:《中国文化英语说》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J].高教学刊,2018(22):68-70.
[3]陈中华.啖传统文化之一粟,添文化自信之一痕:《道德与法治》之“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浅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8(22):14-16.
编辑 王 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5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