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灵宝玉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佩饰。在《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发挥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它是红楼故事的叙述者,红楼故事实际是石头记事;它引发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是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它预示人物命运、结局,具有独特的象征意蕴。通灵宝玉与贾宝玉拥有两个共同特性:石性与玉性,对贾宝玉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關键词:《红楼梦》 通灵宝玉 贾宝玉
  一、《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
  通灵宝玉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佩饰,它本是一块废弃不用的顽石。《红楼梦》第一回交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因贪恋人间的荣华富贵,此石幻形人世,变成一块扇坠大小鲜明莹洁的美玉,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
  通灵宝玉在现实中首次出现是在《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与贾雨村叙说“都中新闻”时谈及宝玉:“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可见,通灵宝玉确实由顽石变化而来。《红楼梦》中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借宝钗的目光详细描述了通灵宝玉:“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正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反面刻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张锦池说:“石头譬则珠也,作《石头记》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通灵宝玉是曹雪芹的精心创造,在《红楼梦》中发挥着重要功能,蕴藏着独特而深沉的意蕴。
  二、通灵宝玉的叙事功能
  (一)红楼故事的叙述者
  通灵宝玉首先是红楼故事的叙述者。庚辰本第四十六回脂批云:“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实际上,整部书就是“幻形人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的石头——宝玉“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不过,大多时候通灵宝玉只是隐身叙述,并不出现。偶尔,作者也会在书中明示它的身份。《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中就有一段宝玉的内心独白:“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癫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
  (二)引发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通灵宝玉引发矛盾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是贯穿故事发展的重要线索。《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宝玉与黛玉初次相见,就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这是贾宝玉第一次摔玉,通灵宝玉成了引发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贾宝玉第二次摔玉是在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宝玉从清虚观打醮回来,因张道士说亲心中烦闷,又与黛玉起了龃龉:“宝玉又听见他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竞文风没动。宝玉见没摔碎,便回身找东西来砸。林黛玉见他如此,早已哭起来,说道:‘何苦来,你摔砸那哑巴物件。有砸他的,不如来砸我。”’在这里,宝黛因金玉之事互相试探,通灵宝玉引发了一场风波。不过,摔玉之后,两人对彼此的情愫逐渐明朗。这一回,通灵宝玉不仅引发了宝黛之间的矛盾冲突,还起到了推进宝黛爱情发展的作用。因此,张锦池认为:“‘通灵玉’是‘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灾星,勾连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位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三)预示人物命运、结局
  通灵宝玉还预示着全书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红楼梦》第一回,石头凡心萌动之际,一僧一道曾发出警示:“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实际上,石头(通灵宝玉)的红尘遭际就是全书人物命运的预言。
  除此之外,通灵宝玉还有祛除邪祟、预知祸福等功能。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马道婆和赵姨娘用巫术诅咒宝玉和风姐,二人中了邪,百般医治,不见好转,直到遇到赖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才有了转机,道人说:“你家现有希世奇珍,如何还问我们有符水?……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用通灵宝玉治疗之后,宝玉和凤姐果然清醒过来,逐渐康复。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失宝玉通灵知奇祸”,失去了通灵宝玉,贾宝玉便心智不清,几乎陷入痴傻状态。由此可见,通灵宝玉有祛除邪祟的作用,难怪贾母称它是贾宝玉的“命根子”。
  《红楼梦》第八回,宝钗赏鉴通灵宝玉时,作者还插入了一首后人的嘲讽诗作:“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时乖玉不光”是指通灵宝玉的光泽如同它的主人一样,时运不好则黯淡无光,预示着贾宝玉日后穷困潦倒的遭遇。“运败金无彩”,则是对宝钗结局的预示。脂评旁批说:“伏下文,又夹入宝钗,不是虚图对得工。”可见,通灵宝玉还有预知祸福的功能。   三、通灵宝玉与贾宝玉
  通灵宝玉是由石头幻化而来。它“无材不堪入选”,是女娲氏炼石补天的一块弃石。然而,曾作为补天之材,后来又“自经煅炼”,“灵性已通”,因此它早已不是一块普通的顽石。正是因为此石普通又不普通、平凡又不平凡的矛盾身份,作者曹雪芹将其变幻成一块宝玉,伴随着《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来到人间。在《红楼梦》中,通灵宝玉对贾宝玉的形象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通灵宝玉本质上是石。玉是石的幻相,石才是玉的本相。《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与通灵宝玉如影随形,心性相通,拥有两个共同的特性:石性与玉性。在虚幻世界里,石头忘记补天的初衷,玉性掩盖了其石性的本真。青埂峰下的顽石,听到一僧一道谈论红尘中的荣华富贵,便动了凡心,想到“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于是幻化为宝玉,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在现实世界里,石性与玉性,也在贾宝玉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他是秀色夺人、聪明灵秀的翩翩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另一方面,他发表了不少离经叛道的言辞,是人们眼中的“混世魔王”。他将读书应举、求取功名的人都称作“禄蠹”(第十九回),他說:“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红楼梦》第三回有《西江月》二首批评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实际上,世人对贾宝玉的看法是玉性的幻相,而他身上那超越世俗的秉性正是石性的本真。贾宝玉身上,石性与玉性共存,因此贾雨村称他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曹雪芹将这相互对立的石性与玉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忠于爱情、蔑视功名的封建社会叛逆者形象。
  通灵宝玉由石幻化而来,它的结局是回归石头的本质。在这个由石化玉又由玉归石的过程中,它目睹了贾府的荣辱兴衰,贯穿了宝黛的爱恨纠缠,与贾宝玉的形象完美融合在一起。通灵宝玉之于《红楼梦》,不仅发挥着穿针引线、融合贯通的作用,还蕴含着作者巧夺天工的艺术构思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圈
  参考文献:
  [1]张锦池.红楼管窥:张锦池论红楼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251,247.
  [2]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829.
  [3]曹雪芹,脂砚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1: 210.
  [4]曹雪芹,无名氏.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