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聚焦生活场境 精彩诗词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诗家词人生活的写照,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场境。笔者遵循叶圣陶“以儿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探究古诗词中蕴含的生活场境, 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生活场境;儿童生活;诗意栖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4B-0058-02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诗人因事物触动心灵而创作,这些触动诗人心灵的事物皆源于生活。如日月山河、松竹梅兰等自然景物,观花赏月、戏水听泉等休闲活动,清明祭扫、中秋团圆等节日习俗……诗人用凝练生动的语言,将这些事物串融交织并融入独特的体验和情感,构建了一幕幕意蕴深邃的“生活场境”。 这些“生活场境”均是日常生活中发生在一定时空内,由人及周围事物共同营造的具有能动性、发展性、持续性的情景氛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生活为中心,他指出,教学呈现的内容应是儿童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呈现的形式应能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那么,能否从生活的视角,通过探究“生活场境”提高诗词教学的效益、浓厚学生研学诗词的兴趣,让诗词文化更好地濡染儿童的心田呢?答案是肯定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遵循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探寻古诗词“生活场境”、勾联诗人“生活场境”、融入儿童“生活场境”、营建诗意“生活场境”,实现学生诗意人生的。
  一、探寻古诗词“生活场境”,深入理解诗词内容
  选入小学课本的诗词,都是情景交融、场境明晰的经典佳作。这些经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场境”,有描绘四季风光的,如《春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山居秋暝》《江雪》;有描摹儿童生活的,如《池上》《所见》《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有反映节日习俗的,如《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五夜望月》;有刻画生活的,如《咏柳》《梅花》《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诗人就是通过这些“生活场境”来描绘生活、抒发情感、寄托志向的。教学时,教师如能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诗词,抓住意象开掘勾勒的“生活场境”,就能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意,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如《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作者就是抓住莺鸟、绿树、红花、水村、城墙、酒旗、春风等景物展现了江南的春天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教学中,笔者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带领学生品读诗句,还原诗句中关于春天的“生活场境”,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春天风景的秀丽迷人,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融入儿童“生活场境”,深刻体悟诗词意趣
  儿童的生活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有勤学悦读的校园生活,有温馨甜蜜的家庭生活,有初涉世事的社交体验,有欢乐愉快的旅游經历……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红花绿柳、黑土黄沙是儿童七彩的生活;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游鱼浮鹅、娇莺鸣雀是儿童成长的认知,采莲逐蝶、观瀑赏月,垂钓捕蝉、爬山戏水是儿童惬意的体验……这些精彩纷呈的儿童“生活场境”与诗词蕴含的许多“场境”契合。在诗词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融入儿童的“生活场境”,就能帮助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感悟。如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一诗,以儿童生活为题材,描写了小儿“学垂纶”情景。路人向小儿“借问”时,小儿害怕应答惊跑了鱼,“遥招手”,在远处招手而不作答。诗中“生活场境”妙趣横生,小儿的专心与聪明跃然纸上。在教学本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悟诗的意趣,尤其是理解“遥招手”而不是“摇招手”时,笔者适时地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垂钓时的“场境”,从而理解小儿 “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而是让路人走近他。可以想象小儿在“遥招手”以后,肯定是向“路人”低声耳语,回应路人“借问”的事情。就这样,通过融入学生的“生活场境”突破了教学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诗词意趣的体悟。
  三、勾联诗人“生活场境”,深度明晰诗词内涵
  《随园诗话》中有言:“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用现在的话可以理解为“文如其人”。诗人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意趣情操相差迥异,多样的 “生活场境”深刻影响了诗人的创作。诗词中或多或少地折射作者生活的痕迹,诗人用精炼简洁的语言,借助高度凝练的意象,融入独特的体验与情感,构建一幕幕鲜活的“生活场境”,让经典诗词历久弥新,经过千年仍散发浓郁的芬芳。历代诗家词人中,宋代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最具代表性,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无忧无虑;后期遭遇家国变故,流寓南方,生活孤苦。她的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勾联诗人的“生活场境”, 能深度感悟诗词的内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江雪》一诗中塑造了一位在漫天大雪中于寒江独钓的老渔翁形象,极力渲染了幽静寒冷的氛围和孤独寂寞的心境。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作内涵,笔者联系了柳宗元创作时的“生活场境”,向学生们介绍了他在革新运动失败后,在荒凉偏远的永州流放十年的经历,从而比较轻易地让学生理解了古诗内涵。
  四、营建多彩“生活场境”,深情追求诗意栖居
  诗词蕴含着“生活场境”,生活又彰显着诗意,两者互通互融,相得益彰。“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儿童的生活是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课堂专心致志地学习,课间尽情欢快地玩耍,周末怡然自乐地郊游,假期悠闲自得地游山玩水……这些生机灵动的生活不正是诗词描摹的“生活场境”吗?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特定的、饱含诗意的“场境”,刺激学生消化、运用诗词,加深理解与感悟,强化对学生的浸润。生活中从不缺少诗意的“场境”,缺少的是诗意的表达。当你看到夕阳余晖,孤雁翱翔,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还是“啊,全都是鸟”呢?从这里就可以管窥诗词学习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给学生营建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诗词、运用诗词。
  如见到春天“微风拂面、百花齐放”的美景,同学们随口吟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看到“荷叶满池、荷花盛开”的景象,学生们脱口而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游时,看到公园里火红的枫叶,同学们不禁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腊月里,学校道旁树的枝叶上堆满了雪,同学们一起欢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从生活的视角学习诗词,用诗意的眼光审视生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涵养诗意情怀,深情追求诗意的人生栖居。
  五、结束语
  儿童的生活流淌着诗意,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场境”。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生活场境”,就能探寻到诗人与作品、儿童与诗词的联结点,就能让诗词课堂生动精彩起来。
  基金项目: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一期(2017年度)重点立项课题系列成果之一,课题编号:SQ2017JK01-Z0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Z-c/2018/0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11.
  [2]杨秋枫.场景学习:让学生走向诗词深处[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7,(7).
  [3]张娟.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34).
  [4]柯冬青.让诗意栖居语文课堂——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 考试周刊,2019,(42).
  [5]单秀敏.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 科普童话,2019,(18).
  [6]崔娜.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4).
  [7]王翠兰.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J].新课程(上) ,201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