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模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们都知道,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占着比较大的比例,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现如今对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要求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要求简单的背诵和翻译,更要让学生学会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对古诗词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情感經历、蕴含的深刻道理等各方面的内容都要进行深入挖掘,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所以,这样要求老师要适当的改变以前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古诗词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变。基于此,本文将对改进古诗词教学模式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107-01
众所周知,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这是古人为我们留下来的珍贵的遗产,所以我们对古诗词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以往我国大多数中学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停留在对古诗词的翻译和死记硬背当中,也许会对古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经历等会简单的叙述,但是对于古诗词的深入挖掘还是不够。所以,老师应该想办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对古诗词中说蕴含的深刻的内涵更加深入的进行挖掘,让学生们在古诗词教学中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古诗词文化,并且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等,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古诗词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以下为本文针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提供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紧抓题目,把握古诗词的整体内容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通常会让学生先看古诗的题目,我们都知道,题目时整首古诗的核心,它往往会交代出古诗词的对象、内容和中心思想等。所以,老师在进行实际的古诗词教学时,可以以题目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对古诗的题目进行认真分析,去对古诗的大致内容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为后面学习古诗打下基础。比如,老师在进行初中古诗白居易的《钱塘江春行》时,老师就可以引导下学生先对题目进行分析,首先了解了古诗所描写的对象为“钱塘江”,时间为春天,而具体的活动就是“春行”。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对题目的所展现出来的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这首古诗大概会讲一个怎样的内容以及诗人的情感等进行猜测,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这事一首关于描写春天的故事,而描写的对象为钱塘江,春天让人感觉生机勃勃,所以诗人的情感也应该是明朗、喜悦的。通过这样简单的对古诗题目进行分析之后,学生就能够对本节课所要讲的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老师后面的讲解当中也会对古诗的内容更容易理解,不管他们预测的正确与否,都能够让他们对古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等深刻,还有就是以后他们自己欣赏古诗的时候也能够学会从题目开始一步步来对古诗进行赏析。
2.深刻理解内容,感受和学习古诗词蕴含的深刻内涵
我们都知道,对古诗词的学习,除了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句进行背诵意外,更重要的是要去理解那些我们所不熟悉的语句下蕴含的深刻内容和道理,让学生们学会通过表象去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摘取字面意思进行简单的背诵。所以,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变,引导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节奏,让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对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深刻道理和古诗词的深刻内涵进行理解、消化。比如,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时,老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放示范朗读给学生们听,然后学生再自己朗读两遍,老师先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对古诗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读完之后给几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先进行独立思考,比如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这首诗等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再细细对古诗进行讲解,让学生们通过诗中描写的耕种归来的生活体验到诗人的那种悠然自得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自主思考之后,老师再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会对自己出现的错误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对他们自己独自赏析古诗词的能力进行更好的锻炼。
总之,古诗词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它也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价值巨大的珍宝,所以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而不是单单背诵应付考试就完事。很多古诗词里面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诗人的态度、情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老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根据古诗词的具体内容可做一些适当的拓展,古诗词教学方法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灵活变化,以让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迎娣.初中语文古典诗词诵读教学意义及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1):72
[2]杨建辉.浅论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赏析教学新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8(4)
[3]朱洪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对策[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12):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1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