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课的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社会活动能力,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自学能力;教育观念;自学兴趣;自学方法;自学习惯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这么一段话:“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子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主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1]这里的“几把钥匙”和“自动的开发”谈的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问题。
  什么是自学能力呢?自学能力就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于他人而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致力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兴趣是自学成长的动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是学生自学成长的动力。
  语文学科,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要掌握的东西很多,教学非花九牛二虎之力不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感受,亲自去体验,去发现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并能主动参与进去,积极地探索、寻求答案。这样,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有了乐趣的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思维能力更活跃,想象力也会更丰富,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吸收各种自学成长所需的养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
  1、教会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师要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和生活实际,运用各种方法,想方设法让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些,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快乐地学习,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在此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让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更近”些。引导学生主动把学习的过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助于他们自己打造学习的“钥匙”。
  2.教会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
  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和参考书,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3.教会学生边读边批注
  批注,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方法,元代学者程瑞礼在《读书分年日程》一书里提出,学童15岁后读经书要能用不同颜色的笔作注和加批。批注,详细地讲,可对生词难字的音﹑义进行注释,品味遣词造句的特色,概括段落层次的大意,简评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揣摩文本的表现手法,在品评、鉴赏甚至质疑中“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学生通过给文章做批注,不仅找到了读书的乐趣,而且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拥有了自主阅读的精神。
  4、教会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老师应该把引导放在学生的自学课文之中,不是简单地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和思考的角度,帮助掌握读书的方法。
  5、教会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魏书生老师认为:“自学能力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的范畴,是较为复杂的特殊能力。这就不能幻想通过一两次自学行动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每次自学过程好像点,自学习惯好像线,线才能组成面,最终构成自学能力体。培养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这个关键一接通,学生大脑这部机器就持久的运转起来了。”[2]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三、拓展学习渠道,齐抓课内课外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不囿于“一车一骡一条道”,而应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课内课外一起抓。
  1、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建议:“一切真理都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取,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3]我们要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通过独立思考、生生互动、组组互動、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导下学,这样在合作交流中才会促进学生自主能力探究学习,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并更具活力,学生的能力也能不断地提高!
  2、向课外拓展
  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最终要在课外的学习当中才能得到应用,也更多的在课外使用,因此应更多的关注课外,把课内的自学习惯迁移到课外。同时,开展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在学生课内学到的自学习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历练和巩固。
  自学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总之,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就能在平时的点滴中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受益终身、自学成才。
  参考文献
  [1]  胡晓风等编.陶行知教育文集[C].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89.
  [2]  魏书生.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C].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22.
  [3]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05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