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的高校资产管理优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基于笔者的工作实践和相关交流,首先从理念、阶段、角色和能力四个方面列举了当前高校资产管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从决策机制、产权机制、个人机制、信息平台和无形资产管理五个方面对当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背景下的高校资产管理优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校企合作
  一、序言
  所谓高校资产管理,不仅包括对高校的可计量资产和国有产权进行分类管理,同样也包括对不可计量的产权和资源进行管理研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各所高校每年的教学和科研经费也随之水涨船高,这就对传统的高校资产管理提出了挑战。同时当前高校处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大背景,纷纷处在资源整合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本文引入校企合作的大背景,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相应的探究。
  二、高校资产管理暴露出的问题
  1.理念落后
  当前很多高校在资产管理层面仍存在着管理理念过于保守的情况,对资产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甚至出现了高校资产的浪费、闲置和流失。主要是因为相关人员在进行资产管理的时候单纯的围绕着单项高校资产的预算、维护、购置等方面进行,一旦涉及到资产组合和资源配置,就会陷入管理理念的短板,进而无法创造出相应的资产效益。
  2.阶段落后
  部分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管理阶段较为落后,还处在实物资产保全的阶段。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的组织类型较为特殊,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所以利润收入相对模糊,无法针对性的建立起利润指标考核来对资产管理者进行考核;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的会计核算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所以对高校固有资产的价值状态难以界定,无法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进而阻碍了相关管理者的管理改革进程。这两点使得高校的非经营性资产管理阶段无法实现保值和增值的突破。
  3.所有者缺位
  高校资产的绝大部分属于国有性质,国有资产的公共产权特性是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症结。国有资产因所有者缺位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高校资产管理中同样存在。高校的经营性资产虽然归高校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但高校资产管理公司的产权性质是国有独资,所有者缺位的根本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难以对资产管理者和其他权益者形成有效激励。在国有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今天,高校现有的资产管理体制显然已经滞后于产教融合的大背景,需要在产权制度上有所创新,从而根本解决高校经营性资产的所有者缺位问题。
  4.资源整合能力缺乏
  由于受制于僵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大部分高校无论是在资源整合的觀念意识,还是在资源整合的技术手段方面,都难以胜任。许多高校的管理者仍然把产教融合当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而不是适应市场环境的自发行为,没有深刻领会产教融合与跨界整合以及共享经济的内在关系,自然也就不会用跨界资源整合以及共享经济的思维和手段去提升高校的资产管理绩效。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资产管理优化
  1.决策机制优化
  决策机制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层面,政府作为高校资产改革的先决条件,应持续将相应的决策自主权和发展自主权下放到高校,让高校在进行资产管理时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其次是高校层面,高校在进行改革时应做到对现有的体制进行打破,鼓励人才流动,积极和企业、其他高校等组织形成人才共享;第三是财政层面,财政部门应该给予高校改革更高的自由度,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财政资金的拨款,进一步提高一般转移支付财政资金的比重;最后是开放相应的投资权限,让更多的资金能够投入到高校资产改革的方向上来。
  2.产权制度优化
  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相关教育机构的经验,将校企合作更加深入,通过对学校和企业产权制度的设计来让双方形成更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联合各个学校和社会企业进行参股经营,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学校的资产管理压力,还能够加速相关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共同形成双赢的局面。此外还需要通过产权界定等途径,来帮助加深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让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更为牢固的利益关系,双方共同建立起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相关评审机构,并且引入董事制度和战略委员会等组织,来帮助产业更好地发展。
  3.个人机制优化
  个人机制优化主要是指针对资产管理者设立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如何在产权制度设计中将权利和义务落实到高校资产管理者个人,是解决高校资产管理者激励和约束问题的关键。产教融合形成的混合所有制实体,为解决高校资产管理者激励和约束问题提供了可能。混合所有制实体在产权关系上打破了原有国有独资的性质,高校资产管理公司按国有资产的出资比例对国有资产实施股权管理,不直接干预产教融合混合所有制实体的经营与运作。混合所有制实体不仅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企业会计核算基础,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计算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而且产品和服务还可以在竞争市场上获得定价,取得收入。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利润、净资产或EVA 等指标,考核资产管理者的业绩,并将业绩与薪酬联系起来。
  4.建立信息平台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发达,建立资产管理信息平台能够帮助管理者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增加资产流动的透明度。在高校的资产管理中,可以利用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对高校的试验室、场馆、教师团队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登记和管理,让管理人员能够了解高校资产的实时动态,进而制定出更符合当前高校特点的优化方案。
  5.无形资产管理优化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高校的科技成果,如何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与技术就成为了资产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基于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相关高校和企业应该提高转化效率,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科研技术成果转化机构,通过企业和高校控股的形式吸引其他投资者的加入,同时成立相应的风险基金,用来降低科研成果的转化风险。
  四、总结
  总而言之,针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优化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相关高校和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综合评价体系,对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校资产管理进行综合考虑。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应该明晰高校资产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将高校资产管理细分为不同阶段,并且根据相应阶段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  孙逸.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究[J].财会学习,2019(17):204-205.
  [2]  王莉娜,张蒙.实现高校资产管理完善创新发展的措施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9(05):19-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05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