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当地气候特点、稻瘟病发病的原因、发病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有效方法进行稻瘟病防治,以期最大限度防治水稻瘟病的发生,达到水稻高产高效种植,提高水稻抗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防治技术
水稻高效种植是促进水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水稻经常容易感染稻瘟病菌,大影响了水稻产量和质量。稻瘟病是由灰梨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具有较强的危害性,如何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有效预防稻瘟病的侵害,达到水稻高效种植的目的,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关键。本文针对当地气候特点、稻瘟病发病的原因、发病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有效方法进行稻瘟病防治,以期最大限度防治水稻瘟病的发生,达到水稻高产高效种植,提高水稻抗病能力的目的。
1对稻瘟病的认识
1.1稻瘟病发病特点
水稻稻瘟病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近年来,由于综合因素的影响,稻瘟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正确认识稻瘟病,并对对其进行抗病栽培技术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致病性高度分化的混合群体,在不同时间和地点,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均可发病。发病后,该病菌病斑中央灰白,周围呈褐色,可在一个病斑上分离到许多不同的生理小种,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和不稳定性,其致病性组成会随着季节和年度的变化有所改变。基于此病理特点,可通过菌株继代培养改变水稻稻瘟病的致病力。
1.2水稻稻瘟病的流行规律
一般情况下,该病以空气传播为主,依附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因抗病能力低,极易引起叶瘟和穗瘟。一些露天堆放的带病稻草会首先产生分生孢子,通过空气传播到稻田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会暴发稻温病,在传播过程中,水稻叶片初步浸染发病后,水稻叶片上可也产生大量病斑分生孢子,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再次浸染,扩大传播范围。
1.3稻瘟病病害类型分析
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稻瘟病分为五种类型,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本文主要介绍了叶瘟与穗颈瘟。
叶瘟。叶瘟一般在水稻三叶期至穗期發生,在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繁殖在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的情况下,其产生的形状、色泽和大小表现也不相同。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后,全田呈火烧状,最后叶片枯死。
穗颈瘟。大面积水稻品种在7月中,上旬左右,破口齐穗期的稻田,穗颈瘟发生危害的机率很高。穗颈瘟主要发生于主穗梗或穗颈部,水稻破口至齐穗期的温度、湿度条件均能可发生穗颈瘟,病斑初期为水渍状褐色小点,之后逐渐扩展,枝梗、穗轴也可发病,症状与穗茎发病相似。
2病因分析
2.1气象因素
稻瘟病受温度、湿度和光照和风的影响较大,当气温在23至30°C,相对湿度保持在92%以上时,有利于病菌生长和繁殖。望奎地区稻区7月份,连续阴雨导致空气湿度不断上升,稻株体表会保持一层水膜,若水膜时间到6至10h时,导致稻瘟病的发生。当光照不足,稻株组织柔弱时,抗病性降低,也容易引起病害流行;病菌孢子也可利用风进行传播,晴天风力大、空气干燥时,病菌孢子的形成,即可萌发和侵入。
2.2种植因素
增加氮肥施用,会引起稻株生长速度过快,为增加抗病性,很多种植户过量施用磷、钾肥,长期深灌、漫灌,这会导致水稻内体内氨和氨基酸含量过高,表皮细胞硅化程度降低,叶片皮软,抗病力降低而感病。
在平原地带,发病率相对较低,在相对高山片和丘陵地区,因光照不足,田间湿度大,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些综合因素相互作用与影响,形成水稻稻瘟病的流行趋势。
长期大面积种植同一品种,是导致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这样的种植方式,往往会引起病原菌大量繁殖,促使侵染品种的生理小种变为优势小种或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产生变异,导致抗病力有所下降,增加菌源,发生严重稻瘟病。
3抗病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稻瘟病菌对水稻品种的致病力有地理空间差别,根据黑龙江地区水稻种植的区域差异性,应从不同主栽稻区获得的致病力较强的代表性菌株,进行品种抗病性研究,有针对性地培育抗病品种、开发抗病品种。因水稻品与稻株的组织结构、生理结构、形态密切关系,同一品种,各生育阶段的不同,抵抗能力的大小也有所差异,应利用抗病品种的优良性,结合田间病原菌对水稻品种的致病性的变化动态,了解稻瘟病菌对生产应用品种的致病性与特点,选择适合轮换种植抗病品种。例如:龙稻18、龙洋16、龙稻27、龙稻28、莲育3213、稻花香三号、东富108、育龙7号、龙稻16、龙绥1号等优系列品种。
3.2播种
合理布局,为延缓品种抗病性的降低,同一抗病品种在一个地区不能进行单一种植,多个抗病品种布置比例要有一定的科学性。
3.3肥水管理
施足底肥,增施磷肥、锌肥和有机肥,灌溉时应做到深水返青,分蘖期浅灌,并及时排水晒田,有效地增强抗病性。
4稻瘟病防治措施
4.1物理防治
为避免稻草二次侵染,根据越冬传播特点,稻草不能随意安置,若发现病株,清除传染源,对其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或用塑料薄膜包裹病稻草,防止病菌孢子第二“年传播。此外,在覆盖、加温、催芽和捆秧苗时避免混人病稻草。
4.2化学防治
浸种24小时,滤水后晾干,再用40%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浸种24小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做催芽处理,消除浸染源。
移栽。使用75%丰登2000倍液浸秧喷秧处理,捞出,闷30分钟后带药移栽,1周后,用75%三环唑1000倍第2次喷秧苗当叶病株率达3%时,或有连阴雨天气时,应以40%稻瘟灵
乳油1500ml/hm2,每隔一周喷一次药,连续2至3次。采用背负式喷雾器防治时,水量要掌握好,使稻株受药均匀。但喷药时应避开开花期,时间一般控制在控制在早8以后,下午3点之前。
4.3田间管理
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对提高水稻抗病性能起到很大作用,在播种时,应根据田块土壤肥力的情况,避免插秧密度过大而影响通风和透光,施肥过程中,避免盲目增加氮肥施用量造成施肥不当。
合理浇灌。长期灌深水、使水稻植株不坚挺,排水不良,杂草丛生,也会增加感病率,导致病害发生和蔓延,灌水应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浅水栽插,避免缺水和长时间深灌。
4.4增强防病意识
加强田间病害预防,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增强防病意识,通过栽培手段和稻瘟病防治可调控因素,延长抗病品种种植寿命。
5结语
各地应开展水稻稻瘟病菌与品种的互作研究,挖掘新的抗病资源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持久性,并充分利用抗病基因防治稻瘟病抗病育种,是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新途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1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