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浮生六记》中的造园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清代文學家沈复在其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中记载了大量江南园林小景,并在其中融合了他本人在插花、盆栽、等方面的独特体会,对于初涉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浮生六记》;园林;景观
  《浮生六记》所涉范围极广,大到久负盛名的沧浪亭、扬州瘦西湖,小到无名的废园,均有所收录。而作者沈复一开篇就提到自己出身书香门第,“居苏州沧浪亭畔”,优渥的家境、天赐的居所优势及其自身的天赋造就了他在园林方面独特的审美能力。也正是沈复对于园林的独到见解,使得这些江南园林在他的笔下进行了一次文学再创造,在赋予园林具体文字形象的同时,也给予了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而这,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也有极大的启发与帮助。
  1 微小见精致
  《浮生六记》中收录的江南园林不同于皇室为突显其地位权力所建造的气派恢宏的皇家园林,其造景规模小,但讲究内部构造的精巧及整体体现的艺术气氛。这一点,在《浮生六记》中曾经多次出现,例如在其搬家后,宽敞的仓米桥居所非但没有使夫妻二人感受到愉悦,反而让他们更加怀念沧浪亭我取轩幽雅的环境。而位于金陵的灵岩山也因地势过于空旷且布景过于散乱,失去了江南风光所独有的曲折与幽雅。事实上,江南园林所追求的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来源于江南的地域特色以及江南文人所特有的性格特征及生活方式。在第二卷中作者就回忆到自己年幼时“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丛草为林,虫蚊为兽,土砾为丘壑。江南文人将他们这种对于生活的细致体验和其思想的精致风雅融入园林的创作和欣赏之中,使得江南园林微小见精致的景观特征深入骨髓,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
  2 回归自然
  《浮生六记》作为作者的自传体小说,记载了大量沈复和其妻子芸娘的日常琐事,其中有一段描述了芸娘在制作盆景时,为遮掩乱石与油灰“黄白相间,凿痕毕露”的缺憾,将乱石捣碎敷在油灰之上,使整个盆景的山体部分更加自然真实。
  这一点与园林相通,园林作为人类从自然搬移改造到庭院内的产物,也被要求极大程度的保留原有山水的自然气息。《浮生六记》中吼山的旱园就因为“凿痕犹在”被作者批为“一无是处”。但这却并不代表人为开凿的就称不上佳品。相反,园林的最高水平应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层次。正如陈氏安澜园,尽管选址地点大,不符合江南私家园林规模小的特点,但是它造景时大量使用藤萝将人工开凿的痕迹全部掩盖,极大程度的利用绿色植物还原纯净自然形态,得到了作者的称赞与肯定。除此外,人工建造的平山堂也因其奇思幻想,点缀自然,而被赋予了极大的自然风貌,野趣颇丰。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现代闻名的苏州园林虎丘也被作者指责人工氛围太过浓重,自然原有景观被玷污,而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因此,人工开凿痕迹严重以及修饰过度带来的世俗,仍然是园林景观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
  而整本书最具自然野趣的则是一处老妪的废园,此地原是元末张士诚王府的废基,此时沈氏夫妇正居住在无甚趣味的仓米巷,这一处园景恰巧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安慰,废楼塌陷而成的瓦砾堆高成山,形成了自然的登高平台,纸窗竹榻,钓鱼吟诗,极大程度的回归自然,真正实现了“而无车马喧”的境界。
  全书对于回归自然的情结,不仅存在于园林、盆景之中,还体现在园林植物的生长上。在绩溪城附近的一所庙宇之中,“殿廊轩院所设花果盆玩,并不剪枝拗节,尽以苍老古怪为佳”,保留了植物原始生长的自然形态美。这使得松柏植物的遒劲雄健与廊架的曲折蜿蜒相辅相成,加强了中式园林的自然归属感和曲折往复之美。
  3 虚实曲折
  沈复在《闲情记趣》中关于园林造景的部分提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漏,或深或浅”,而这在后文也有所体现,譬如平山堂虽然选址在群山之中,但讲究虚实处理,景物大都借地势所作,半隐半现,旷奥收合,显得极为精巧。王氏园则依靠重台叠馆的处理手法,巧妙利用山水植物的虚实关系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不仅缓解了狭长的空间限制,还提升了游乐的趣味。而来鹤庵和无隐禅院则巧妙借助竹丛的掩映和乱石的布置,增强了景观的隐蔽性,使景观人物化,营造“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这虽然增大了沈复及友人的探寻难度,但并未使他们减少对此处景观的向往之情,反而兴趣更胜,这些都是江南园林对于虚实曲折、来回往复的巧妙运用。
  4 借景
  众所周知,中式园林注重景色的借取,计成的《园冶》中就提到“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除了古典园林常规的山水日月楼台,《浮生六记》中还记载到依靠声势和动物的两种情况,例如借助吼山水园独特的地势放爆竹,“万山齐应,如闻霹雳声”,造成听觉上的冲击,加强了原有景观恢宏的气势。玉泉则依靠动物的灵活生趣,以鱼群衬托了水的清静,同时增加了活泼之趣,如同《小石潭记》中,达成了与游者相乐的境界。
  5 园林植物
  植物的应用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在园林植物的挑选中,更加偏爱具有香气且内涵丰富有引申义的植物。《浮生六记》中也大有记载,譬如梅花,可作“香雪海”,可“篱用梅编”。和梅花一样同具香气的还有木犀,《浮生六记》中萧爽楼、来鹤庵、陈氏安澜园中均有所提及:庭前一棵木犀树清香撩人、桂花楼、桂轩……其中还提到“曾于桂花楼中张宴,诸味尽为花气所夺,惟姜酱不就味”。遂用姜桂之性喻忠节之气,赞其为人耿直。而荷花也因其幽香及“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志趣被大面积应用到水景的设置之中,以求得到清风徐来,香气若有若无的虚无缥缈之感。其他诸如薜荔、垂柳、青苔、竹子、绿杨等烘托环境幽深典雅的植物也多次出现在沈复笔下。
  总而言之,江南文人对于园林植物的欣赏不仅仅只停留在花色叶形等外观之上,他们更加注重植物的文学形象及其所代表的品质德行,以求在观赏赞美植物的同时,达到自我赞美与期许的效果。
  6 结语
  《浮生六记》关于园林的介绍,虽然不及专业书籍的详尽与科学,但是它与作者的生活情趣及地方特色的巧妙结合,增强了园林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也极大程度的还原了园林为人服务、归于自然、纯真质朴的本性,同时在记录过程中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又赋予了这些园林独特的生命力,在古典园林专业基础上又进行了一次文学的升华,使一些湮灭无存的园子,以一种新的方式重生于园林景观设计师和游客面前,是中华儿女们共有的无价之宝。
  参考文献:
  [1] 沈复.浮生六记[M].北京出版社,2003.
  [2] 陶渊明.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 柳宗元.柳河东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 庄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
  [6] 计成.园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7] 程小青.《浮生六记》的山水园林境界[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10).
  [8] 白居易.白居易诗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杨思艺(2000—),河北保定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园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22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