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在发生变化,教师们在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有以下心得体会: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的机械性灌输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保证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音乐情感,在音乐的学习中实现心灵和精神的统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有效教学 寓教于乐 策略
音乐学科的责任和义务就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主动去享受音乐的乐趣,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帮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心灵上的自由,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1]当下音乐教学恰好面临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主动性不够,教学质量低下的几个问题。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建议。
一、优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学生在最开始接触一门课程时,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是终身学习下去的动力。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对音乐充满了好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学习任务,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课堂,借此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音乐并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它是一门艺术,所以还需要教师利用更多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学生只有主动对音乐进行探索,在内心深处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才能同音乐达到精神和心灵的共鸣。
为了优化教学形式,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心理情感上的全面发展。[2]其中,利用图片和视频以及音频来进行教学,再现音乐场景,让学生在观看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进去,更能深刻的体会到音乐的美妙。同传统教学相对比,仅仅只是口头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乐理知识也因此变得索然无味,在课前导入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比方说,在二年级下册《三只小猪》的管弦乐教学中,笔者先利用课间播放了一段动画片《三只小猪》的视频。学生们的兴趣都很大,对于视频的观看也就很认真。在动画结束之后,还能听到他们关于动画的探讨和议论。由于学生们都已经在动画的播放过程中对三只小猪的人物和背景有所了解,所以在又一次的音乐播放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都能够跟上进度,很好地掌握了这首管弦乐。
二、坚持生本理念,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成了一个严峻问题。在实践中,不少教师还会忽略学生的主体位置,音乐课不经意间就成为了教师的个人表演舞台。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参与进来,无法和老师进行互动,对音乐没能拥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久而久之,课堂就会变得刻板而无趣。学生不愿听,教师授课缺乏了音乐教学应有的活泼生动,失去了艺术本来富有的生命力。只顾音乐技能和基础知识的传授,纯粹对学生进行机械性灌输,导致了教学有效性的限制。
为了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是联系现实来激发学生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位置。
比如,在一年级上册《口哨与小狗》的教学中,课上铃声打响之前,笔者会邀请班里会吹口哨并且愿意上台来表演的学生进行一个展示,让全班同学聆听欣赏。通过这个互动流程,不少学生都对课堂内容产生了兴趣,有的还进行了尝试。一时之间,班级里面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口哨声。随后,笔者播放《口哨与小狗》全曲,这时候学生都能认真聆听,感受音乐的旋律。第一遍听完之后,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们听到曲子,都有什么感受。因为接触不深,学生们无法正确用语言表达。于是笔者又给了几个提示,“接下来老师会再给同学们播放一遍,这次请大家认真听,留心音乐中除了口哨声之外,还出现了什么声音?小狗的叫声一共出现了几次?这些叫声有什么特点?你能不能用符号或者图形表示出来?”根据提示,学生又一次投入到这首歌曲的欣赏中。当笔者第二次提问时,学生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达到了第二个高潮。通过这次音乐课,足以见得师生互动对于课堂有效性的帮助有多大。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实践能力
学生参与音乐学习,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自身鉴别美的能力。在实践中,不少教师哪怕对教学实践的重视足够,但是因为教学任务的急迫,也会利用压缩的实践时间来赶教学进度,如此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
学生的思维发展无法得到提升,课堂的实践教学打了折扣,乐理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的视野和见识也都无法得到扩展。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课内要完成教学任务,课外也不能忽略了实践活动。比方说,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欣赏音乐剧,查找与音乐有关的历史资料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艺术渲染力,并且给学生设立一个能够展现自我释放个性的舞台。[3]
比方说,在二年级上册《打花巴掌》教学中,笔者首先进行歌曲示范,请学生认真聆听。接着,笔者又播放了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尝试讲一讲故事情节。由于歌曲已经听过了两遍,学生们大多都能清楚叙述故事情节。之后,又要求学生自己轻声哼唱,记下那些难唱的地方进行重点练习。再指导两遍后,笔者开展了一个“打花巴掌”的游戏,请学生听音乐打花巴掌,并且试着在间奏的地方编创其他的声势动作,看谁能做的最好。这一整节课上,学生始终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他们不仅学会了唱歌,还学会了音乐编创,音乐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结语
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探究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在探索过程中,随着个人的教学经验的不断充实,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同时学会运用新的思想和理念来进行指导教学。新课改教育下的音乐教学充满了生机,与以往的地位和进展截然不同,音乐学科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乐理知识的教授,还包括了寓教于乐,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积极进行探究和创作,享受音乐,追求音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薛金.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2]许萍.关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07):181-182.
[3]刘倩.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3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