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悟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决定学好小学语文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探索
  几年来,由于受到传统的思想教育影响,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肯放手放开。学生的课堂学习都是被教师包办的,都是教师一人讲解,学生只是负责听讲。大多数采用的是“满堂灌”的形式,教师的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想,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发展。[1]
  一、首先,教师要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读。所以,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是“自由的”,自由的时候更能让人发挥最大的潜能。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确定学生的阅读的主体地位。[2]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内在动力和关键的所在。教师要合理提出阅读要求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过深的知识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浅的知识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浮躁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能养成逐字逐句再到逐段读懂,最后读懂全文。[3]
  二、其次,教师要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只有让学生多朗读才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无论哪种表达,都要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等。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得学生对文字的印象更加深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很好的积累语言材料。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遇到名言名句、精彩片段,要记录下来,以备不时只需。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情境,提供给学生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跟作者达成共鸣。因此,教师在讲新课之前,都要创造跟教学相适应的意境,使得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反复朗读课文,既是对课文的一种欣赏,也能自然而然的读懂作者的情感,还能陶冶良好的情操。
  三、再次,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从阅读心理来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产生新的期待的运动过程。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从接受到读物第一个信息时候,他的阅读思维就开始活动了。学生在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各种猜测和产生期待。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才能成为他们阅读的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的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表现,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阅读的表情、朗读的声音声调和发音等方面来判断学生的情感活动。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思维和体验。
  四、最后,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多提出质疑,多提问问题,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都要加强思考,还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提问题的时候,要从课文入手,抓住重点和要点提问。而是要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的矛盾地方提出来。三是对那些课文中引用的重点词和精彩片段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引用这样的写法,为什么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等。教师只有让学生多发现、多提问,才能培养学生阅读的思考能力。[4]
  总之,教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是学好其他听、说、写能力的基础,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如果小学生能在此阶段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那么将终身受益。因此,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让学生多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阅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忠义.浅谈小學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教育革新.2015,10.
  [2]王俊雷.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J].小学时代.2018,12.
  [3]雷艳玲.浅谈怎样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中小学教育.2017.6.
  [4]李明辉.浅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索[J].语文教育论坛,200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