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品《艾格蒙特》序曲中浅析贝多芬的创作风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他的作品对整个世界音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以贝多芬创作的《艾格蒙特》序曲为出发点,浅析贝多芬的创作特点。这首作品虽然短小精悍,却足以和贝多芬最伟大的乐章相媲美。
关键词:贝多芬;背景;创作
1 创作背景
《艾格蒙特》序曲是贝多芬为歌德的悲剧《艾格蒙特》所写的戏剧配乐的序曲,作于1810年,作品84号。贝多芬为歌剧、戏剧所写的序曲在他的交响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取材自16世纪荷兰民族英雄艾格蒙特反抗西班牙统治的历史事迹,剧中的艾格蒙特是一个多次为荷兰建立战功的贵族,他是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民族英雄和领袖之一。艾格蒙特的英雄形象和他悲惨的命运深深感动贝多芬,他以艾格蒙特的形象作为整首序曲的中心,不但反映出他斗争精神和悲剧性的命运,还体现艾格蒙特斗争的结果,最终取得荷兰人民胜利的狂欢场面。这一创意充分体现出法国大革命对贝多芬的影响,表达出贝多芬内心的一种信念,那就是人民革命的力量可战胜一切。
2 一部单乐章的“交响乐”
《艾格蒙特》序曲是用奏鸣曲式完成的,主题形象鲜明,是一首典型的标题音乐作品。根据音乐的情节和内容,可以简单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在西班牙殖民统治压迫下的荷兰人民的苦难”“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暴政的激烈斗争以及艾格蒙特牺牲”“荷兰人民取得胜利的狂欢”这三大部分。
乐曲一开始就是一个缓慢肃穆的引子,贝多芬运用了古典西班牙葬礼音乐萨拉班德舞曲所特有的非常压抑阴沉的节奏为基调,笼罩了一个非常不安压抑的气氛,此处第一小节为爆发性的乐队全奏,节奏二三拍。随后就是全体弦乐声部演奏。随着弦乐低声部的声音出来,该序曲的主部主题出现,这个主题如哭诉般,既沉重感人又具有斗争精神,大提琴沉重的演奏出来,把人带入一个充满冲突和痛苦的英雄世界。接着萨拉班德主题再次出现,这一次是乐队全奏,力度加强,更加沉重。在引子中有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一个是残暴的统治者形象,一个是苦难者的形象。
该序曲的呈示部从25小节开始,在快板标记的主部主题中,速度和前面有明显的不同,略显轻快的小提琴音型,使压抑的气氛得到缓冲,随后小提琴发出向前冲击的主题音乐,好像是艾格蒙特在召唤人民团结起来,通过斗争取得胜利。他具有强大的力量,使人感到非常振奋,主题出现几次后,副部主题在82小节降A大调上呈现,虽然还是引子里阴森的萨拉班德主题,但是由于速度的加快和调性的变化,在形象上稍有變化,同时仍未失去那种沉重的压力。但是由于人民的奋起反抗,已经没有引子里的那种哀怨,而是面对压迫奋起抵抗的感情色彩。
随着后面两个F的力度标记,乐队全奏,既预示紧张不安的情绪,也预示着艾格蒙特悲剧性命运的到来,萨拉班德主题再次出现,更加疯狂凶暴,最后突然一个突兀的下降和弦,刚刚还激烈的音乐戛然而止,艾格蒙特英勇牺牲了。从287小节开始,乐曲进入尾声部分,调性由小调转为大调,情绪更加热烈,小提琴以十六分音符快速跑动,表示革命还未结束,人们依然在奋斗,抵抗压迫,渴望民主的感情色彩。直到295小节,ff的力度将全曲推向胜利的高潮。此时的乐队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扑面而来,音乐宏大,象征着革命永不可抵挡的英雄气概,全曲结束在主和弦上。这就是胜利的交响曲,贝多芬用非常简洁的1,3,5级和弦就轻易地制造出这种气势宏大、庄严辉煌的效果,让人似乎很难与之前悲剧性的情绪相呼应。这在他的《英雄交响曲》里也有体现,也是贝多芬对自由和胜利的信心。总而言之,《艾格蒙特》序曲以其英雄性的构思以及严谨完美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染,同样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交响乐作品之一。
3 贝多芬的性格及创作
贝多芬在整个音乐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创作和他所处的时代以及本身的性格密不可分。贝多芬身处世纪之交,此时的欧洲大革命以及启蒙运动等坚定了人们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信心。贝多芬的作品尤其是交响乐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就是反抗?—斗争—胜利。这种英勇的性格在他的第三、第五、第九交响曲以及《艾格蒙特》序曲中得到形象的体现。同时,贝多芬作为一个横跨古典和浪漫两个音乐时期的巨人,海顿、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也对贝多芬的创作起着非常大的影响,而贝多芬集两人之大成并注入了强烈的自我风格。另外,家庭环境、情感经历尤其是耳聋对贝多芬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我们看到的贝多芬的画像,头发蓬乱,表情严肃又有点哀伤,眼睛犀利有神,但给人整体感觉并不是十分友好。这些神情首先是他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的,从小贝多芬就有执着、刚毅、忧郁的性格,以及藏在内心的只有用音乐来表达的反抗情绪。对他打击更大的还有他的耳聋,正如贝多芬说的一句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对于贝多芬来说,生活拒绝给他快乐,但是音乐艺术赋予他快乐。
4 结语
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不单单是为歌德的戏剧配乐,同时作曲家借助歌德剧中的民族英雄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愤怒和爱国情感,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由,解放的英雄主义思想。贝多芬用最壮丽、完美的音乐语汇创作了《艾格蒙特》,赞美了艾格蒙特。
参考文献:
[1] 赵扬.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双钢琴版演奏初探[J].当代音乐,2016(3).
作者简介:李颖(1980—),女,河南安阳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合唱指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