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赛促学”模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中国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高校大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不断提高。如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企业的人才引进需求并不匹配,因而导致高校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与市场需求脱节。“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校企联合、师生联动,以比赛为载体,以教师为媒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探索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以赛促学”;视觉传达设计;应用研究
  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背景及现状
  中国设计发展经历过一个巨大的断层,从农耕文明直接跨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得不与世界快速接轨。视觉传达专业在中国起步时间较晚,中国最早的“Design(设计)”经历了图案设计教育、工艺美术教育、平面设计教育等阶段,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以及科技的发展,艺术设计逐渐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单纯的平面类设计无法满足人们对设计的要求,视觉设计逐步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如今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从美术教育延伸到设计教育这一过程的快速发展,高校老教师大多是从美术专业转到设计专业进行教学,因此实践操作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虽然可以传达给学生一定的审美观念,但忽视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课程内容滞后的问题,导致学生思维被束缚,被时代拉出差距,出现了学生眼高手低的情况,动手能力越来越弱,做不出甚至不敢动手做一套完整的作品,这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些高校中,设计软件教学通过播放教学视频来完成,学生只需根据视频步骤模仿操作便算是完成了课程任务,可修得学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从热爱设计专业逐渐变得懒于思考和解决问题,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实践性很强,单纯模仿不善思辨,学生没有动手能力导致其毕业后就“失业”。
  2 “以赛促学”模式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的优势
  2.1 横向性研究角度分析: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
  如今,许多青年教师在一线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需要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起积极的引导作用。从横向性研究来看,教师在教授视觉传达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应避免单一设计理论的灌输,打破填鸭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设计能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传播学、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进行广告策划的专项训练,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设计方法,并对视觉设计流程有方向性把握,逐步形成系统的视觉设计思维。
  在学生广告策划训练的过程中,以全国性比赛项目为载体,进行完整的设计流程指导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设计技能的掌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训练学生从宏观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对完整的设计过程包括比赛项目内容的选择与拟定、设计调查与分析、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的把握、设计方法与表现以及设计思想的阐述等的思考与实践,是设计教学特有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分步骤进行研究,铺垫好设计基础及前期准备,有助于进行扎实的设计实践。在专业比赛过程中,进行某一品牌的视觉设计创作之前要进行考察与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选择结合使用直观的思维导图方式或信息图表达,帮助学生在提升思维活跃程度,在短时间内快速调动学生的大脑。
  2.2 纵向性研究角度分析: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从纵向性角度研究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寻找解决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设计能力与企业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技能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研究发现,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模式的固化与中国传统的社会环境有着巨大的关联性。随着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教学模式受会其所在历史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发展水平、地域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有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影响。根据对视觉传达专业长期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相关人员提出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内容要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避免与社会实际脱节,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受固有思维的影响,教学以理论课为基础,依然没有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的作用。这种教学思维与中国几千年来的教学模式有密切的联系。我国古代教育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以“仁”与“礼”治天下,学者以思想學习为主要内容,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规范进行指导,从而达到统治者要求的思想上的统一。从事实际操作的工匠专注于发明创造,具体的设计思想指导相关文献寥寥无几。因此,我国自古以来具体的设计理论和实践并不是始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
  设计思想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实践探索基础之上,而设计意识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主张全案设计,设计之初要进行详细的调研,从产品定位、策划、设计、生产、流通及消费等方面进行全案设计。
  3 “以赛促学”模式在视觉传达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学生设计专业素养的训练有赖于“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以赛促学”设计教学模式优势的有效发挥,重点要合理更新设计教学环节,首要任务是制定以全国性比赛为核心的教学大纲,筛选权威的国内外知名设计大赛如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时报金犊奖、靳埭强设计奖等。在专业性比赛的选择上,要调查各赛事的举办单位,作为比赛价值及权威性的参考,同时要对赛事中的参与企业、设计要求、获奖情况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与选择,赛事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但要避免盲目选择难度系数极高的比赛,以免学生丧失参赛积极性。统计赛事的开始及结束时间,配合教学周期进行教学大纲设计。
  教学前期,教师讲授全案设计方法及相关专业理论,并配合大量案例。课后要求学生对有代表性的赛事获奖作品进行大量的收集分析,共同梳理获奖作品的核心要素及历年发展趋势,开阔学生眼界,防止其故步自封。学生按小组分配任务,以2~3人为一组,根据赛事策略单自主选题,先进行品牌调性分析及产品功能调研,每组围绕一个选题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多种设计方案,每周过稿。在教学过程中期,除完成小组作业外,学生也可以单独完成作品参赛。课程中后期,教学重点在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体把控,并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品。在课程结束前,各小组学生制作幻灯片讲述设计全过程,欣赏同学作品,借鉴其长处以弥补自身不足。课程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参赛作品获奖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课程打分,对获奖同学予以鼓励。
  教师在“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中要充分发挥其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提升学生参加专业性比赛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发挥媒介作用,是连接学生与企业的结实纽带,在参赛的过程中,系统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使设计方法与设计理论互为指导。
  4 结语
  “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作为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创新教学模式,以具体案例为导向,在学生专业课的培养上更具有针对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最核心的能力是创意,要想将创意完整地呈现出来,要求学生具备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操作能力,传统学习方法将逐渐被更科学的方法取代。在对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强调具体案例具体设计,发挥教师教学宏观调控性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激发学习积极性,使高校成为向企业输送人才的设计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花弟.新时期中国平面设计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6.
  [2] 刚强.“以赛促学”在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6(12):178-179.
  [3] 谷彦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饰,2005(11):74-76.
  [4] 江韶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J].包装世界,2011(04):76-77.
  作者简介:王煦炎(1994—),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6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