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翻转课堂在中职证券投资基金课程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翻转课堂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颠覆了传统教育所固有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分析翻转课堂在中职证券投资基金课程中应如何具体应用,从而达到在课堂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翻转课堂;证券投资基金;运用
一、翻转课堂模式简介
翻转课堂简单来讲就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网络、云技术和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颠覆传统课堂模式,重新构建新的课堂环境,教师的身份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信息的组织者。这种模式的改变有助于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學质量。
翻转课堂目前在各大中职院校中应用比较普遍,在翻转课堂中一般包括四个环节:教学准备、自主学习、知识内化、总结反馈。第一环节教师准备好在教学中所需要的一切资料,例如视频、PPT等,还需预先设置好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第二环节让学生在课下自主消化知识,思考预留的问题。第三环节在课堂上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完成知识内化。第四环节教师总结教学成果,评价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对中职证券投资基金课程的意义
翻转课堂有利于课程的重难点突破,教师在准备上课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证券投资基金课程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多准备一些材料。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反复观看。翻转课堂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证券投资基金这门课程大多数是由考证教材所构成的,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那么在翻转课堂中由于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所以学生有时间在课堂外学习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练习,这样就不会把学生束缚在课堂里。
例如,2011年在重庆的某中职学校,将翻转课堂引入到证券统一投资基金课程的教学中,总结出三翻、四步、五环、六优有课堂操作路线,进一步优化了翻转课堂教学。在南京市某中职学校展开的翻转课堂教学竞赛课中,他们以无线网络、短视频、电子白板等等方式对翻转课堂做了更进一步的探索。2013年9月,山东省某中职学校进行了翻转课堂新模式试验,进一步形成了两段四步十环节的翻转课堂教育新模式。
三、翻转课堂在证券投资基金课程中的运用
在证券投资基金课程中,由于涉及知识面很广,而现有的有关证券投资的教材所涉及的理论知识都比较繁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直接导致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效果非常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制定出高效的课堂教育模式。教师在每次的教学中可以抽取两种不同的基金类型来完成一次翻转课堂教学。下面将以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为例设计一节翻转课堂教学。
(一)教师准备收益与风险类型的材料
首先,教师汇总有关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筛选分类。在本次课程中着重讲解的内容包括:在实际投资中的具体案例;分析在具体的证券投资操作中收益与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规避风险提高收益。
(二)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教师在讲解结束后,将教学材料上传至网络空间,例如学校的官网,自主学习平台等。学生在课下可以找到这些材料,在课上没有听懂的地方,课下还可以进行观看。教师在课程结束时为学生布置任务,例如让学生在投资模拟软件上分析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收益,并且写成具体的文字报告。布置好这些任务之后为学生规定任务完成的时间,例如到周几的第几节课开始进行下一阶段。
(三)进行知识内化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一个一个在教堂上说明自己是怎样分析风险提高收益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这一展示过程就是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完成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自身演讲能力。教师在此环节中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错误应逐一点出,这样就可以做到面面俱到。
(四)教学总结与反馈
这一阶段主要在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预留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同时也为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对学生的疑问一一进行解答。教师在课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针对具体问题对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整个教学流程。
总的来说,证券投资是中职院校的重要课程,是从事证券行业的必学科目之一。在该课程中开设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该课程的高效讲解能帮助学生通过证券相关的从业资格考试,使中职学生的就业面更加宽广。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中也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帮助学生尽快熟悉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和具体的操作,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专业能力,帮助学生尽快走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福涛.翻转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4
[2]陈晓菲.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曹荣宁.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
[作者单位]
温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李博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7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