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疾病知识能力管理模式用于儿科患者中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疾病知识能力管理模式用于儿科患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采取疾病知识能力管理模式)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 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比较无差异(P>0.05); 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疾病知识能力管理用于儿科患者后,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服用药物的依从性。
  【关键词】疾病知识;能力管理;儿科
  【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6-109-01
  目前有关提高疾病知识能力用于儿科患者家属的文献较欠缺,少数几篇文献只是进行家长疾病知识的调查研究,并未进一步对研究人群进行干预。为此本文以我院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疾病知识能力管理的研究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0例研究组和100例对照组。研究组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4.1岁~8.2岁,平均年龄5.68±1.82岁。对照组男50例,女50例,年龄3.9岁~8.7岁,平均年龄5.91±1.93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无差异。
  1.2 入选标准 (1)患儿家属知情同意,配合护士护理工作。(3)双亲家庭,对患儿起居生活了解,知晓病情。
  1.3 排除标准 (1)患儿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随访中流动外地,非本地户口居民。
  1.4 对照组管理方法 接受常规护理管理,住院期间根据医嘱进行用药,配合医生,进行用药指导、复诊提醒。
  1.5 研究组管理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疾病知识能力管理的相关文献,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执行疾病知识能力管理模式。
  1.5.1 评估管理 责任护士对患儿家属文化、职业、生活习惯进行评估,了解患儿家属文化水平、沟通能力及生活水平,分析诱发疾病发作的原因。
  1.5.2 疾病宣教管理 针对家属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告知家属疾病的发病诱因、发病的前驱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加强对患儿病情变化时的识别和应对。
  1.5.3 生活管理 告知家属健康生活习惯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地位,如反复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护士要告知其避免在家里吸烟,雾霾天气家里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空气质量。告知家属给患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家环境,首先是儿童房要对墙角进行海绵包裹,避免儿童头部受伤,儿童餐具使用塑料碗筷,避免发生割伤,对于儿童可能触及的厨房用具,要严格保管。不单独去河边、使用火炉时要有家长看管。
  1.5.4 药物管理 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患儿来说,加强药物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护士要告知家属常见药物服用方法、毒副作用,随时根据医生医嘱进行用药方案调整。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家屬,采用“一对一”的方法进行宣教,保证家属全面了解。
  1.5.5 成长发育管理 不过分迁就或指责,建立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指导培养良好健全的心理状态,帮助正确面对病情,积极治疗。
  1.6 观察指标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服药依从性。
  1.6.1 生活质量评分 采取澳大利亚学者编写的儿童生活质量量表[1],由躯体功能、情感健康、认知能力、社会功能行为功能组成,分数范围 0~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6.2 服药依从性 服药依从性分为优、良、差。优:根据医生医嘱可以规律用药,定期来院随访调整用药方案。良:基本能够做到规律用药,偶而出现忘服、漏服药物的现象,大部分时间可以保证定期来院随访调整用药方案。差:有忘记服用药物、漏服药物的现象,家属不能配合医生和护士工作。
  1.7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服药依从性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比较无差异(P>0.05); 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
  3 讨论
  评估管理的目的让护士可以针对家属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疾病宣教管理是让家属了解孩子处于疾病的状态,识别病情变化和掌握应对方法,可以及时就医。相关研究表明[2],通过提高患儿家属疾病识别的能力,可以减少疾病急性发作次数,使患儿行为功能和情感健康得到明显改善。生活管理中指导可以帮助患儿提供安全的环境,减少疾病突发造成的各类风险。家属通过改善患儿的居住环境,间接促进患儿的康复,能对减少疾病发作、培养患者信心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3]。药物管理目的是让家属掌握患儿每日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关研究指出通过合理的药物指导,能够让家属掌握患儿近期服用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佳用药方案提供帮助[4]。还有研究[5]指出通过药物指导可以让患儿正确服药,规律用药,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成长发育管理目的是让患儿提高社交能力和改善情感。因此这就行需要家属提前进行干预,减少因疾病产生的羞耻感,从而让患儿提高社交能力。同样有学者指出对在患儿成长过程中进行情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儿健康和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疾病知识能力管理用于儿科患者后,可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服用药物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牛霞,吴德,杨娅娟,谢伦芳,等.脑性瘫痪儿童主要照顾者心理状况对疾病家庭管理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1):1351-1356.
  [2]李在玲.规范食物过敏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管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10):733-735.
  [3]伍晋辉,李轩,吴怡.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06):41-43.
  [4]张彰. 区县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5]朱轶欣.流动儿童管理在疫苗相关疾病防控中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5):211-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