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完满教育理念下的大学名师课堂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始终强调大学的育人功能,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防止自然科学教育、社会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不平衡。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名师课堂作为完满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课程、学术沙龙、合作教学、名师实验班等方式均衡人文教育的价值理性和科学教育的工具理性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完满教育;人才培养;名师课堂;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4-0062-03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ies bea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we must always emphasize the teaching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actical skills,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prevent the imbalance between natural science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The classroom of famous teachers of the School of Migr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erves 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platform for fulfilling educational ideas. Through expert lectures, teacher courses, academic salons, cooperative teaching, teacher experimental classes, etc, the value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the role of scientific education tools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 growth are balanced to promo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Keywords: complete educ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master-class; educational practice
   一、现代大学的育人目标
  现代大学肇始于欧洲中世纪,关于大学的育人功能一直处于探索之中,所论者众。英国教育思想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德国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论教育学》中指出,“教育就是让人从一个野蛮人成为文明人,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从一个素質能力较低的人成为综合素养较高的人,从心智发展不太成熟的人成为心智人格比较健全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大学要将“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卡尔·马克思在《哲学手稿》中论证了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法》中也指出,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综上,众名家对大学育人的目标可以总结为培养“完整的人”,并从人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四个维度来完成育人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大学不仅要通过学科教育和实践实训培养学生专业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还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探索精神和人文素养。
  二、完满教育:名师课堂建设的逻辑起点
  大学育人功能的实现和育人目标的达成,需要明确的教育理念来引领,教育理念指引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导培养方案的制定、决定育人的效果、推进育人目标的实现。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提出的完满教育理念,正好契合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目标要求。
  (一)完满教育的育人目标
  完满教育的育人目标可细分为六点:一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时代公民,并养成为社会服务的公民意识;二是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批判和善于创造的思维习惯;三是培养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写作能力;四是培养能够掌握各学科前沿信息,具备全球化思维和大局意识;五是具备艺术鉴赏能力,掌握文化创意基本方法和理念;六是具备领导精神、领导知识和领导思维。这六点目标层层递进,多位一体,互为支撑。从基本的公民意识的培养到思维习惯的养成,从做人的基本素养提升到专业技能的掌握,最后落脚到生活艺术和职业素养。   (二)完满教育的育人思路
  育人目标需要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来实施,在完满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制定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拓展教育”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来落实教育理念。其中专业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竞赛活动、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五个环节。通识教育包含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社会变迁与文明对话、交流表达与理性评价、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道德承担与价值塑造六大模块。拓展教育包含志愿者服务、艺术修养与实践、竞技体育、社团活动等四个板块。
  三、名师课堂建设:完满教育的具体实践
  教育理念最终都要落脚到教育实践中,通过实践来达成理念的育人目标。名师课堂作为完满教育理念的重要实践举措,通过专家讲座、名师课程、学术沙龙、合作教学、名师实验班等方式来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谈到“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行动,因而也在这个环境中思考和感觉”。名师课堂就是要创造一种可供学生思考和感觉的平台,让学生有思考和感觉的对象与方向。
  (一)名师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完满人格的养成,需要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任学生选择和体验。其中教师是所有教育资源里面最核心的因素,所以搭建汇聚各领域权威专家和知名教授等智力资源集聚的教育平台,是实现完满教育育人目标的必要举措。通过平台建设,让知名专家、知名教授成为学校优质教学资源、成为师生知识结构和视野的拓展者,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成为助推学校发展的智力力量。
  其次,随着技术的更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突破传统,社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跨界创新需要跨学科人才,跨学科人才需要多元的知识结构,跨学科人才的培养需要打通专业壁垒,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知识。
  第三,“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大师是大学的灵魂,然而不是任何一所大学都可以汇聚所有领域的大师,这也是任何大学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在大师散布于各个高校和领域的情况下,一个大学想要最大化的获取各个领域大师的智力资源,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努力建设一个能够汇聚大师资源的平台。重庆邮电大学为此建立了“名师课堂”教育平台,以平台汇聚资源,以平台传播知识。
  (二)名师课堂建设的意义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受众,名师课堂的建设,让学生有了接触各领域知识的机会,也享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为学生营造了学思结合、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聆听名家讲座和选修名师课程,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对知识的梳理、拓展、延伸和整合能力,提高跨学科知识的使用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和批判性精神,培养复合型人才。
  其次,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学校长期发展的智力保障。技术革新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改变着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对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持续性的新挑战。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周期变短,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名师课堂所汇聚的名师资源正好满足了教师在校内即可以接触前沿信息的愿望。学校教师通过聆听名师的分享,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发展规律和传递方法,提高老师知识的更新意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能力。
  第三,学校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引智、育智,以保证学校发展理念的合理性、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从宏观方面看,名师本身所具有的光环和影响力,以及在学生中形成的良好口碑和辐射力,有助于推动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从学科专业发展方面看,名师教授是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掌握了各领域最前沿信息和最新技術,能从侧面优化学科知识结构。带动学校优化专业结构,指导专业发展方向,创新专业组织模式,明确专业建设重点,打造专业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第四,大学教育事业长期处于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的动态发展中,大学需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发展来支撑和引领学生发展。名师教授在大学教育探索中,通过对教育理念提炼、教育模式设计、教育发展方向的规划、教育实施路径的选择等各方面建言献策,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名师课堂的设计思路
  首先,在教育模式方面,采用五位一体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知识传授的规律,名师课堂教育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设计为“名家讲座-名师课程-学术沙龙-合作教学-名师实验班”五个模块。名家讲座旨在引进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开设讲座,传递最前沿的信息,拓展视野,把握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脉搏。名师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让学生从基本概念到核心内容,从发展规律到未来趋势,从学术研究到现实应用都有全面的掌握。学术沙龙主要针对某一领域的话题,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现场探讨,学生和学校老师进行互动,通过聆听、思考、探讨等环节,提升学生的解读力和思辨力。合作教学主要针对跨学科比较强的专业,由学校专业老师开设课程,中间邀请相关专业专家前来穿插授课,帮助学生延伸专业知识,培养跨界融合、跨界创新的能力。名师实验班由时间比较充裕和自由的名师开设,学员由学校在职老师和学生组成,开展小班专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充分利用名师资源、放大名师效应、培养一批学科教学的骨干力量和优秀学生,旨在将名师实验班打造成学校教学改革的模式、学习外校先进办学经验窗口、优秀教研成果的实验基地。
  其次,在课程结构方面,搭建多学科共存的课程结构网。名师课堂教育作为学校常规教育的补充,在课程结构设计方面,兼顾专业性和通识性,兼顾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内容上坚持前沿性、权威性、多元性和思辨性等原则,以保证所邀请的名师能够引领时代潮流、传授各领域前沿信息,让学生接受最真最实的教育。   第三,在学习方式方面,采用必修与选修结合的方式。名師课堂结合对各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任务,实现兴趣与专业的衔接,形成完善的选学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兴趣与专业方向任选名师选修课、名师讲座、参与学术沙龙和名师实验班。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可自由参与到任一模块的学习中。
  (四)名师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组织结构和实施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体项目的层次和未来走向,名师课堂按照设计思路有序推进,需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需建立协同工作机制、需建设汇聚一流专家的资源库、需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首先,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以保证工作的长效性和有序性,方便师生参与教育活动。学校领导牵头进行项目规划、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经费投入等顶层设计工作。相关部门,如人事、财务、后勤、教务、团学、宣传、技术等部门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并积极在人力、物力上进行支撑。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建立无缝隙的事务对接机制和协同工作机制,规避任务工作死角,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其次,在组织机构上,成立办公室,组建团队。根据顶层设计,成立名师课堂办公室,设部门负责人一名,负责整体规划和战略部署。设两名全职工作人员,负责事务性工作,如名师资源挖掘、名师邀请、讲课对接、学生选课、课后评估等具体工作。另外,教学(院系)部门负责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宣传部门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媒体策划和宣传推广;技术部门负责保障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设备的调试与使用。
  第三,建立一流的专家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的建立,由名师课堂办公室牵头,各教学、研究、职能部门协助。采用推荐的方式收集专家信息,建立专家储备库,学校根据工作进程和现实需要,从资源库中邀请名师教授,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四,进行品牌化宣传,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任何针对学生成长的新理念和新举措,都需要进行宣传推广,让理念入心,让举措见效。只有理念入心才能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教育工作中来,才能让老师认同、适应和配合新的教育模式。只有举措见效,才能证实理念的正确性,才能完成教育理念的育人目标。
  四、名师课堂建设的经验
  (一)坚持理念引领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名师课堂教育工作是完满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具体实践,在名师课堂建设的全过程中,始终围绕完满教育的育人理念,教育效果的滞后性要求必须保持理念定力,不因一时的挫败或质疑而动摇。名师课堂分别从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四个维度设计课程结构,从知识获取、经验积累、能力锻炼、人格养成四个方面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注重从知识、理论、技术、艺术、领导力五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任何教育理念的提出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在具体实践中会不断的遇到新问题,比如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行业发展对人才类型的要求,社会观念转变对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冲击。这一切的变化都要求教育实践工作能够及时做出改变,
  (二)坚持遵循规律与形式创新相结合
  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的普遍适用性和长效性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按照规律办事,不逾规,不急于求成。名师课堂建设过程中,遵循教育规律、知识生成和传播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学校在时刻坚持完满育人理念的前提下,通过调研不断学习其他高校同类教育平台建设的模式,总结和提炼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并根据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设计自己的模式。通过与前来讲课的名师探讨,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方式,调整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面而充分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知识获得感。
  (三)坚持激发学生潜能与知识创新相结合
  名师课堂作为完满教育理念的实践平台和教育创新平台,承担了激发学生潜能和知识创新的责任。名师课堂通过老师的传授、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各学科之间的交锋等过程,让学生在聆听知识-整合知识-表达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知识的创新能力。学生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能进一步促进学校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琴.我国高等教育完满性亏损问题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05):7-9.
  [2]王征.以职场关键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69-71.
  [3]李双雄,姜丽君.应用型高校智库建设的意义及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8(08):45-48.
  [4]陈流汀,石加友.试论大学生人生教育的丰厚意蕴与有效进路[J].江苏高教,2017(02):95-98.
  [5]李竹.从专业训练到全人培养:大学教育目的的迷失与回归[J].江苏高教,2018(08):52-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2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