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探究性写作,培养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组织学生展开各种不同形式的探究性写作,则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我在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写作时注意到精确选题,并设置难易适合的题目,让学生能写出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的作品。这样学生的读写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探究性写作;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在学生阅读作品的时候鼓励学生展开探究性写作,将起到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能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经常鼓励学生展开各种不同形式的探究性写作活动,让学生从文本内容、表达之中获得信息,在创作实践中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能力,对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一、主问题,深化思维
  主问题写作是探究性写作中常用的方式,它能促使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展开思考,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为了避免提出的问题过于零碎,影响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我在教学中尝试设计一些主问题,鼓励学生围绕主问题展开思考。学生尝试就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探究性写作的活动,说说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在指导学生学习九年级上册第9课《故乡》后,我鼓励学生就文章中的主问题展开分析,尝试进行探究性写作的活动。我提出问题:“在作者的眼睛里,故乡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能否分别说说这些变化让作者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的写作便针对这个主问题展开。学生首先找出了文章中体现变化的地方,学生发现,作者主要通过人物的变化来展现故乡的变化;其次,故乡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在写作中,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分别写下了自己的探究发现。“闰土大概是给‘我’印象最深刻,让‘我’感到最震撼的一个发生变化的故乡人吧。原本的闰土是那么活泼可爱,充满了活力,但是人到中年之后的闰土竟然完全换了一个人一样,变得木讷了。他变得懂事了,但是却失去了可爱,变得和‘我’有了隔阂,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遥远了。”我又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尝试找到杨二嫂等其他人物的变化,更深入地探究主问题。
  主问题的探究性写作活动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学生能更主动地展开思考。若学生能写出思路清晰、首尾呼应的作品,还能从课文中引用文字,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必然会更深刻。主问题写作活动带动了学生对文章的深刻阅读,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赏析式,表达个性
  和主问题写作相比,赏析性写作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学生尝试就文章中的一段文字发表自己的意见,就作者的创作风格说说自己的看法。在赏析性写作中,学生尝试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性认知,体现自己的审美赏析能力。
  在指导学生学习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后,我组织学生展开赏析性写作,说说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不少学生都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展开分析,体现了自己对作品的个性化感受。有学生发现作品中反复多次提到了孔乙己的手,该学生认为作者通过描写孔乙己的手很好地体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该学生首先在文章中列出了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写到了孔乙己的手,包括手的动作、手的形象等部分。其次,该学生又分析了作者怎样通过孔乙己的手展现了人物形象。“从孔乙己用手排出九文大钱这个举动能看到,他通过这个动作展现出了自己的气势,他认为自己是有地位的,和短衣帮的人不一样。在短衣帮的人嘲笑他的时候,他用手部的动作进行了反抗。不过,从这一点中也能看出孔乙己的确是一个十分爱慕虚荣的人,否则的话,也不会面对人们的嘲笑而故作镇静地进行反抗。”通过这段描写,能看到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
  审美赏析和创造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赏析性探究写作活动既能让学生就某些审美关键点深入下去展开探究,又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因此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能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三、聚焦性,归纳信息
  聚焦性探究性写作指的是让学生围绕文章中的关键点进行理解,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完整、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若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处于朦胧、零碎而肤浅的状态,学生的理解就不会深入。我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围绕文章中的某一个点进行深入,尝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分析,搜索不同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对该问题做出理性回答。这样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懂得怎样提炼观点,怎样加以证明,能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说说小石潭给人怎样的感受,不少学生都认为:“小石潭给人清冷的感觉。”但是说到为何文章中的小石潭会给人这样的感受,学生却无法回答。我利用此机会鼓励学生围绕这个关键点进行探究,展开聚焦性写作:“文章中究竟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小石潭是清冷的呢?作者为何会独独有这样的感受呢?”学生尝试针对这个问题展开写作,有学生就提出:“文章中很少提到人的形象,而是写了鱼之乐。鱼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呢?难道不是因为这里没有人烟,它们觉得不危险吗?作者没有说无人,但是却从鱼之乐入手,写了人之稀。”学生还从竹林和树木包围等细节入手展开分析,谈了作者心神凄凉的感受,并结合作者的生存境况进行分析,展开聚焦性写作。
  聚焦性探究性写作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找到读和写的结合点,这些地方往往是文本思想和艺术的关键点。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搜索信息,并进行归纳。这样学生对文章的主旨也就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學生分析、概括和论证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新文本,设置专题
  在语文课本中,常常会将一些有相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这些文章能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了解相关的事物。我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展开新文本的写作活动,指导学生从这些作品中提取信息,然后展开专题分析活动。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第22课《短文两篇》   的《爱莲说》后,我鼓励学生参与到与之有关的主题创作中。我提出:“古人喜欢用各种不同的植物起象征的作用,桃花常常作为神仙世界的代名词,而莲花则给人一种高洁的象征。你还阅读过哪些古典作品,里面是否也有植物的形象呢?它们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我鼓励学生展现新文本写作的活动,用散文的形式写一下对于植物象征意义的看法,并说说自己心中该植物象征什么。有学生就以莲花作为例子,展开了写作活动,该学生在文章中提出:“读了《爱莲说》后,我知道莲花是高洁的象征,在我看来,莲花之所以会成为纯洁的代名词,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多美,而是因为它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这样的形象,是不是和古人洁身自好的品德有相似之处呢?”该学生在文章中列了不少古文的例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写了一篇以莲花为题材的唯美散文作品。
  在新文本创作的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以散文的形式创作新的文章。散文的形式比较自由,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有助于学生将相关的信息整合起来,对相关的专题展开自主建构,获得新的文本意义,获得文学熏陶和文化感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能组织学生展开各种不同形式的探究性写作,则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我在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写作时还注意到精确选题,并设置难易适合的题目,让学生能写出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的作品。这样学生的读写能力都能得到全面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3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