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变化与区域流通产业优化创新互动关系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城市居民服务消费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流通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基础,有效提升生产、销售、营销、反馈等环节的运行效率,逐渐引导城市居民消费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然而,我国区域流通产业发展存在明显差异,而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变化与区域流通产业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如何有效结合城市居民服务消费的变化,不断推动区域流通产业的优化创新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对加强区域流通产业合作、进一步推动流通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市居民   服务消费   流通产业   优化创新
  我国目前正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四个环节,而消费与交换存在密切联系,交换在此处就是“流通”的代名词。从本质上看,流通产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流通决定消费,反过来消费决定流通,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可以说,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具有相互影响关系,流通业发展能够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然而流通业发达程度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流通业发展。随着国民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在消费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城市居民服务消费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推动群体消费模式不断向更深层次衍化。针对国内流通产业发展不够均衡的现象,研究城市居民服务消费与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国流通产业优化创新,对实现我国扩大内需的长期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发生的变化
  (一)居民服务消费日益多元化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2017年12月底,国内社会零售总额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增长也呈现出巨大潜力。当前,我国消费市场提供了更多更高品质的服务产品,居民消费需求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由排浪式消费逐渐向个性化方向发展,消费质量也得到极大提升,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非常明显,致使服务性消费逐渐取代商品性消费的主导地位。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4%。同时,随着供需关系不断得到优化,消费“软环境”出现极为深刻的变革,居民整体消费能力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十分活跃,已成为我国居民服务消费旺盛的重点领域。此外,隨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出B2C、C2C、O2O等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为广大消费者个性化消费提供无限的可能。
  (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逐步加快
  消费升级是我国消费增长的巨大驱动因素,随着居民消费意识及行为的不断升级,国内消费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进而推动整个流通产业的变革。人们更加注重服务性消费,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与享受型倾斜,导致居民实物消费增长放缓,服务类消费快速上涨,因此当前我国服务性消费的增长速度要快于实物类消费的增长速度,尤其体现在假日旅游、网络购物、乡村休闲、体育健身等方面,消费升级的需求变成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要素。随着“互联网+”逐渐完成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网购用户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服务消费升级明显加快。根据Wind数据显示,网上消费中服务消费的比重已由2015年初的17.05%上升至2018年7月的26.5%,且网上服务类消费增速也始终高于网上消费整体增速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1万亿元,同比增长30.1%;尤其一些消费升级类的商品增速加快,如国内旅游频次在28.26人次,较2017年同期提升11.4%;国内旅游业整体收入达到2.45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2.5%;国内居民用于旅游、健身支出分别为37.8%及39.3%;化妆品类、通讯器材分别增长为14.2%和10.6%,远高于国内零售消费整体增速。击剑、户外运动、航空等体育类消费呈现出一定的增势,逐渐成为体育消费新的热点。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居民消费向服务类消费升级的趋势。
  (三)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区域性愈加明显
  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推动电子商务体系不断向外延伸,但是由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导致不同区域间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差异化愈加明显。部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在消费服务上优质供给不足,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互掣肘、相互交织,导致区域化的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变化。比如经济水平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享受、发展型的高端消费特征最为突出,家政服务、出境旅游、保健养老等服务消费已经成为日常;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中部地区,受到家庭收入和居民消费观念的限制,居民服务消费对象大多是年轻人,而且休闲、享受型消费相对较低,大多集中于旅游、文娱和便捷服务类消费,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新型消费升级水平有待提高;而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由于收入较低,仍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主,普遍存在轻吃重住房的观念,消费观念落后,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疲于应对品质型消费的需求,服务型消费支出比重偏低。此外,消费需求上看,高低收入居民需求差异愈加显著,呈现出进一步扩大趋势。
  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变化与区域流通产业的相互关系
  (一)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变化推动区域流通产业发展
  流通产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扩大内需的重要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拉动经济增长主因的投资和出口动力减弱,扩大内需成为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动能,消费对经济增长正在发挥主导作用,驱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发展。需求是消费产生的基本动因,而消费则是流通产业的根本驱动力,只有消费指标不断上升才能够推动流通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简而言之,消费结构、模式、总量等因子整体上升,才能够让流通产业获得足够发展动力。流通业发展是消费升级的基础,因此消费升级会反过来要求流通业加快发展、提高流通效率。所以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变化推动区域流通产业发展,以不断适应消费、推动消费、发展消费。   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个性化发展,带动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不同地区居民服务消费变化不同,往往会受到城市化水平、消费观念、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推动该地区高品质高质量消费的发展,新型服务商业业态的发展推动流通产业的发展。在东部地区,消费需求增长对流通业发展的引致性作用最大。而在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居民生活水平一般,因此居民服务消费不如东部地区活跃,但是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增强,巨大的居民服务消费潜力正在激发该地区流通产业的转型和发展,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居民服务消费力不足,加之流通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技术水平落后,导致居民服务消费推动该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作用难以凸显。
  (二)区域流通产业刺激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变化
  流通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重要一环,流通产业是刺激消费增长的一大重点。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区域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在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上发挥了显著作用,流通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只有商贸流通组织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提供品类更加丰富、更加方便快捷的消费。因此流通产业的发达程度对消费的最终实现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从流通业现状来看,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地区布局不合理,东部发达地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占60%,中西部只占40%;从销售额来看,68.8%集中在东部,超市在东部的比例占70%。不同区域的流通产业发展活跃沟通了消费市场,尤其体现在居民服务消费上,往往是流通产业越发达,消费者就越可能发生服务消费,居民服务消费最终实现也就更容易。所以说,各地区流通业对居民服务消费增长的作用程度不一,如东部地区的流通业比较发达,因此其对城市居民服务消费的刺激要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在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上仍存在较大差距,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弹性最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消费升级与流通创新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密切关系,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期,要加快消费结构升级,不断扩大居民服务消费需求,刺激品质消费供给,不断提升流通设施供给,优化消费环境供给,同时提供多样化流通模式,有力地推动区域流通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是流通产业与居民消费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服务消费市场挖掘还不够充分,与流通产业发展结合和重视程度不够,加之流通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没有形成完善的流通网络、流通业经营模式不够灵活等问题的存在,还需要不断优化升级流通产业,以真正发挥出促进消费发展、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区域流通产业优化创新发展策略
  (一)依托“互联网+”技术,以消费推进流通产业智能化
  在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前提下,应当准确把握发展契机,进一步推动流通业优化转型。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市场消费结构、发展趋势的变革情况,不断优化流通业供给能力,使其始终保持与居民消费水平的高度适应性,以便于提升整体流通效果,降低成本。基于“大数据”背景,流通业也是极为重要的消费“风向标”,通过对流通业数据的搜集、归类,也能够体现出消费者需求变化情况,以流通数据为指标可以反向判断市场变化,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变化关系。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提升流通业供给能力,以新兴业态应对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如移动支付、智慧物流、24小时无人便利店等,围绕消费新场景推动流动产业的智能化发展,不断优化居民服务消费环境,刺激居民服务消费欲望,加快推动消费升级,进一步促进流通业转型发展,以便于推动产业发展及产品升级,充分挖掘服务的内在动力,推动流通业整体升级及优化。
  (二)积极创新流通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流通产业
  一方面,要大力推广并优化供应链管理,加速流通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及共享效率。结合电子商务运行模式,构建多元化客户服务体系,为其提供安全便捷的保障,通过密码、邮箱、指纹、人脸等识别技术完善认证体系,为用户移动支付提供安全保障。加大物流业的优惠及保障力度,支持其在第三方电商平台进行相应交易,促使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为线上线下的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流通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能力及水平,构建GIS地理服务体系,实现流通商品的全时空跟踪与监控。流通业技术应用极为全面,几乎吸纳所有先进的技术领域,如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大数据、电子标签等,通过信息技术的研发和集成创新,提升物流仓储、运输、采购、配送的信息化标准,以提升整体管理能力及水平。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的有机融合,以不断适应多元化、多层次的居民消费需求。同时,引进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带动传统流通产业升级改造,不断创新流通方式,为我国流通业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协同发展注入活力。
  (三)建立物流网络系统,完善流通产业体系建设
  当前,居民消费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需求日益增长。适应这些需求增长,要持续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通过流通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服务供给。其中,物流网络系统与流通产业紧密相关,因此完善物流网络体系至关重要,包括构建各种运输网络、物流基地、配送中心、仓储中心以及大型物流企业在内的物流网络体系。一是以物流园区为龙头,以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配套设施及交通运输枢纽为依托,搞好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建设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构建信息共享、交流顺畅的信息网络和流通网络,迅速提升流通集散的效率,提升流通产业与消费热点的及时沟通对接能力。二是培育物流企业,增强物流服务供应能力,打造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组织和协调能力的集加工、包装、配置、运输于一体的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建立物流联动发展机制,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减少商品流通周转环节,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加快流通效率,提升消费端的满意度。三是以配送中心为龙头,加强专业化配送服务功能设施建设,提升物流自动化能力,形成“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三层物流节点网络,便于供货商和消费者及时了解商品流通信息和过程,强化对物流的规模支持能力,尤其要强化快递中心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如O2O居民服務消费的一对一服务,提升流通产业的社区化、精细化发展。
  (四)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促进流通产业一体化发展
  结合国内经济区域不平衡特征,为居民提供配套流通服务,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不断完善流通产业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快规范流通产业,整合多方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不断促进流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提高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推动流通产业一体化发展,从而构建流通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因此,在制定流通产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流通业发展中的市场失灵、产业集聚的相互关联影响,加快流通产业技术、服务相关标准体系建设,努力打破部门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促进流通产业的空间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促进流通产业一体化建设。此外,还要立足于产销融合、价值链整合升级和流通一体化,支持生产服务性流通资源整合,以实现流通业的生产先导和消费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清.我国农村消费升级趋势与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
  2.张驰.消费升级视角下我国农村流通业转型的战略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10)
  3.张文宏.基于“互联网+”与消费升级环境的商贸流通业发展路径转变[J].商业经济研究,2017(16)
  4.王钰,陈景丽.城镇居民消费对服务业发展影响分析[J].统计与咨询,2016(5)
  5.夏杰长,瞿华,张颖熙.中国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6.孟铁,张殿波.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创新[J].经济纵横,2008(9)
  7.于子健,白明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流通业供应链优化路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7(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99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