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合唱训练的技巧与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音乐课程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来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继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而合唱则是将音乐艺术以集体的方式呈现,在小学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声部教学不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还能给予美的享受,使学生的乐感得到熏陶,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本文将对小学合唱训练的技巧与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合唱;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体会合唱魅力,提升合唱兴趣
  音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娱乐,它能让听者引起共鸣,而合唱表演也同样能引起听众的共鸣,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应让听众体会到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其表达的内涵,让听众在合唱中感受到作品蕴含的震撼,继而引发听众的共鸣,获得听众的感知认可。在小学合唱训练时,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到合唱的魅力,调动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合唱训练中能够投入自己的感情,使合唱表演更具有感染力,从而降低训练难度。在情感世界中音乐也是一种宣泄方式,表演者在表演时能认知自己的内心情感,对歌曲中的情感引发共鸣,并以合唱的形式将情感表演出来,用声传情升华音乐内涵,提升合唱水平,掌握合唱技巧,降低合唱训练难度。因而,表演者对合唱进行深入了解,感知合唱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倾诉,懂得该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在演唱中将自己的理解与情感渗透到作品之中,表演者应将以声传情作为情感宣泄的介质,促使其表演更具张力,更立体丰富,也能让合唱舞台效果富有层次,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合唱的精神及内涵,并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精神的升华与洗礼,让学生的基本训练技巧得到提高,继而提升合唱水平[1]。
  二、选取合唱曲目
  合唱曲目的选择直接影响合唱的表演效果,如果选择的合唱曲目不合理,合唱中的其他要素便成为子虚乌有。在合唱比赛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对比赛曲目的选择。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围绕比赛主题,认真筛选学生在合唱比赛中适合参赛的曲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排练时不能按照成人的方法进行训练。合唱曲目选择不合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合唱效果,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参赛主体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
  三、调整声部安排
  在合唱中,声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声部呈现的声色也大不相同。想要提高合唱水平就必须在合唱队内安排声部及指挥。教师在声部安排过程中,要先对合唱队的每一位队员的音准与节奏进行分辨,再者是其音色分辨,依照每一位成员的音色与音准进行成员声部分类。在合唱团中如果有成员音色特别或者是“跑调”,会使整个合唱团表演效果受损,因此在训练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声部进行安排。对高学段的小学生来说,其中有部分男生处于变声期,在区分声部的时候,指导教师应该把学生声带发育情况考虑其中。如果合唱队中没有处于变声期的学生,各个声部可按平均分配法分配学生。如果合唱队中有变声期的学生,指导教师应使高声部的人数多于低声部的人数,因为在合唱中高声部用头声区比较多,而低声部则是用胸腔共鸣来达到优良的效果,因此高声部的人数比低声部的人数多,才能更好的展示出音乐的立体效果,进而防止低声部低音过重,致使在演唱中歌曲变得浑浊难听。
  四、小学合唱教学训练的技巧
  (一)合唱姿势的标准
  合唱与别的声乐教学活动不同,它是以集体形式存在表演艺术。在小学合唱教学时,教师应在合唱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促使学生在合唱表演时能够更好的展示自我。提升声部合唱能力是合唱的表现基础。在训练时,为了避免声音上轻而不虚、高而不齐、响而不燥以及低而不压等问题,应对声音进行统一协调的基础训练。在合唱中标准的站姿是呼吸发声的根本,对于那些没有经过声乐训练的人,对此往往直接无视忽略,而正确的站姿在唱歌时可以让身体的各个器官相互配合,只有站姿正确发声部才能正常运行。
  正确的站姿即为在自然放松的情况下,身体保持直立,表演者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两脚前后微微分开,身体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目不斜视,不可眯着眼睛唱歌。抬头挺胸收腹,手臂自然向下垂落,体会小腹与两眉之间连成一条直线,脖子、后背与腰也组成一条直线,促使表演者在唱歌时气息保持畅通为主。表演者可依据歌曲的情感适当添加简洁大方的动作,切勿适得其反[2]。
  (二)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日常说话时的呼吸与歌唱时的呼吸不同,教师应让学生保持站立,将双手放在腰间位置,然后口鼻一起进气做深呼吸的动作,吸气后让学生停顿瞬间,再在有控制的轻柔的“嘶”声中慢慢呼出,要轻柔、平静、舒展的进行呼吸,指导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应进行纠正,指引学生掌握各种气息的强弱快慢以及休止符,并通过认真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合唱时,合唱队成员要保持统一的呼吸,对于延长音、高音以及破句的呼吸都要经过专业练习。循环呼吸是指合唱队员之间轮流换气,促使合唱音响不会间断。以此营造出连绵空灵的意境,这是一种特殊的合作技巧,需要学生进行重点的把握。
  (三)发声训练
  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发声练习,科学的发声训练可以让学生拥有一副良好的嗓音。指导教师在训练教学中,应先调动学生的练声兴趣,单纯枯燥的发音练习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教师可采用一些有趣生动的模拟声音练习。由于儿童的成长生理原因,教师应多让学生用上部共鸣,也就是头腔共鸣。当然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也可让学生适当学习运用下部共鸣。因为学生在发出高音头声时,加入胸声会令头声丰满结实,而低音胸声与头声相融合,会令胸声柔和明亮[3]。
  (四)音量训练
  在合唱训练中,许多合唱作品需要运用小而弱的音量体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从而进行力度对比,因此合唱时对于音量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引導,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音声,避免影响整个合唱效果。在弱声训练时,要体现出集中有力的紧张度,学会随着音乐的起伏随时调整音量力度,符合整首歌曲的色调变化。
  (五)训练声部合唱能力
  小学合唱训练中,要想呈现完美的艺术效果,就得让每个声部达到整齐划一。这就如同弦乐合奏一样,每个声部都如同一件乐器,许多乐器交织在一起从而达到理想的整体效果。在合唱教学训练中,指导教师应先提升个人演唱水准。然后对声部内的成员进行统一训练,该训练包括呼吸的运用,发声的位置共鸣,以及音量音色等方法,促使该声部的声音保持统一一致。学生演唱时要学会看懂指挥的要求,致使该声部所有成员融合成一个整体,一同发声、一同呼吸、一同调节音量,各个声部均以相同的发声力度进行演唱,将该作品的歌词清晰准确的演唱出来。因而,统一声部内的演唱方法之后,成员应跟随指挥进行有目的独自声部训练,还有所有声部的和声训练。只有提升每个声部的唱歌能力,才能增强整体演唱效果,从而达到最佳水平。
  五、结语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指导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声音训练,促使学生通过正确的站姿为呼气与吸气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掌握气息的运用及调节,根据歌曲的音调灵活掌握声音控制,提高学生整体合唱水平,继而达到最佳演出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勤芬.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3):76.
  [2]成敏瑞.合唱基础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19,39(3):128,139.
  [3]董吉奕.小学合唱教学中审美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8(18):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