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使得我国社会发展迅速进入信息化时代,各类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开始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微课”作为现如今教学领域的先进信息技术之一,近年来被广大教学工作者给予了高度重视,如何将微课有效应用到具体学科中成为了微课研究的主要方向。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初三化学教学为例,提出微课与导学案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促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关键词 微课 导学案 初三化学 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然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和优化势在必行。化学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现如今,在教育领域,微课程凭借着自身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等优势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了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教学效果也尤为显著,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因此,对微课程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将教学落实到实处至关重要,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1微课的应用原则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微课这一教学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說是教学领域在教学模式上的一个重大改革。所以,若想将微课的优势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课内容的设计需要以实际教学需求为依托,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如果缺少了与教学内容的结合,那么微课的设计与实施将很难产生应用价值;(2)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要视实际情况而定,尽可能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有效结合,旨在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教师的主观意识不能过于强烈,而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4)碎片化是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决定了课程时间的随意性,教师要合理把控微课时间,要做到既能保证微课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不会给学生增加过多负担;(5)要做到对微课效果进行及时反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及时对知识进行反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2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和导学案的结合实际上就是点与面的结合,微课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学习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的过程,导学案则是从整体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微课与导学案都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促使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点面结合,分散知识难度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微课为“点”,主要负责对教学内容中某个知识点或知识块进行讲解,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导学案为“面”,囊括了整个教学内容。所以,在利用微课和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理清微课和导学案之间“点”与“面”的关系,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对微课与导学案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分散知识难度,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2.2衔接自然,相辅相成
上文提到,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是微课教学的特点,也是其优势所在。此外,碎片化的教学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堂压力,而且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微课进行设计时,将其碎片化特点突出的同时,也要注重各个微课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教师在对微课内容进行设计时,要仿照导学案的结构,适当安排知识点的回顾。这样一来,才能够让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过渡自然,逻辑紧密,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与此同时,导学案也要对学生微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跟踪和反馈,使二者达到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够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注重过程和反馈,提高学习效率
反馈是微课与导学案结合这一教学模式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决定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在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中,教师应当安排微课的相关教学内容,以及自我检测和反思总结,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微课本身的设计则需要发挥自身短小精悍、针对性强、情境有趣等优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将微课与导学案结合时,要注重两者的教学过程,并实时取得反馈,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将微课与导学案结合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三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实现学生与教师时间上的合理分配,而且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分散知识难度,让学生可以从课堂内外分别获取所学知识,并对其进行理解和内化,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匡婷.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2] 安晓梅.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9(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2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