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实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针对小学生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德育教学体系时提升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对于小学学科教育而言,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往往渗透至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与学科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性。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当前小学德育工作模式与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日益加剧,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不足或者弊端日益显现,给推动德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基于互联网背景创新以及变革小学德育工作模式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将详细梳理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重点探讨“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小学德育工作模式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德育;问题;创新路径
教育部于2017年正式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该文件明确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培养目标,要求必须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明确人格教育以及人文教育在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并将此项工作前置,小学生德育工作必须落地,通过过程性评价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培养融入一体,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关注智育的同时,需要注重德育工作机制的创新与优化,特别是在互联网视域下,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德育工作环境均发生了突出变化,德育信息传播具有碎片化以及个性化等显著特征,对于班主任而言,提升互联网德育资源与学生匹配度,全面提升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敏感性。德育工作应覆盖小学生活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针对性开展安全自救教育以及劳动技能培养,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健康三观对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因此,基于互联网发展以及核心素养两大背景,积极创新小学德育工作模式极具重要价值。
一、互联网视域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班主任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认识较为浅显
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过早接触互联网促使其对信息获取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由于大多数互联网平台对访客身份以及年龄未进行严格限定。因此,小学生可自由获取相关平台信息,导致小学生对互联网信息的认识片面性,甚至还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出现传播网络谣言以及攻击网友等过激行为。而部分小学班主任未准确把握互联网与德育的关系,对互联网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新理念以及新环境缺乏深层次思考,使得其德育观较为滞后。部分班主任仅仅认为互联网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唯一变化在于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借助互联网能够丰富德育方式,这一认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其割裂了学生认知形成路径与教育引导的相互关系。此外,传统德育定势思维极大限制了实际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在分析学生行为的同时,往往以结果作为评估学生的唯一标准,并未对其发生路径进行引导以及反思,并且部分班主任将自身作为学生信息获取的唯一渠道,并未站在学生角度上对事件或者行为进行分析,因此,学生往往出现不配合甚至抵制德育说教的现象。因此,教师并未注重更新德育理念,导致其无法适应互联网德育的新趋势,给健康三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
2.班主任对互联网德育资源的挖掘与开发较为欠缺
德育新观念认为,应注重从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德育问题进而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班主任必须将问题置于互联网环境下,从学生信息获取路径进行分析,从而定位信息来源。针对小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其德育工作应围绕以下内容开展,即道德基础知识以及道德思考能力,并基于特定事件自主进行深层次探究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将德育停留在理论灌输的阶段,导致在德育资源开发以及挖掘与实际应用相背离。首先,现有德育资源素材老旧、空洞,教育价值值得商榷,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明显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边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速流转,学生能够借助各种互联网平台了解以及获取外界信息,例如,學生可利用社交账号实时了解网络最新热点信息,并发表自己的意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德育资源未与互联网发展同步,则会引发普遍的不适情绪,降低学生对德育的期待,甚至增加其排斥情绪。其次,由于互联网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各类信息通过互联网渠道得到了快速传播,包括未被验证的不良信息甚至有害信息等,如果未及时引导学生辨伪存真,容易引发认知困境,部分学生还会做出偏离道德标准的行为。在小学阶段,学生容易模仿成人行为,例如,吸烟、打架等,一旦班主任属于管教和案例引导,则有可能演变为更为严重的校园暴力,所以全局分析互联网信息的来源,并由此展开情景式教学,不断提升学生道德思考能力,进而帮助学生深入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二、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小学德育工作模式的有效路径
班主任在小学德育工作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德育工作会面临诸多新挑战、新环境,班主任必须充分把握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这样才能从生活以及学习中形成更具针对性的德育工作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创新德育工作机制。
1.积极转变德育工作理念,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班级文化形成的基本前提,这也是良好班风、学风形成的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班主任需要注重与学生形成高效互动,既要强调班主任的权威性,也要改善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方式,逐渐改变绝对命令式的口吻,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关爱,为师生间的沟通以及开展德育营造良好的氛围。首先,班主任应一视同仁地关注学生成长,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班主任应摒弃“优秀生品德好,学困生品德差”的思维误区,引导全体学生平等地参与德育工作,促使其感受来自教师的信任与支持。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分享道德观,形成高效的合作学习机制,学生可针对生活中或者学习中的现象,向家长或者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例如,针对旅游景点多次出现的“xx到此一游”的影响,可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最终形成让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评价标准,提升其对社会道德底线的认识。另外,班主任还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结合互联网热点事件,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互联网热点事件,以“小学生向停车礼让行人的驾驶员敬礼的事件”为例,班主任可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帮助其分析这一行为的积极意义,比如,学生向驾驶员敬礼的原因是什么?(下转第14版)(上接第13版)良好的交通秩序需要如何维护等?通过不断优化提问角度,让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道德思考,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 2.整合互联网渠道德育资源,提高德育的渗透率
互联网背景下,以往德育资源的局限性进一步凸显,这是因为小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度明显提升,过早地借助互联网以及终端设备,给其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带来了诸多影响。因此,对于班主任而言,需要进步梳理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平台,把握各大平台的运行机制。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开展德育不应采取压制式或者替换式策略,这不仅不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还容易产生对德育工作的抵制情绪,因此,班主任应依基于互联网平台运行逻辑,把握德育与互联网平台运行的平衡点。以抖音短视频为例,作为一款短视频社交分享类客户端,其会向用户分享定向推送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并且通过分析用户在线市场以及交互行为,例如,点赞、转发以及评论等,形成一系列用户基础数据,为扩大视频定向推送频次创造条件。抖音短视频的渗透率极高,其用户群体已经覆盖多个年龄层次,因此,班主任可结合当前德育工作重点,鼓励学生利用抖音进行道德学习。以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个人为例,作为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其既涵盖了优秀企业家,例如,马云和刘永好等,同时也有体坛杰出代表例如,郎平和许海峰。此外,以孙家栋和程开甲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功臣均在表彰范围之列,无论是企业家还是运动员,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国家作贡献,班主任可以以此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为熟悉和钦佩的人物,在各大视频网站搜集相关素材,并寫一篇字数不限的观后感,能有效填补当前德育工作框架的空白。在丰富和整合互联网德育资源体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时代榜样的优秀品质,提高具有时代特色德育的渗透率和影响力。
3.推动德育工作多样化,提升德育工作的人文气息
近年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就本质而言,德育工作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内在一致性。对于班主任而言,必须应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将学生能力培养前置,避免学科教育功利化、理论化,推动德育与知识教育相整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并为学生实践以及集体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中传统节日为契机,创设多样化的班级文化活动,让学生回顾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的学习素材,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围绕重要纪念日,例如,国家公祭日以及雷锋纪念日,进行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了解开展纪念日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特别是高段学生的时代感与使命感。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融入诸多民俗活动,鼓励其通过互联网分享当地民俗民风,让学生感受当地民俗文化的魅力,提升其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德育工作更具人文气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新问题、新情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必须积极转变德育工作理念,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整合互联网渠道德育资源,提高德育的渗透率以及推动德育工作多样化,提升德育工作的人文气息,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整个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科正确的学习意识以及科学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马春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04):45.
[2]姜海霞.利用互联网创新小学德育[J].甘肃教育,2018(23):29.
[3]沈英雪.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智慧德育的变革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6):12-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3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