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文言文,情商教育好平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情商高低对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中教育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对学生情商培养,高中生情商水平堪忧。高中语文课堂,特别是文言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提高中学生认识自我和他人情绪的情商水平,进行管理情绪、自我激励,加强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好地与人相处。
  【关键词】文言文;情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商简称EQ,主要包含以下五点:(1)了解自身情绪;(2)处理自身情绪;(3)自我激励;(4)了解他人情绪;(5)良好人际关系。情商,其实不仅仅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处世技巧,情商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控制自己,激励自己,承受挫折,学会更好地与人交流交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特有的人文属性对培养学生情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过去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育并不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新时期以来,党中央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浸润影响广大学生,成为新的课题。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经典之作,特别是文言文篇目,都是古代先贤“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作品。文章中健康的情感在陶冶思想情感,培养优秀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情商培养方面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正如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情商教育,培养学生情商与智商协调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提高中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情商水平
  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只有对自我有认识,认识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知明而行无过”。开放的面对自己的情绪,不要闷在心里一人独受;不逃避不夸张自己的负向情绪;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处理好情绪也会为自己的成功助力。笔者在讲授《鸿门宴》一课中,结合项羽和刘邦的人物性格分析,加强学生正确认知和管理自己情绪情商的教育。阅读文本时,人物的情绪表达主要靠神态和心理描写,前者如“目光一凛”“眼中杀意闪过”;后者如“心中杀意翻涌”。人物情绪表达通过细节描写的表现更丰富。项羽出身贵族,力拔山兮气盖世,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在巨鹿之战中取得辉煌战绩,号令天下,分封诸侯,一时霸王,然而最终霸王别姬,四面楚歌,自刎乌江。项羽的失败和自身情绪管理不当有直接关系。《鸿门宴》中“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段描写反映项羽情绪控制差非常传神,一听到刘邦“欲王关中”马上“大怒”,“旦日”也就是第二天就要行动,一方面体现出他自矜功伐的自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情绪控制力差,鲁莽轻率行动,缺乏谋略与城府。与之相反,刘邦则体现出极高的管理情绪的能力。大难当头,与张良问计,“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默然”说明刘邦对自己的情绪有真确的认识,不急于表态,更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刘邦在和项羽的这次较量中,凭借自己的高情商、出色的情绪认知和管理能力占得上风。这种高情商帮助刘邦在楚汉争霸中最终获胜。认识和管理自我的情绪,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纳悦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及缺点,正确处理好自我和他人的管理,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提高中学生自我激励的情商水平
  自我激励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让人更自信,面对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有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力,就能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困难时不断自我激励,从而克服困难。让自我激励成为个人迈向成功的引擎。笔者在学习司马迁的相关知识时,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报任安书》,思考司马迁靠什么作为精神支柱,在遭受腐刑的屈辱中坚强的活下来?同学甲说:“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用历史上圣贤的事迹激励自己勇敢地活着。”同学乙说,司马迁用自己的目标激励自己。他坚信自己的著作一定可以流传后世,秉笔直书,让历史在自己的笔尖流淌。这个坚定的目标是支持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动力。身后还有那么多期许的目光,怎么可以轻易放弃。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激励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相信自己。梦由自己来创造,路由自己来走好。一个人不懈的行动,是用理想拉动,用坚持推动。理想和坚持,是自我激励真正的精髓。
  三、提高中学生承受挫折的情商水平
  “人生不如人意十之八九。” 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缺乏生活经验,抗击挫折的能力较弱。学业上的压力,青春期情感上的躁动,亲子关系中的矛盾,让一些中学生呈现出焦虑、失眠、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培养中学生面对逆境形成良好思维方式,学习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十分重要 。学习《赤壁赋》时,对比阅读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一系列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作品,探究苏轼在经历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他是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并让同学们撰写心得。同学们总结出苏轼面对物质精神上的双重挫折,消解痛苦的方法有三:其一,用道家和佛家的思想消解自己的痛苦,道家的淡泊旷达,佛家的随缘自适滋养了苏轼的内心,给了他莫大安慰,功名利禄皆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其二,放浪形骸之外,寄情于山水,用心感受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他陶然其间。其三,笔耕不辍,用自己不朽的作品纾解内心的抑郁不平。“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人生的挫折反而激发了苏轼的创作灵感,同时文字也为他的痛苦提供了一个“流动的出口”。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传达出苏轼面对挫折,面对人生风雨的积极向上的达观态度,传达出搏击风雨,笑傲江湖的超然情怀。苏轼的作品给中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承受挫折情商课。面对挫折自我疏导,自我排遣,用良好的方式调节情绪,情绪转移,寻求升华。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宣泄,摆脱压力并在失败中看到孕育成功的可能性,重拾自己的信心。纵使身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也要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前方。
  四、提高中学生认知他人情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情商水平
  认知他人情绪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语文课上的人物分析无疑为认知他人情绪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角色中,联系人物所处的经历来理解角色的感受,体会角色的情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感知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同理心,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准确地识别他人情绪,能够敏锐地体察他人的需求,和谐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语文课堂上通过有声有情的朗读训练,学生可以训练运用缓慢的语速、缓急的语气等技巧来表达情绪的細致变化,这种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比如当别人生气发怒时,说话的声音不知不觉变高,语速也变得急促起来。我们应当试着调整自我,将说话声音音量降低,语速放缓,让自己的怒火逐渐平息下来。这样更有利于彼此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语文特别是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它承载的不是单一的学习内容,而是整个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综合提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情商,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照亮学生的人生发展,点亮学生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冷晓红.“语文人生”课堂教学的“三度”[J].语文教学通讯,2015(13).
  作者简介:高文蓉,女,1984年生,甘肃兰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语文课堂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47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