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钢琴演奏技术的成熟离不开钢琴制造工艺的改进,作为钢琴教育者和钢琴演奏者,必须要了解不同时期钢琴制造工艺的特点,熟悉每个时期乐器特点所需的触键技巧,钢琴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和演奏的物质基础。本文对钢琴制造工艺的历史发展进行阐述,分析古钢琴和钢琴的音色和触键特点,论述钢琴制造工艺对触键和音色改变的重要性。
【关键词】钢琴制造工艺;触键;音色;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钢琴制造工艺的演变会影响作曲家的审美和创作风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反之,作曲家的创作需求会促进和激励钢琴制造业的发展变革。对钢琴制造工艺演变的探索对于我们研究作曲家的演奏风格具有很大影响。
一、古钢琴对音色和触键的影响
古钢琴起源于中世纪时期欧洲出现的杜西马琴和索尔特里琴,这两种琴的弹奏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索尔特里琴是拨弦发声,杜西马琴是木槌敲击发声,这两种琴的发声原理直接影响了古钢琴和现代钢琴的制造和出现。
克拉维科德是古钢琴的一种,沿用了杜西马琴的发声方式,又名“楔槌键琴”或“击弦古钢琴”,是用木槌敲击琴键而发声。击弦古钢琴的琴键和琴弦是垂直关系,人们敲击琴键时,琴键顶端的T型铜片按压琴弦发声,所以音量较弱,声音柔和,持续按压琴键可以发出轻微颤音。十八世纪前,击弦古钢琴的琴弦连接很多个琴键,通过在琴弦上放不同的铜块来改变音色。由于声音较小,經常在室内作为独奏乐器来演奏,适合演奏歌唱性旋律。
哈普西科德也是古钢琴的一种,又叫“羽管键琴”或“拨弦古钢琴”。它可追溯到中世纪时产生的索尔特里琴,并于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开始流行于西方欧洲国家,羽管键琴因用鸟类羽毛管作为拨片拨动琴弦发声而得名,音色较硬,发音持续时间较短,不太适合连音奏法。十七世纪中叶以后,钢琴制造师又加了一排琴键,形成了有两排键盘的羽管键琴,音量较大。但是,羽管键琴的声音色彩和大小的变化不是用手指来控制,而是靠音栓控制,音量和音色呈梯形变化,不能做渐强和渐弱。那时候,羽管键琴家为了表达情感,喜欢用速度上的小变化增强表现力,这就是当时普遍使用的“缓急法”。装饰音可以增强被装饰音的音量,有重音的效果,具有增强音乐表现力的作用。
因此,由于古钢琴的琴键较轻,所以演奏者在声音宏大、功能完善的现代钢琴上演奏古钢琴作品力度不宜过大,手腕和身体几乎保持不动,用指力触键即可,还要根据作曲家和作品的不同来调整所需的触键方法,从而达到想要的音色。
二、近代钢琴对音色和触键的影响
由于人们演奏羽管键琴只能用音栓而不能用手指控制音色和音量,致使人和乐器之间产生不够直接的关系,日渐满足不了作曲家和演奏家直接通过手指与琴键的配合表达情感的欲望,促进了钢琴的产生。
1709年,意大利制造师克里斯托福里将“琴弦向下击弦”原理运用于羽管键琴,制造出了“有轻重音变化的古钢琴”,它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用手指直接控制音量的愿望。此外,其发声原理不是按压琴弦发声,也不是拨弦发声,而是用麂皮包裹着小木槌敲击发声。但是一开始钢琴的琴键硬,琴弦由木支架支撑,张弦能力弱,没有音栓,音色很一,不受欢迎。1726年,克里斯托福里在钢琴上添加了一个手动音栓,叫“unacorde”,是现代钢琴弱音踏板的前身。钢琴制造史上对踏板贡献最大的制造师是西伯尔曼,他用手动音栓使琴弦上所有的制音器都离开琴弦,弹一个琴键时所有的琴弦共同震动,这是现代钢琴延音踏板的前身。从此,钢琴产生的音色更加丰富,共鸣变大,音栓也由手音栓变为膝盖音栓,最后变成脚踏板。
随后,钢琴在德国和英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德国,产生了“维也纳式钢琴”,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莫扎特非常喜爱这种钢琴。该钢琴的特点是琴键很轻,而且琴键下键很浅,声音纤细、透亮、共鸣小,木槌击弦的速度快,击弦系统灵敏,因此,琴键回弹快,适合手指快速跑动,每个音的颗粒感强。“维也纳式钢琴”的特点决定了莫扎特钢琴作品的演奏方式。现代钢琴上演奏莫扎特作品时触键主要以手指的第一关节为发力点,每个音要有“点”,音色和音量均匀,少用踏板,避免浑浊的音色,弹出颗粒感。
在英国,楚姆佩于1760年制造出了一种琴键硬、回弹较慢的钢琴,这种钢琴琴弦很粗,音板厚实,所以声音洪亮。意大利钢琴家克莱门蒂“动力性演奏技术”就是运用了这种钢琴产生的,由于此种钢琴共鸣大,克莱门蒂的连奏风格便由此产生。之后,英国钢琴制造师布劳德伍德用金属支架支撑琴弦,琴弦张力和音域急速增加,演奏气势非常宏伟。布劳德伍德钢琴的诞生为作曲家的钢琴创作开辟了新天地。贝多芬在这种钢琴上继承了克莱门蒂的动力性演奏技术,强烈突出自己的个人情感,音乐作品爆发力极强,使钢琴兼具交响性特点,此时的演奏方式已不再是停留在以指尖触键为主,开始大量用到手臂甚至是全身的力量。贝多芬的创作可以称得上是连接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桥梁,而肖邦和李斯特将钢琴技术推向巅峰。法国钢琴制造师艾拉德发明了复震式击弦机,可以快速重复演奏同一个音,为李斯特钢琴音乐演奏技巧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1826年,英国钢琴制造大师亨利·帕普将之前用麂皮包裹木槌改为用毛毡包裹木槌,使琴键发出的声音更加柔和、温暖,肖邦钢琴作品的旋律性和歌唱性风格的形成就得益于乐器制造工艺的改进。
三、现代钢琴对音色和触键的影响
大约在1700—1850年时间段的钢琴被叫作近代钢琴,而1850年后的钢琴我们叫作现代钢琴。1853年,斯坦威公司成立,他们吸取了各家所长,将琴弦加长加粗,音域也从原来的布劳德伍德钢琴的五组半八度扩大到七组半八度,用铸铁支架支撑琴弦,琴弦张力在原本金属支架的基础上又大大提升,钢琴音色的饱满和丰富程度堪称前所未有。1874年,现代钢琴在原来的弱音踏板和延音踏板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个持续音踏板,踩下该踏板,只保留踩之前弹的每个音,之后弹奏的音不受其影响,并且可以与延音踏板共同使用。该踏板的产生使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德彪西创作出了音色朦胧、声音层次丰富的钢琴作品,同时,使现代钢琴演奏的层次感更加鲜明。
四、结语
钢琴演奏中,无论是明亮、圆润、温暖的音色,还是暗淡、深沉、浑厚的音色,都离不开钢琴家的灵感和想象力的迸发,虽然是他们的演奏和创作欲望推动了钢琴制造工艺的不断演变、改进和完善,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钢琴制造师的不懈努力,才满足了钢琴家创作的欲望,使钢琴表演者和钢琴之间的关系变的直接、主动,使最初放在桌面上的“大玩具”变为可以发出乐队般的交响性效果、多声部共同奏响、其美妙和神奇不言而喻的大物件。学史方能始终,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以史出新。若想在钢琴演奏道路上越走越远,就要潜心研究钢琴制造工艺的发展演进,加强演奏者对钢琴作品触键和音色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7.
[2]唐平.钢琴的声音艺术——论音乐形象的声音塑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新晨,女,河南信阳人,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钢琴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