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学“四部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古筝教学的四个步骤——“四部曲”,主要是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听”与“唱”培养乐感、掌握技巧锻炼心智,这就是古筝教学的四个步骤。具体而言,从因材施教到掌握科学方法,再到加紧练习培养音乐感觉,最后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创造能力,任何相关艺术的活动都需要巨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这需要以丰富的练习为基础。
【关键词】乐感;创作;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獻标识码】A
古筝作为我国的古典乐器之一,近年来受到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喜欢,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学习古典乐器培养出高雅的兴趣和艺术修养,培养出孩子更好的性格。但是,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学习古筝的目的并不明确,不能够了解孩子真正的爱好,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赋予给孩子,从始至终都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所以,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古筝,只是机械化地完成任务,行动很快,但感情没有跟上。
一、依据孩子的特点——循序渐进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学习各种乐器,报各种补习班结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影响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在正常情况下,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开始学习古筝是最为合适的学习阶段,孩子的手指关节已经得到初步发育,也基本上能够明白老师的意思,弹弦的力度也能掌握得较好,所以这个时候是孩子学习古筝最关键的时期。家长在孩子学习古筝之前,需要带孩子先进行试听,了解孩子真正的喜好所在,培养孩子对于古筝的兴趣才能够继续学习,这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再者,学习乐器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并不是努力了之后就有结果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完成一个小目标,进而进行更深刻的学习。如果学生对古筝教学内容一知半解,一定得完成任务,又或者是老师为了达成某些特定的任务,急于求成,孩子还没有巩固好基础知识,就开始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这无异于是坑害了孩子。从表面上看,孩子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可是基础不扎实,是最大的致命伤。没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扼杀了对古筝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无论是学生老师,甚至是家长,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学生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和学习,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可以尝试将基本功练习编成有趣的旋律乐谱,或者用有趣的形象比喻,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完成练习任务。比如,教孩子弹奏《勾托音阶练习》时,我经常比作手指走楼梯,让孩子们比比谁的手指走得又稳又准,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掌握科学的方法——温故而知新
众所周知,一个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习古筝来说也是如此。学习古筝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安排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力量,训练让学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使得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此过程中,老师要为学生设置阶段性目标,学生要预习和复习巩固乐理知识,并且在课下进行不断的练习,将慢练和快练相结合,不断地对技巧进行反复练习,熟练掌握之后,再继续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乐曲本身而注重技巧的表达,其实,很多乐曲都是针对这一阶段孩子的学习状况而设定的,只有勤加练习才能掌握好本身的技巧,没有任何乐曲是锻炼孩子的纯技巧的,只有通过大量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某种节奏技巧和方法,不断巩固加深印象,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
三、“听”与“唱”培养乐感
任何乐感都是在大量倾听音乐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所谓乐感,就是听音乐的感觉,这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所必备的一种音乐素养和能力,它需要培养和锻炼,只有在心里积累了大量的音乐之后才能够提高对音乐的敏感程度,具备音乐鉴赏能力,领略音乐的美。因此,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技巧进行锻炼,还需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丰富技巧的同时,具备鉴赏音乐的素养。
比如,跟琴练唱音阶(古筝是五声音阶)。首先,聆听琴音do的音高,用听觉感受音高、记忆音高,再准确地跟琴唱出音高。唱出音高的同时还应继续注意聆听,听自己唱出的音高是否与琴的音高完全相同。这一步是锻炼音高听觉记忆能力的关键点,同时体会唱名与音高的对应关系。然后,弹出相邻的下一个音级re,用同样的方式练习,直至唱准。再按柯达伊教学法做出相关的音高手势,唱出do、re的音高。接着,弹奏do,让学生凭借听觉记忆回想古筝发出的re的音高,再用唱名re唱出这个音高。以此类推。
抑或在学生学习古筝的初期,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入对古筝的学习,比如说,家长在言谈举止之间告诉他音乐的重要性,让他反复聆听第二天需要掌握的音乐,抑或可以在吃饭睡觉之前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巩固。对于古筝的理解,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机械化的记忆必不可少,他们的情感部分还比较薄弱,所以需要反复加强记忆,达到练习的目的。
四、掌握技巧,锻炼心智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很多孩子虽然具备了熟练的音乐技巧,但是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只是简单、机械化的手指操作,没有赋予音乐真正的情感,所以弹出的音乐也就失去了灵魂。任何音乐的学习都不只是技巧的本身学习,技巧并不是音乐学习的目的,只有将情感融于其中,才能够形成美妙的乐章,才能够创作出更美好的音乐。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需要融入感情,这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缺少的一部分,孩子的每一次练习都要发现问题,从中获得更宝贵的经验。老师要教会孩子理解音乐本身的内容,而不只是机械化地训练学生,他们理解了音乐的情感才能够和自己的思想融为一体,使任何音乐都变成自己的音乐,从而迸发出创造灵感。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给学生发挥创造的机会。比如当孩子们熟悉《瑶族舞曲》的主旋律以后,我会要求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或者为音乐填词,或者编创一段舞蹈,或者创作一幅画卷……在古筝教学中,让孩子自己去探索音乐、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
学习乐器的基本条件的确是学生要努力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反复大量的练习才能够形成乐感。但事实上,音乐学习是无止境的,大量熟练的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到音乐的真谛,培养音乐素养。所以,在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本身的内涵,尤其是对我国古典乐器——古筝来说更是如此。古筝乐曲的背后蕴含的是我国五千年来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了解的情感。所以,老师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提到了一个传承的作用,贯彻古筝教学的四个步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为了传承我国古代的艺术文化,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星.筝乐演奏的灵魂之美——论古筝左手做韵技法之一“颤音”[J].大众文艺,2010(5).
[2]李萌.古筝基础教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0.
[3]张珊,陈灵芝.张珊教古筝[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王晓红(1958—),女,汉族,河北乐亭,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夏雨薇(1995—),女,汉族,吉林松原,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古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4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