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望、闻、问、切”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四部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主题式教学是指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内涵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它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接触和这个主题相关的各领域学习内容。把语言放到有意义的主题中去学习,将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结合起来。本文以观望主题、闻其所好、知其所问、切准主脉这四个方面,阐述了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四个阶段。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   观望主题   闻其所好   知其所问   切准主脉
  伴随着北京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出的学科指导修订意见》的出台,小学英语教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英语教师们深刻的意识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从知识点的教学向语言的实践活动转化。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体验、参与等活动形式感知、内化语言,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如何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创设真实语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这些问题是教师教材使用中的关注重点,也成为了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一、望——观望主题
  教材受到版面、体例等限制,往往不能将所有的教学相关内容全部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的时候,基于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定为教学重点,设定恰当的、可开展的教学目标。
  观望主题,我们要树立单元意识,整体构架教学设计。北京版英语教材是以话题为纲,功能句型为主线设计的。每一课有一个新的功能句型,三节新授课、一节复习课组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聚焦一个话题。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们需要先理清本单元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每节课时的知识点间是层次渐进的、还是重叠复现的,由此确定出本单元的主脉。除此之外,我们还需理清本单元主题在整册教材和整套教材话题体系中的位置,确定这是一个新的话题,还是曾经浅层次学习过的话题,由此确定后续活动设计的深度及广度。
  从“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借助教材的优势,丰富教材以外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这也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材使用的核心理念,即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闻——闻其所好
  有些时候,教师在设计完一项教学活动后,自我感觉这项活动将是本节课最亮眼的环节,但是真正实施后,结果却没有那么如意。这表明孩子的兴趣点和成人的兴趣点是存在差异的,想让孩子喜欢我们所设计的活动,我们首先要知道孩子们的兴趣点在哪里。
  闻其所好,顾名思义,多听一听孩子们的对话,或是找时间和孩子们聊聊天。知道孩子们最近在关注什么话题,动画人物,服装甚至是小饰品的喜好,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做个不out的教师。
  三、问——知其所问
  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要用自己子所教班级授课时,都会非常注重前测。通过前测,我们可以了解孩子们对已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及广度,这对我们下一步设计课堂活动以及课堂活动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知其所问,包括知道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对我们本节课所要教授知识的问题所在,以及学生对于本节课话题相关的一些问题所在。例如:在五年级英语教学中,有一课是讲英国名胜古迹的,但文本内容中只提到了Big Ben和Tower Bridge,按照本课主线,教师肯定是要丰富、充实教学资源的,那么是讲历史文化这条线还是从伦敦奥运会讲时尚之都这方面,就要看教师前测的结果了。这时,如果没有前测,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讲一方面,很可能课堂上就会出现“死气沉沉”的景象了。
  四、切——切准主脉
  有时讲完一节自己认为准备非常充分的课,收到的效果或是听课教师给予的评价与自己的预期会相差很多。静下心来想想,才发现精心设计的活动确实都是不错的,但是出现了“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即活动脱离本节课目标、没有层次性等。
  切准主脉。在观望主题时我们已经拎出本节课的主脉,在聊天和前测中也弄清了学生对本话题的兴趣及问题所在,那么剩下的就是切准本课主脉,依照学生的兴趣及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导,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体设计完成后,用每个活动的活动目标对照本课的教学目标,检查是否有偏离主脉,是否循循渐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做到每一个活动都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每一个活动都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主题式教学以课本内的文本内容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以及生活经验,倡导体验、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多方面发展学生对语言方面的学习及应用能力。在设计主题式教学设计之前,我们一定要先拎出主脉,了解学生对于主题的兴趣及問题所在,最后切准主脉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课堂活动。这样设计的主题式教学,有助于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全面的关注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和必备品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