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樣才可以更好的掌握相关的数学概念。概念性的知识不但非常的重要,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的概念都比较的抽象,和小学生的认知情况有着一些差距。现代的教学理论更注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活动,而不是用耳朵听具体的过程。所以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教具的操作,可以更好的发散他们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建立理性的思维,让概念的学习更加的清晰和容易保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0-0134-01
  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等三个部分进行动手,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小学生更好的从枯燥的知识点中摆脱出来,进行快乐的学习活动。动手操作的练习,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并在一些具体的活动学到相关的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1.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学习氛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有效性。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没有压抑感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学习,更勇敢的进行质疑,进行相关的操作和论证,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在具有探索性的实践活动里面,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就可以发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产生去实践求知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对24-9等于几的问题,就可以先让学生拿出24个小棒,从里面尝试着拿出来9根。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就可以让学生总结出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可以先把两捆十个的小棒,再拿四个散开的小棒,结合起来一共是24个,然后再从里面拿出来九个,剩下15个。第二种可以把其中的一捆打开,从里面拿出来九个,剩下一个,再把这一个和其它的14个结合在一起,一共是十五个。第三种是把两捆中的一捆打开,和散着的四个小棒在一起是14根,从里面拿出来九个,剩五个,再和没打开的一捆放在一起,一共15个。之后再请学生对自己已经拿出来的九个小棒的过程进行有秩序,完整的表达,请全班的同学来进行点评,看看哪种方法更好。通过交流和示范,就可以找出其中比较好的方法,说出其中的道理,总结出相关的计算方法。
  2.进行课前准备,寻找可以操作的机会
  教师在进行备课活动的时候,要多进行思考,巧妙的使用教材,巧妙的设计相关的动手环节,把灵活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以这些理论作为指导,寻找可以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可以从教材的知识点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在生活里面会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做一些调查,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展示。
  例如,在学习“百分率”这一部分时,就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如让学生调查一下班里的男女比例,学生的迟到情况等等,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就可以对百分率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比如,在学习“三角形计算周长”这一部分时,就可以让学生用纸剪出来一个三角形,然后再用尺子量一量,得出三角形的周长,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预习,把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复习,从而巩固学习的效果。
  3.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1)构建相应的情境,鼓励学生操作
  数学里面有很多抽象的知识,不过它又来自于实际的生活,所以把数学知识进行实际生活的还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了解两者之间的密切性。教师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构建出相应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相关的事物表象,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相关的数学实质,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从具体的操作就可以抽象出书本中相关内容,这也是一种思维上面的锻炼,是从形象到抽象的一种转变,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大脑,为之后的实践转换打下相应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遍”的知识点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到一些长短不一样的树枝,然后拼出一个三角形,在不断的尝试中,学生就会发现有些树枝无法拼出三角形的形状,但是可以通过树枝的长短来进行相关的预测。通过学生的尝试,就可以提出“那怎样才可以拼成三角形”的问题,教师就可以从这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的引导,得出最后的结果。
  (2)开发教学用具,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工具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喜欢摆弄相关的学具,教师要让学生使用相关的学具,进行摆,剪,画等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学习体验,增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小学生的智力,让他们树立全新的数学理念。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把素质教育进行相应的渗透,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在数学课程中,教师应该更好的完善相关的教学活动,给小学生们不同的动手操作平台。只有教师认识到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才可以更好的获得相关的机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主动学习者。
  参考文献
  [1]袁继跃.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J].初等教育,2017(10)
  [2]龚银侠.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初等教育,2018(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