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家庭教育视角对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家庭教育對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影响包括: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合理的家庭结构和过于优越的家庭经济背景。针对中学生厌学现象,从家庭教育角度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父母多关心子女,多与其沟通;父母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学生;厌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5B-0049-03
  目前,厌学现象是中学生众多学习障碍中常见、紧迫的现象之一,是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这一问题愈演愈烈,对于青少年成长、学校教育的发展以及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厌学现象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的研究显示,造成厌学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家庭因素是极易被忽视的方面。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家庭教育入手,对影响中学生厌学的家庭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能起到强化推动作用,使子女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反之,如果家长有不科学的教育观念或者忽视教育子女,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中学生的厌学现象与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了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即要求性和反应性。根据这两个维度,可以把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权威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四种类型。
  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通常对孩子“高要求、低响应”,采取强制性的策略,不会了解孩子的想法,要求孩子对他们完全服从。
  溺爱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低要求、高响应”,比较纵容孩子,不会对孩子的学习做出强硬的控制,在学习上任其自然发展。
  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高要求、高响应”,采取民主的方式管理孩子,接纳孩子的想法并作出积极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
  忽视型教养方式的父母通常对孩子“低要求、低响应”,给予孩子很少的精力和耐心,对他们的学习关注不够。
  不同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上有很大的差别。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中学生受到父母的尊重、理解,在学习上拥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乐于学习。专制型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往往会因为长期受到父母的“高压式”教育,害怕学习不好会受到父母的惩罚而更加厌恶学习。放任型和忽视型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由于父母对他们的学习采取任其自然或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自己对学习也会“不上心”,无所谓学习好坏,久而久之,对自己的学习也会产生厌恶情绪。
  (二)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的观念、信仰在无形中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待知识的态度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许多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认为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对他们的学习抓得很紧,在课后还会送他们去各种各样的辅导机构“加餐”,中学生的精神压力会很大,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还有部分家长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的引导,认为孩子读书不一定就会有好的前景,对成绩不理想的中学生,部分家长并不鼓励他们将精力放在学习上,甚至是不支持他们继续念书,受父母这种想法的影响,孩子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变得更不爱学习。
  (三)不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是一种“隐性教育”。家庭氛围的好坏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父母与孩子沟通情感,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同时,良好的家庭氛围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优良的品格,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反之,如果孩子生活在紧张、焦虑的家庭氛围中,他们很难正常学习,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有的父母由于要承受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往往会将负面的情绪带回家庭,家庭就成为他们宣泄的场所。有的父母不注意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给他们带来不安、害怕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满,不服从他们的管教,甚至不愿意回家面对父母。
  许多中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缺乏安全感,无心学习。还有的父母意识不到家庭氛围对孩子潜在的影响,经常带朋友在家里打牌、酗酒,不注意对孩子的引导,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厌恶学习。
  (四)不合理的家庭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先的几代同堂向着年轻父母与子女的小家庭结构发展。家庭结构对中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家庭结构能够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数据显示,家庭结构的合理性对学生情绪的影响趋于平均值,而重组家庭或单亲家庭对学生的兴奋、恐惧等情绪有显著影响,中学生情绪的起伏直接影响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
  近年来,重组、单亲家庭的子女随着离婚率的升高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些家庭的子女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情况是,重组、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家庭的特殊性比同龄孩子更早熟、更要强,在学习上会付出更多的努力证明自己。另一种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单亲、重组家庭的孩子,心思比较敏感,在与他人交往或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自卑心理,遇到困难时容易自暴自弃,用消极悲观的态度去面对,也不愿意与父亲或母亲交流,日积月累,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且,成长在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缺少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关爱,容易养成孤僻、执拗的性格,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经常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缺少对学习的热情,时间长了,容易产生厌恶学习的情绪。   (五)過于优越的家庭经济背景
  家庭的经济背景作为家庭教育中一种潜在的因素,与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关系。
  一方面,拥有较丰厚的家庭经济资本的中学生由于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在学习条件上会比其他同学更优异。
  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性,很多中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对于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很多中学生认为,自己不付出努力也可以通过父母或家庭获得自己想要的,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很多中学生远离学习,学生将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
  另外,许多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对学生的学习或是生活缺少应有的关心,处于青春期的部分中学生为了博取父母的关注,会逃避学习、故意考取不好的成绩,然而父母领会不到孩子的用意,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只会大发雷霆,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更没有积极性。
  二、解决中学生厌学的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方式的基础,要解决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我们应该从家庭教育入手,寻找恰当的解决方式。
  (一)父母多关心子女,多与其沟通
  亲子关系的融洽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可以给子女带来更好的情绪体验,更能投入学习。作为家长无论工作多忙,都不应该缺少对子女的关心,当中学生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惑向你倾诉的时候,父母应该做耐心的聆听者,帮助他们分析问题,适时给出一些指导意见,而不是由于自己手头的事情没有忙完就应付或敷衍了事,如果这样做孩子以后有问题也不会向你倾诉。另外,父母在遇到孩子事关选择的问题时,要多与其商量而不是自己替子女做决定,多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尊心很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言辞和行为举止,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二)父母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向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能够让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让他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不过传递的期望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才能发挥作用,不然可能会产生完全相反的作用。
  首先,父母应了解孩子情况,帮助他们综合分析自己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正确地认识自我,既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其次,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理性对待社会上盛传的“教育言论”,学会辨别虚假信息,不要被它们左右。另外,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意愿转变成过重的负担压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有轻松的心情投入学习。
  同样,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家长应该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绩。作为父母,当然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学业有成,有好的未来,为此,很多父母花费大量的财力、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将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高于一切,甚至采取过激的行为教育孩子,以至于产生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家长应反思教育行为,认识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应该将精力放在中学生的能力、品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上,避免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三)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充满兴趣地做一件事时,会心情愉快,精神放松,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智力处于最佳状态,创造性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兴趣是中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培养他们的特长,抓住孩子对某一方面的天赋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向这一方向发展。如果孩子有特长,或在某方面有特殊的兴趣,他们很容易得到家人或是老师的表扬和激励,他们的兴趣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到学习上来,找到学习的乐趣,自然而然改掉厌学的行为。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课前认真预习新课、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都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也有很多坏的学习习惯,如学习时三心二意、上课磨蹭、不注意听讲、自制力差等。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获取更多的知识.好的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地坚持,而坏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形成,父母应该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的自制力,改掉不好的学习行为,为以后的学习或生活打下基础。
  (四)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一书中说:“谁在教育儿童?是家庭还是学校?既是家庭,又是学校”。他一再提醒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学习。
  作为父母,有权利和义务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舒适而又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家长在下班之后进行适当的休闲娱乐是无可厚非的,但首先应该保障子女在写作业时拥有一个不被打扰的学习环境。
  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高品位高格调的爱好情趣对子女自然会有积极向上的影响,父母在下班之余可以通过看书、运动等正向的休闲方式放松心情,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可以传递给孩子。反之,父母不好的休闲娱乐方式对孩子的危害是极大的,如抽烟酗酒、打牌赌博等,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很难安心学习。
  同样,父母关系和谐融洽也会给孩子带来轻松的心情,能够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上,父母在平时就应该注意对孩子的影响,不要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否则容易造成孩子紧张的心理状态,无心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媛媛.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2010,(22).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孙蕾.谈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厌学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0,(7).
  [4]苏霍姆林斯基.家长教育学[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2.
  [5]卢林.小学生厌学与家庭教育关系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5,(7).
  [6]张清.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文化教育,2009,(7).
  [7]汤素素.“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自闭症的社会工作介入——以学龄儿童高功能自闭症个案为例[J]. 经济视角(中旬),2011,(2).
  [8]安秋玲,李召存.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8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