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舞编导教学的一些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如何培养富有创造性并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编导系在教学中极为注重的,在现代教育提倡教育改革,注重个性教育、因材施教的形式下,从对教学的所知所感来总结自己的不足,提出学习编导者应有的思想准备和精神目标。
关键词:热爱 执着 合作 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 使命感
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自创建以来,从最早的外国专家前苏联的查布林、古雪夫,美国的本·斯蒂文森等的教学帮助所得的经验,到前辈诸多教授、老师的不断积累、丰富,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教学方法及教材,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和精英人才,在教学中的不断研讨,也使得编导教学体系在不断完善,我作为编导系的一名教师,深感光荣,同时也感到紧迫,因为不能只在大树下乘凉,而是应尽一份责任和义务,我将这些年在教学中的所知所想总结出来,如果能有一点可取之处,是很欣慰的事。
一、因为热爱所以执著
库尔特·萨克斯在《世界舞蹈史·序言》中表述:“舞蹈打破了肉体和精神的界限,打破了耽溺于情欲和约束举止的界限,打破了社会生活和宣泄个人特性的界限,打破了游戏、宗教、战争与戏剧的界限,打破了一切由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成的各种界限。属于狂喜状态的人体为情感所征服而遗忘一切,变成了只是灵魂上的超人力量的一种承受器;灵魂使加速运动的肉体摆脱掉自身的负重而产生快感与欢乐。”。[1]
舞蹈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由于它是视觉直观艺术,不分国界,也不存在任何欣赏的障碍,因此便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為了创造和表现让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好的编导和演员尤为重要。[2]如何培养优秀的编导人才,毋庸质疑摆在编导系的首位。
尽管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他反对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提倡在“做中学”。这种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3]
但作为学生一旦踏进舞蹈学院的校门,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无论你从前是何种尖子、身披各种奖项的光环,来到这要从头开始,与其他学生一样等着各门课程各种规章象修剪树枝一样,那样才能“枝繁叶茂”;要有勇气面对老师的无数个由浅入深的编导技术练习的“磨难”,因为在你刚入校门还在为自己奋战高考幸运录取,对一切都倍感新鲜满怀憧憬时,立马要不断接受修改意见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动作要出新!”、“时间、空间、力度!”、“形象要生动!”、“内容结构要创新!”……;这种行与不行的挣扎要伴随你四年,还来不及为自己的创作有一点闪光而沾沾自喜,又要进入最频繁的三点一线,教室、寝室、食堂;不要幻想每次编作业都可以一个人在教室里天马行空,露天操场、走道,甚至地下通道都要适应;“创作要自我做人要谦虚”,老师除了在学业上严苛,还有品德要求的教训,因为你要与同学合作还要在一个宿舍共同生活……
著名编导曾在编导系任教的陈维亚在上课时曾说,要有创作上百个作品,只成功几个的思想准备。初学编导品尝失败是痛苦又正常的事,在失败中不断努力,强化技术强化心态,保持对舞蹈的热情和兴趣,要将执著赋予行动,方能成器。胡尔岩教授在她的著作《舞蹈创作心理学》中对“兴趣”一词有如此定义:“‘兴趣’,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兴趣’,不是创作者随心所欲,偶而出现的暂时心态,而是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所发展起来的一种积极态度和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4]星云大师在《包容的智慧》一书中说:“能够胸怀大志,热情奋发,并且按部就班地向目标前进,必定会有非凡的成就”。[5]
当然学编导也不能太紧张,心态放松反而容易有灵感。
在学者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如此说:“理智的和情感的两种成分都是意识所能察觉的,但是创造的想象还有意识所不能察觉的成分,这就是通常所谓“灵感”(inspiration)。” [6]
罗丹的《流浪的犹太人》就是在放松的状态下不经意偶得之。一天他一直在工作,正写完一章书,猛然间发现纸上画了一个犹太人,他也不知道它是怎样画成的。
灵感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它是突如其来的。第二,它是不由自主的。” [6]
然而“灵感既起于潜意识的酝酿 ,所以虽似突如其来,却不是毫无预备。所谓灵感,就是埋伏着的火药遇到导火线而突然爆发”。[6]
从事创作,还要为灵感的诞生造就自己的艺术心灵,古时学者常视灵感为神的启示。
而在学者宗白华的《意境》中有云: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7]
二、培养合作精神
编导创作的过程自然少不了合作,从学习双人舞编舞开始,就不再是自己的独创过程,教师会根据单元练习的进展不断变换男女学生的组合,使其在不同的合作对象中产生不同的灵感,也训练合作的能力,以适应将来面对大型活动编创的团队行动。
“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8]在创作中这种遵循自我表达,强调创作个性的规律有时候会让自己在合作中只顾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了他人的观点,总觉得自己的想法最合适,殊不知和谐的合作还能撞击出灵感的火花,变通还能有更好的办法。即便别人不正确,也应当有容人的心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权与文化多样性》文件中指出,“容忍”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价值观念之一”。[5]
“不必要求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要学会在冲突中学习,冲突也会变为动力”[5]。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除了在编导系进行教学工作以外,在其它系和学院培训部也有过教学经历,关于合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培训部的群舞课,那是最不好教的课程,因为进修的学生相对难管理,当时有一组学生排练不顺利,每天总有人有事不来,积极的同学有怨言,我也着急,因为进修班也要做教学汇报。又一天他们告诉我说,特地早上六点开始排练,人到齐了,但争吵不停,没有完成编排,我居然忍着笑很认真地对他们说:“那好,你们再排练我来”,第二天早上六点开始我守着帮助他们一起来完成。而另外有一组由一些女同学自愿组成,她们约定要坚持到最后,实在有谁偶尔缺席,会互相补位,排好一段就让我提修改意见,形成了很好的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她们在合作中表现出的成熟真让我感动。可见和谐地合作能让人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而不好好合作的效果却是费时费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呼吁:“防止和减轻全球化环境下的文化趋同,以促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5]
基于对这种观念的认同,我们还应当有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心态,俗语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学习者来说,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何乐而不为呢?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认为:“和”的要点,就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信仰、利益和隐私;尊重与自己不同的观念与文化;尊重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尊重自己的对手;尊重自己的员工;尊重不同的声音;尊重反对自己的人和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这种见识,对于学习者来说,未尝不可借鉴。
三、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注重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个性教育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反省在职业生涯中在这方面是否还存在不足。
教育的个别化强调学生个体的研究,重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认知水平、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的差异,也有性格类型的差异,要针对每一个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我在古典舞系、民间舞系也有过编导教学的经历,而这些学生也曾“让我欢喜让我忧”,由于这些学生专业主课不是编导,因此一部分不喜好编创的学生也许感到编舞是个负担,但同时也有学生对此有兴趣,因为他们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对舞蹈的素材驾轻就熟,又具有非常好的身体表现力,自编自演很有光彩,其中不泛也有学生的编创稍加修饰就会是完整的作品。对这些学生我会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根据所有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强制规定编舞完成的结果一样,他们处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学习,效果反而好。考试汇报时他们彼此为同学的精彩表现叫好,教室里溢满了青春的朝气。民间舞系有个男学生编的东西很有趣,表现也很生动,到了考试时他不肯上了,我好好说不管用,急了就脱口而出:你不上给你低分呵!那人家也“临危不惧”,结果我也狠心真给了低分,就是真的找不出其它好办法。
平心教授所著的《舞蹈心理学》中说:“教师的教导愈生动、明晰、深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劲头也就越大。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克服的困难越多,兴趣也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9]
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一方面要注意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清楚学习者的归因类型,使他们能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对不同焦虑水平的学习者应采用不同压力水平的教学,使他们提高自信心,排除学习的顾虑。[3]我想我是在这些方面不够细致,有待提高的。
我非常赞赏刘长乐总裁对凤凰卫视的管理,他强调:“在上市公司、电视屏道的运作规则上,我们老老实实按规矩办,在规矩之内,你有多少个性,请尽情张扬”。[5]对于编导教学,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也十分重要,我们不妨试试刘总裁的这个方法。
后来在对舞蹈学系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想了不少办法。他们好学,思维活跃,圣经故事、萨特的《禁闭》,都能成为他们创作的题材。由于他们基本上都是高中生考进舞院的,因此身体表现力相对弱些,在前期的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使他们放松心态,迅速进入编舞及自我表达的状态?有时我感觉自己几乎“连哄带骗”在引导他们。在编舞技术的单元练习中,我曾加了辅助练习,专门给一点时间练习动作的延伸感;双人舞的表演不敢对视,就两人一组有表演感情地练对视;有个男生动作编的不错,但缺力度不够松弛,就让他回忆现代舞基训的动作感觉,让好的女同学给他示范,以此刺激作为动力﹍﹍。通过这些有意识的训练,在后阶段的小品创作完成中,使他们的创造性发挥显著提高,有的作品在学院的比赛中获得编创及表演奖。
通过这些教学我认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确实需要尊重个体差异的存在,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培养使命感
曾任北京舞蹈学院院长的吕艺生教授,在“舞蹈编导在舞蹈史中的地位”这个章节里说:“要弄明白我们所要做的这一工作,肩负着多么沉重的历史重任。也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或是一个舞蹈团体,舞蹈事业先进与否,能否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一个非常关键的事就是编导力量如何,那些推到历史前沿的编导是天才还是庸才,关系十分重大”。[10]
作为教师,努力培养富有创造性的敢担历史重任的编导是我们的使命。
“能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的人,一定不缺少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责任感,就会懂得 ‘利他’;有了使命感,就会勇于担当”星云大师语。[5]
当陈维亚和张继刚(副总导演,都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率领的团队,将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那么完美地展现给世人,我们不难理解星云大师的这番言语。可他们都编创过许多的优秀获奖作品、舞剧,导演了很多的大型晚会,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及强大的组织能力,使他们具备了承担这样国际性的大型活动的条件,并且成功地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
戴尔·卡耐基说过:“意志力的强弱取决于采取行动的概率和坚定的程度,就像思考越多头脑越灵光一样,越有信心的人也越忠诚”。[11]
创造性和意志力是获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是足够担当使命的底气,可这种功底,是日积月累铸就而成的。我用《改变自己——美国人最推崇的15条人生定律》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语:
“如果你有天赋,又富有冲劲的话,自我创造原则将为你的天赋提供一个最佳的机会。开放、敏锐的思维加上勇气和热忱,将组合成最适合创造的环境”。[12]
【参考文献】
[1] 刘建、孙龙奎.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年
[2] 孙天路主编.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吴疆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4] 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
[5] 星云大师、刘长乐.包容的智慧[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6]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7] 宗白华.意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8]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9] 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 吕艺生.舞蹈编导理论(教学资料),1994年
[11] 戴尔·卡耐基著﹝美﹞.成功的性格[M].黄鸣,编译.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
[12] 方道编著.改变自己——美国人最推崇的15条人生定律[M].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2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