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语文教学中如何解决“报告文学”概念的界定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报告文学”是语文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报告文学的概念界定,目前一些著作中还存在分歧,厘清其关键的含义,对语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报告文学;概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6-007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67
  
   报告文学是语文教学中接触比较多的一种文体,在众多的文学刊物中也比较常见。由于它遵循真人真事的写作方法,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比较经典的一些篇章,曾被选进语文教材,比如夏衍的《包身工》,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一代代学子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何谓报告文学,对这种文体的认识究竟有没有争论?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在新闻单元给“新闻”下定义的时候,报告文学是包含在广义的新闻之中的,而到了新世纪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第一册中,报告文学成了和广义的新闻相提并论的一个概念。考虑到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权威性和相对保守性,可以看出,如果说报告文学在20世纪教科书中还是一个概念比较明确的体裁,如今对于它的认识,至少在语文教材编写者那里出现了一些“摇摆”。新版人教版这样的编排处理,与其说是一种包容,不如说是一种谨慎,归根结底还在于学术界的认识分歧。
   在这里我主要以两本写作教材为例,来谈谈对报告文学的具体认识。一本是陈子典主编的《现代写作学》,一本是董小玉主编的《现代写作教程》。下面简称“陈本”和“董本”。
   在陈本里,对“新闻”的定义:“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并且在“报告文学”的性质里面是这样说的:“报告文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是一种反映真人真事的年轻的文学体裁。它和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文学等各种文学体裁一样,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作者还说,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与优点”,它不同于散文,也不同于传记文学。作者似乎要给报告文学一种重新的定义,强调其文学性与新闻性的同时,将其归于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董本则说:“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报道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的一種文体。新闻性是报告文学的主导方面,文学性是它的次要方面,因而我们把它看作新闻文体。”又说,“报告文学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艺术的特征……当然,报告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对社会人生现象进行真实、准确地描写,是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等文学形式的本质区别……没有真实性,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就无从谈起……报告文学是文学园地上开出的一支绚丽的花朵。”作者宁愿相信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但强调其与文学作品的区别的同时,报告文学怎么“开”在了文学的园地呢?
   那么,在权威的词典里面,又是如何界定的呢?查2002年增补本《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在47页“报告文学”词条下,是这样解释的:“文学体裁,散文中的一类,是通讯、速写、特写等的统称。”
   从上面的界定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般而言,定义的问题总是非此即彼,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但是报告文学似乎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陈本一方面认为报告文学是广义新闻的一种,另一方面又是文学体裁的一种,这种即此即彼的说法,报告文学的定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董本中,在文章的开头将现代文体划分为五大类:新闻文体、财经文体、司法文体、行政公文和文学文体,报告文学是划分在新闻文体中间。但书中接下来所说的报告文学又是“文学体裁”,是“文学园地上开出的一支绚丽的花朵。”这种矛盾的说法,和陈本一样,目的在于给报告文学一种“独立的身份”,但结果恰恰模糊了报告文学的独立性。看了陈本和董本的说法,我们就会得到这样一种印象:报告文学是新闻文体,也是文学体裁。这种做法还不如《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只是《现代汉语词典》这种定义能不能服众,就很难说了。
   这种对于报告文学体裁的争议,以及学者论述时左右摇摆的做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现在报告文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应该说,对于报告文学既属于文学又属于新闻的认识,导致了报告文学成了文章中的“蝙蝠”,两边都能挨着,其实两边都没有充分地接纳。
   在文学一方面看来,报告文学应该属于新闻文体,对它的艺术性估计不高;而在新闻那方面看来,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无形中会影响其真实性,对其说服力产生怀疑。报告文学的文体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散文诗的体裁界定的困难有相似性,只是散文诗的概念争议尚属于文学体裁内部归属的问题,而报告文学则涉及不同文章分类的冲突,所以说,现在我们应该争取给报告文学的体裁给予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有定义明确了,在实践中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避免使报告文学变成一种歌功颂德的宣传报道,离真实性越来越远,或者变成一种纯文学体裁,又因“真实性”所限走不远,被其他文体兼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种缺乏“准确性”的界定,将是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子典主编.现代写作学[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薛昕华(1978— ),女,汉族,甘肃镇原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2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