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工程造价评审风险与其防范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工程作为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加大了工程造价的评审风险,导致工程造价评审风险的因素越来越多。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评审的风险,本文将对工程造价评审风险及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控制工程造价评审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工程造价;评审风险;原因;防范策略
文章编号:2095-4085(2019)06-0103-02
1工程造价评审风险的概述及原因
在工程中会涉及到大量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在一些市政工程中,由于是国家财政投资建设的工程,为了保证资金的规范使用,保证资金在安全,高效的情况下运行,工程造价评审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工程造价评审工作可以对资金的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并根据工程中资金的风险种类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但是通过目前我国工程造价评审工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作人员务必要认识到造成工程造价评审风险的原因,才能更好的找到风险防范对策。
目前造成工程造价评审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风险,技术风险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造价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自身技术水平较低,无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评审,一是审计人员在技术处理上偏离审计的要求,因为在对工程造价进行评审时,评审范围及内容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审计人员在对工程造价评审时,超过了结算时效同时对审计的范围和内容缺少准确性,从而造成风险。二是因为工程造价审计的工作量相对较大,相关数据较为复杂,审计人员经常因为自己的疏忽,在一些小的细节上处理不当,最终影响评审结果。三是因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应用到工程造价评审工作中,但是由于评审人员的技术能力薄弱,不能有效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造成风险。
其次是检查和控制方面的风险,检查风险主要是通过评审工作对工程的实质性进行测试,控制风险是对工程的内部进行控制,也就是说通过内控制度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但是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在开展评审工作时,不能及时发现被评审耽误的错误,加之内控制度存在漏洞,使工程造价评审风险加大。
再次是固有风险,对于固有风险来说,主要是在建设单位内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造价业务中出现纰漏的情况,例如在建设单位中,因为对工程预算的内控制度不足,使工程造价在预估环节较高,高估的概预算给工程评审工作造成风险。
另外是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从字面上就可以对其进行理解,导致政策风险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目前工程造成评审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的法规条例等不完善。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因为项目的不同,相应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也都不相同,但是在很多工程造价评审工作中,评审人员经常会忽视这一情况,在不同项目的造价评审中使用同一套政策和相关规定,使工程造价出现风险。
2工程造价评审风险的控制措施
2.1评审机制的完善
想要对工程造价评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应该将评审机制进行完善,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评审流程,对工程造价评审风险控制起到直接的作用,同时在评审体系以及内部约束体制方面也应该进行完善,评审体系要对评审结果进行评价,对于不同工程项目的类型,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使评审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在内部约束体制上,应该建设评审和复审两个组织,这样可以让两者之间相互约束,同时对于评审的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2.2重视评审风险控制环节
审核订立不严密,不严谨的合同,尤其是那些对影响价格的可预见因素没有写入条款的,将造成风险转移的内容,避免间接造成利益损害,对于大型工程来说,要从节省工程造价来考虑合同包的划分。重视工程材料价格的评审。建设项目的材料价格评审是投资评审的关键。结合图纸的制定材料,执行材料规格,单价,材质,型号的审核。
2.3防范评审风险的方法
防止评审风险发生的方法对整个工程造价评审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应该严格控制评审的流程,按照法律法规对评审的范围,内容以及目的进行规范,同时为了避免评审方案的形式化,对于评审方案的制定一定要细节化,评审人员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项目类型,对评审的范围,内容等进行严密的规划,保证评审方案的可行性。其次评审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评审工作中,降低人工评审可能出现问题的概率,提高工程造价评审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对评审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处理,对正确的反馈意见要及时处理。
3结语
工程项目在建设前期会有大量的资金投入,造价评审工作的开展对资金的安全性及使用性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市政工程中更是凸显了造价评审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在开展造价评审工作上还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造价评審风险的发生,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认识到工程造价评审中的风险,并找到相应的防范对策,保证国家建设工程更加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慧芝.试论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分析与规避对策[J].四川建材,2011,37(5).
[2]刘畅.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30):5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