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微课越来越受到高中物理教师的重视以及学生们的青睐,该教学方法不仅能相对较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的将课堂前后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生动化、个性化。本文旨在研讨微课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并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高中物理 微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205-01
  引言
  高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物理学科难度系数变化较明显的时期。相对晦涩难懂的高中物理学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带去了较大的障碍,以致于学生学习物理的学习兴趣相对偏低。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微课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微课去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1.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1.1 不合理的规划课堂时间,未有效划出重难点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相对深奥庞杂,在进行日常的物理教学时,部分教师未根据庞杂的物理教学内容有效的进行合理化的课堂时间规划,对于所讲述的内容经常是随兴所至,以致于会在课堂时间上出现误差,而对于物理知识的难重点也没有进行划出,从而导致整堂物理课的教学毫无重难点以及杂乱无章的讲解了下来,致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不到有益的课堂利用,以使学生的物理学习道路举步维艰。
  1.2 相对单调的教学方法
  物理学科本就是一门科学性、抽象性的自然学科,尤其是高中物理。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师还存在着相对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认为物理课堂的教学是以知识讲授为主,以学生提问为辅,再进行知识点、难重点的划分就算相对完善的完成了一堂物理教学课。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忽略学生主体而掌握不了学生具体的学习程度,还会因为相对死板的教学方法打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以及课堂整体教学效果,得不偿失。
  1.3 无法合理应用优秀的教学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育的发展,现今,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都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一,该教学方式虽然被普及的较广,但是多数高中物理教师并没有熟练的掌握运用多媒体教学,致使多媒体教学形同虚设,从而造成优秀教学资源的浪费[1]。
  2.通过微课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分析
  2.1 课前微课的学习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高中物理的教学效果较为不明显。因此,微课应运而生。微课是一种讲究以知识点为主体,针对性强,重难点突出,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优秀教学资源,也是一种可以前后相互衔接的数字化记忆内容。在进行日常的物理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预先以微课的方式给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以做到有备无患。
  另外,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当根據教学内容充分的利用生动化的语言艺术将所要表达的重难点物理知识进行拆解,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并在微课中将所要讲解的知识点互相之间进行有序的关联,从而强化学生的微课记忆。生动化的语言艺术、合理化的重难点划分拆解、知识点之间的互为关联,能有效的提升课前微课的学习效率。
  2.2 课中微课的辅助与讲解
  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虽然在课前有所预习过微课,但有的学生因为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弱,加上记忆力不够,以致于课堂学习仍然存在着障碍。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的再次强化,以划分重难点与讲解知识点,使学生能够自行唤起它们的微课记忆,从而加深学习理解。此外,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播放较为详细的物理知识点讲解的微课视频以及重难点的讲解,以有效性的促进学生对该堂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3 课后微课的总结应用,并翻转课堂
  物理教学课程之后,教师应根据整堂课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制作出有现实意义的微课PPT,将课程的主要知识结构大致划明,互为关联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对于重难点进行简单复述与讲解,同时向学生进行有益的提问,以了解和加深学生的掌握程度。另外,以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课堂总结,将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小组互动讨论的形式进行经验的总结,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以及实现有效性的物理教学效果[2]。
  3.总结
  微课因为其自身具有生动化、个性化、针对性等特质,而成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与资源,而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应当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即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性微课讲授。这就要求教师对微课内容进行相对侧重、清晰、个性化的设计,从而保障微课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02)
  [2]张媛媛.浅谈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2015(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3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