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课堂结构及流程设计看《散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五步对话”简言之就是课堂的五个教学环节,也就是预习、展示、研读、探究、总结,这也是我们语文课堂最基本的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本文将从五个环节的呈现方式谈下《散步》这一节课。
  【关键词】课堂结构 流程设计 《散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2-0058-02
  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生本对话夯实原生态基础
  “五步对话”的第一环节是预习准备的生本对话,这一环节是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没有外来干扰,不受任何因素的干扰,是以学生的原生态阅读感受为基础,通过阅读完成老师提出的预习要求。
  生本对话这一环节正是学生在没有任何因素干扰之下与文本展开的单纯的对话,同时完成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一是“词语积累”:主要是针对本课出现的生僻字、多音字和形近字以及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二是“相关资料”:这个内容主要是讓学生搜集整理作者的基本情况,趣闻轶事,了解作品风格和本课的写作背景等。三是“走进课文”:这个内容包括整体把握文章框架和记录阅读准备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二、交流分享,共同提高,生生对话保证预习持久性
  这节课从预习检测、展示交流拉开了序幕,学生通过黑板展示、自我检测经历了一次实战检验,增强了对文字书写的准确率。第二步,老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互评互改。通过互评交流调动了学生课前准备的积极性。第三步,导入新课。老师简短、清新、有力的导入语,让学生在精神上为之一振,也引发对“平凡”背后意义的思考。
  我们都深知“预习”的重要性,这一环节的设置就是要达到两个核心作用:第一就是检查预习效果,便于教师了解学情;第二就是让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呈现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唤醒孩子们预习的成就感,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满足学生的表达兴趣,扎实预习效果,保障预习兴趣的持久性与延续性。
  三、聚焦文本,含英咀华,师生对话挖掘文本的魅力
  这节课在建构师生对话这一空间时,用设置问题、讨论探究、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多种方式,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整体感知,老师从文本的基本框架和信息提取设置了问题对话,以“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你从文章中读出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再次触摸文本;第二,内容解读,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事件叙述和景物描写两个角度研读两幅画卷,将自然美和生活美融合到一起,挖掘文本魅力;第三,语言品析,教师从用词、句式这些细致之处引导学生再次聚焦文本,含英咀华,让学生触碰、感悟文本的语言价值。
  本环节是“五步对话”教学流程中最厚重的一个环节,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与教师进行了充分的对话,师生分享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实现后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做了足够的铺垫。
  “学生要学习,更要深入地感受和理解一个文本,首要的条件就是他要尊重文本作者的主体性,愿意切实地感受和理解作者通过文本所要表达的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其次就是要尊重任课教师的主体性,愿意感受和了解语文教师对这个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并以此为基础深化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要达到这一状态,“师生对话”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四、触摸思维,探究提升,对话作者合成审美共鸣体
  在“对话作者”这一环节中,老师用两个问题和两个追问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维和情感世界,去和作者沟通,揭示文本最深层次的东西“责任与担当”,抓住文本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教育的根,让文本的价值在这里得到最大的体现。
  常态的课堂上这个环节是以“介绍作者”或者是“了解作者”的形式出现的,大多放在开始时介绍。“对话作者”与“介绍作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介绍作者”是平面的,是单薄的,是理性的,也是冰凉的;这样的方式仅仅是资料的一种提炼或搜集整理,从一堆冰冷的文字中认识作者,了解作者,是被一层玻璃阻隔的状态。而“对话作者”则是透过作者的思想、观点,去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在作者内心各种情感的交融里,去触摸到作者最敏感的那片区域,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五、总结评价,高屋建瓴,对话自我升华精神与灵魂
  整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话自我、总结评价”,老师引领学生将目光聚焦到自身,对话自我,达到自我冶炼、自我净化的效果,并为学生留下课下思考的话题,又引导学生自由畅谈仍存在的阅读困惑。
  这一环节通过师生小结、评价修正、解惑存疑,让学生模糊的知识清晰化,清晰的知识深刻化,深刻的知识完整化,“对话自我”在总结、评价、修正中点石成金,高屋建瓴,这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五步对话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提供了依托和抓手,规避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整节课通过循环反复的对话—理解—反思—再对话—再反思,建构了属于学生个人的文本意义,师生在对话中碰撞、沉思,在对话中理解、感悟,在对话中师生的人格、精神和灵魂得以升华,得以崇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