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很关键,它的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教学方法选择、内容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等,老师只有通过自己的特有技能把这一切在教学中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真正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产生应有的兴趣,会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我要学好计算机技能的想法和做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批高水平技术型与知识型相结合的人才,将来为社会、祖国的发展服务、助力。
  【关键词】高中生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興趣 问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140-0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计算机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助手,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所以说,信息技术就成了我们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和学习的知识,这也是当下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产生应有的兴趣,会使他们从内心产生我要学好计算机技能的想法和做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批高水平技术型与知识型相结合的人才,将来为社会、祖国的发展服务、助力。
  作为这个信息时代的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如何更好地组织教学,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爱上这门课程,投入学习,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收获丰厚全面的知识呢?本人结合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就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一、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施相对薄弱
  由于认识的观念,教学理念落后,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配置比较薄弱,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显然投入不多,建设也不重视,导致信息技术课上,由于硬件设置的薄弱,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2.课时设置太少
  由于学校和老师的认识原因,老师没有把信息技术课像语数英一样重视起来,把更多的课时留给了语数英,给信息技术的课时非常有限,使处在副科地位的信息技术,严重存在不被重视和课时少的问题,影响教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就大部分学校而言,信息技术课程大都一周才一节课,有些学校还到了两周一节课的地步。显然,这么有限的课时,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求,更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难以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只能是泛泛而谈,效果不好。
  3.教学模式落后、单一
  对于现代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教学模式落后,缺乏趣味性,从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再加上现在部分老师自身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相对薄弱,没有与时俱进,教学中不能灵活选用方法,对这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还是重在讲解,使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倍感乏力,甚至有些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都不知所云,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一句空话。
  二、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的策略
  1.把握教学方向,培养创新能力
  显然,信息化时代,让社会发展有了新的方向和动力。对于正在学习和成长中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知识吸收窗口,建起了一座通向更多可能性的渠道,还有通过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视野,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的掌握是否全面,是否透彻,是否准确,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老师对课程方向以及教学要求进行准确的把握,熟悉教材要点,分清主次以及章节作用,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能游刃有余,将重点知识充分授予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2.明确任务目标,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想真正教好信息技术课,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我们要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比如,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加强对课程整合的了解等。这样老师在教学中就能充分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明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目标引领课堂,使教学更加有方向,有目的,从而使老师的教学可以有的放矢,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准确,有效完成教与学的课堂任务,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3.遵从个体差异,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信息技术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遵从学生个体差异,充分结合因材施教的理念来展开有效教学。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深入了解,从而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有些学生对电脑接触较多,有一定的基础,在布置作业时可适当加大难度,让学生能够通过训练加深和巩固自身技能,肯定他们表现出的创新能力;有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稍弱,那么就要布置相对简单的作业,让他们先掌握、理解知识,再由浅及深地进行学习,鼓励他们积极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让学生维持良好、积极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变得轻松容易。
  4.采取探究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老师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不断进行引导,使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学习,并通过自主探索解答问题,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讨论问题,使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再由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和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思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细化巩固、讲解,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在学习中努力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逐渐掌握自主学习及思考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比如,在“宇宙探秘网页制作”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网页制作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去探知网页制作的一些方法,如果学生在探究中真具备了独立制作的能力,就让他们一边探索一边制作,自行完成,然后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点评,向学生讲述制作网页的关键知识与注意事项,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又通过实践性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激发其兴趣,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5.转换课堂角色,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老师这种特有的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老师自己摆在重要位置,而学生必须围着老师转。而新课改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又多、又灵活,老师只有正确认识,端正自己的态度,认清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切切实实培养他们的创新水平,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中要勇于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指导者、合作者、引导者,与学生一起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也为他们插上了创新的翅膀。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策略,不限于把握教学方向、明确任务目标、遵从个体差异、采取探究式教学、转换课堂角色等方面,作为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老师,要努力学习,勤奋钻研,切切实实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中,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教学中已经逐渐普及,这足以说明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人民教育》,2002年第2期
  [2]张树伟.一个人的反思和教育的梦想[N].中国教师报;2005年
  [3]徐海艳.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学知报,2001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9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