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设计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时代”的到来,使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教学设计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性。文章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设计的可行性,依据微课程学习的特点,提出微课程设计原则,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的设计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程学习效果。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微课程;设计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手绘效果图课程为例”(CQGJ17130B) 研究成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正在渐渐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适应“微时代”发展要求,探究新型学习方式,以知识点为主题,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微课程资源设计是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设计的可行性
微信是当下最为流行和受欢迎的社交软件之一,拥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能为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更多的便利。可以说,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渠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交流方式,为移动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课程的设计模式探索,使之成为教学课堂的补充,能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设计是探索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有效运用,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便利工具。
(一)微信具有普及性强的特点,为微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有利前提
当前,微信是大学生满意度和接受度较高的社交软件,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平台中的一个部分,也被大学生广泛使用。庞大的用户数量使得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中有更大的覆盖面,可以为微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利前提。
(二)微信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了便利性
微信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他们使用微信进行交流信息,通过微信获得有效信息。运用微信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利用微信新媒介获取与教学相关的课程知识,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了便利性。
(三)微信为大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微课程学习提供了平台保障
大学生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并安装微信APP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有效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微课程学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微课程学习,大学生可以更直接地获取知识,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课程。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学习的特点
通过微信进行微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得课程知识。这种新型学习方式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互动性以及趣味性,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汲取知识。相比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学习方式具有四个特点。
(一)学习的灵活性
大学生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课程学习,使学习不再受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约束,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微课程在知识内容的设置上以知识点为核心,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自由灵活。与之相比,传统的课堂学习活动都是在固定的场所和固定的时间中进行的,学习形式单一,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使学习效果不理想。微课程学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微课程资源的学习,满足了大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的需求。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行适时的微信群交流,能够使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佳。
(二)内容的片段化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把学习穿插到零碎片段中,在课余时间里进行学习。微课程的学习内容一般被分为若干个微小的学习片段,其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如一篇推文、一个短视频、一个H5页面甚至是一个词条等。虽然微课程中的学习片段是相互独立的,但内容却衔接紧凑,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性,逻辑清晰,可进行动态重组。尽管微课程的内容片段化,但可以解决课程相关的问题。大学生通过微课程可以掌握片段化的学习内容,解决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需求的个性化
在微课程的学习中,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现实条件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场所,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内容学习,制定学习进度。通过微信平台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进行信息的反馈,能使微课程的学习内容更适合大学生的特征,更好地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界面的简洁化
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微课程的学习,根据屏幕大小、分辨率等方面,依据手机UI界面设计原则及标准的要求,微课程界面的设计功能模块应完整化,布局合理,界面设计应清晰简洁,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习惯。
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一)內容组块化原则
为了能够使大学生快速、方便地获取知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设计应“短、小、精、悍”。具体来说,“短”指微课程设计的时间短,一般控制在10分钟。“小”指微课程设计的选题小,一般针对一个知识点展开。“精”指微课程设计及制作精良。“悍”指微课程设计的效果震撼。所以,微课程的学习内容设置上微型化、片段化,将学习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内容组块化,一个知识点组成一个组块,组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关联性。
(二)灵活多元化原则
微课程的设计应该体现灵活多元化原则,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应体现多样化。我们应通过分析学习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图文类、语音类、视频类中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呈现形式,同时提供多种格式以满足不同的移动终端的需要。
(三)及时更新原则
微课程要不断地更新,进行及时的补充,才能使数字化课程资源更加完善。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会更大,会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微课程的设计应该体现及时更新原则,不断对其补充与创新。 四、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当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的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课程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展的方式。自微课程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各种教学模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的设计模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设计开发、实施过程和评价反馈四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
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教学需要的环境要素有:智能手机、微信APP、移动网络连接。这就要求在进行微课程前期准备阶段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上要素,创设教学环境,以此顺利开展教学。首先,教师本人应进入微信官网,填写个人信息,注册一个微信公众号,而学生可以通过搜索账号或者扫描二维码来关注该公众号。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制作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设计思路,细化教学内容,利用微课程内容组块化原则,将微课程内容微型化、片段化,并以任务模块的形式进行内容单元的学习。在微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体现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条理清晰,并使用特殊的符号或图形进行标注。在微课程教学呈现方式上要体现灵活多元化原则,增强微课程学习的乐趣,排除干扰因素,强化课程的交流互动。对教学课程相关的素材、视频要及时上传,在存储过程中注意兼顾内容的格式、分辨率大小问题,使大学生的微课程的学习更加便捷。
(二)设计开发
“微时代”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增多。微课程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设计开发阶段包括视频拍摄、后期剪辑以及课件制作三个阶段。因此,教师在微课程设计中要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视频拍摄以及利用各种视频软件和音频处理软件进行微课程后期处理。在对教学内容的制作中,字体大小的设置要依据各类手机的屏幕大小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色彩的搭配要遵循色彩配色规律,使画面清晰、简洁。另外,在对微课程进行录制的过程中,录制环境要安静,光线要好,并通过后期特效技术进行后期加工,使微课程的设计更加生动。
(三)实施过程
教师要将已制作好的微课程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微信平台对于上传文件的大小进行了限制,目前只能上传小于20M的微课程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创建多个微信群,便于交流互动。根据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教师可通过微信群针对重难点发布学习任务,进行关键信息的提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可通过微信群询问教师和其他同学。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统计学生的疑问,以便进一步明确课程的重难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微课程资源进行独立探究,与同学相互讨论,完善自我知識构建,以此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大学生通过师生交流、同学间的交流加强了合作意识。微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如观看学生的互动记录、学习记录等。相较于传统课堂,微课程可以更好地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学习的参与情况,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四)评价反馈
当前,微信公众平台可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数据,教师可以进行消息分析、用户分析、图文分析,以便发现微课程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地对微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为微课程的完善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荣华.微信平台支持下的高职院校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D].河南师范大学,2016.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3]刘兴红,徐良珊,张军翔,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8(2).
[4]屈娜.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4.
作者单位:
重庆工程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9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