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实训中培养学生生物安全意识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生物安全对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都很重要,尤其是一线检验工作人员,但是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校学生生物安全意识薄弱。该文针对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实训教学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改进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关键词]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实训;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生物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 R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b)-0125-02
隨着科技进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引发各界关注,国家陆续颁布有关法规,各省市卫生部门相应出台措施并组织生物安全培训与讨论[1]。生物安全对一线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高校理应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各专业学生生物安全意识,将生物安全知识作为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专业素质进行培养。为此,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实训课中,改进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生物安全意识。
1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是指防止由生物技术与微生物危险物质及其相关活动引起的生物危害。这里的危害既包括对环境及人类,也包括对其他生物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可以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危害,也可以是已经科学或实践证明确实存在的危害,引发危害的既可能是意外,也可能是人为故意,如窃取或滥用等。近年来, 从美国炭疽感染事件、SARS病毒感染等,到临床医务工作者被患者体液或检材感染,生物安全问题备受各界关注,生物安全术语也经常见诸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文件,见诸于各类媒体[2]。每一个有关人员包括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实验室科研工作人员,都应该提高生物安全意识,才能保证自身安全和健康,并严格完成医疗或科研任务。
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强化生物安全意识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既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医学检验操作实践技能,能独立使用常规检验仪器,将来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高级人才[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具有生物危险性的血液、尿液、体液等标本。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不但毕业后将长期从事检验工作,职业暴露的机会多,并且在校内有更多地接触实验的机会[4-6]。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实习工作中,务必要提高生物安全意识,严格操作才能保护自己并完成医疗工作。
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实训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又是紧密联系实际的交叉应用学科,其理论和实验技术在医学发展中地位十分重要。对医学生来说,即是基础医学课程,又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课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在安全的前提下设计了重要的实验内容,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际操作的起步阶段,其基本思路及基本操作技术为学生的专业课及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但在传统实验实训课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①学生多、学时短,实验课讲解及督导效果不理想,学生对实验目的理解不了,对实验步骤不熟悉。②实验课上,做动物实验时,学生拥挤、大喊大叫,个别同学被小鼠抓伤咬伤或被注射器扎伤。③实验课上,学生自己操作过程中,操作台上物品杂乱,无菌器材与污染材料混放,还有学生课本杯子书包放在污染区。④学生无菌操作不熟练,消毒灭菌不严格。⑤实验室内,个别同学出现菌液溢出等意外时,各种原因不按要求及时汇报老师,不能及时处理。⑥学生自己操作后,对废弃物品处理不当,针头不按要求丢弃,含菌材料不按要求处理。⑦学生自己操作后及实验课后,不能按要求洗手,值日生对操作台及实验室打扫不彻底。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学生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主观能动性差。这些小问题都有可能是实验室极大的安全隐患,若不纠正养成不良习惯,一旦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和工作岗位,有可能会对自身甚至是环境和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4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在多年的教学经验基础上,改进了教学方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实训课中做了一些尝试,效果值得肯定。
(1)利用信息化教学途径,让学生多接触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通过手机教学平台和微信群,向学生推荐检验工作有关的公众号,分享生物安全方面的文章。让学生了解职业特点的同时,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
(2)强化实验课前的准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①第一次实验实训课开始,为学生介绍实验室的同时,和学生一起学习实验室管理规范并强调生物安全知识。例如强调隔离衣口罩一次性手套的佩戴,书包衣物等实验无关物品不能放在实验操作台上,做完实验要认真洗手,课后值日等。通过这一具有仪式感的小活动,让学生对实验室形成敬畏的心理,对实验实训课及实验安全更加重视。②实验实训课前,要求学生在手机教学平台认真阅读课件,观看教学视频,熟悉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课上给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时间短内容多,学生多且拥挤,部分学生不明白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意外,影响实验结果并且可能引起安全隐患。改进后,学生提前自己通过手机平台学习,清楚实验目的步骤,既能有利于实验操作顺利进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又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注意生物安全。
(3)实验课上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生自己操作自主参与,教师督导。①每次实验课开始用5~10 min强调该次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动物实验强调动物的固定方法,细菌学实验强调无菌操作,药敏试验强调无菌操作及注射器的使用规范及安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用更多的时间讲解实验步骤,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的时间特别少。改进后,有更多的时间教授学生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既能,大大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②实验课上教师示教过程中除了带领学生熟悉实验步骤外,要强调操作细节,教给学生安全方便的操作方法,保证学生安全准确的操作。例如小组内成员的配合,取菌环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习惯位置、培养皿的使用方法。③学生自己操作时,教师加强督导,及时纠正不良操作习惯,及时避免安全隐患,尤其出现意外事故时及时处理并教给学生正确的处理方法。例如菌种掉落菌液溢出、皮肤碰到细菌、酒精灯着火等。通过这些事件的处理,让学生学会规避危险及事故的正确处理方法,养成好的操作习惯。 (4)实验课结束时,让学生参与操作台及实验室的整理和消毒。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课后值日生打扫卫生就离开实验室,实验员教师还得仔细整理物品消毒,学生却不会整理和消毒。改进后,每次实验课结束时,都强调废弃物品的處理方法并示范,尤其是注射器针头和被细菌污染的材料单独处理、材料按无菌和污染分开放置,教给每组学生物品整理的原则和操作台面及教室的消毒方法。
(5)兴趣小组特别培养。每个小组至少一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设计实验细节、帮助准备实验,例如配置培养基、接种细菌、课后被细菌污染材料的处理等。同时为兴趣小组学生设计了无菌操作的强化训练,例如用鲜艳的水彩颜料代替菌落让学生练习细菌的接种方法、环境中的细菌检测、手指消毒实验、七步洗手法等。兴趣小组学生熟练操作的同时,形成了无菌操作的习惯,学会了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强化了生物安全意识,并初步形成科研思路,相信学生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会更加熟练并自信。
综上所述,生物安全至关重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势在必行。在医学生尤其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培养生物安全意识、强化生物安全知识,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实训中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其自我安全意识,熟练操作的安全细节,将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实习、就业后在工作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减少实验操作或工作中生物危害事件的发生,既能保证自身安全健康又能保证检验工作的准确及高效,进而营造更好的学习及医疗环境,保障学校、实验室、医疗单位相关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范俊丽,常江,叶光明,等.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9):2713-2714.
[2] 蒋建利,姚西英.对生物医学研究生开设生物医学实验安全课程的必要性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4,6(1):69-71.
[3] 李秀平,周秀萍,陈湘莲,等.在医学检验专业免疫学检验实验课中开设生物安全教育的意义与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5):711-712.
[4] 仝连信,闫海润,贺志安,等.医学检验专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7):143-144.
[5] 陈松.分析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防护现状和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8):39-40.
[6] 周齐艳,张水娥.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7):241-242.
(收稿日期:2019-03-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2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