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雕呈现自然之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木雕是一种兼具实用性、美观性的艺术,分为浮雕、圆雕、根雕三大类型,木雕的题材丰富多样,既可以表现传统纹饰、吉祥符号,也可以以人物、动物、景物为主题进行创作。木雕的创作风格手法多种多样,既可以传统古朴,也可以时尚写意,不胜枚举。从事木雕行业多年,尝试过不同风格的作品,终究觉得回归自然、表现自然、让自然与艺术浑然一体,才是木雕创作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木雕;自然;写实
树木生长于自然,木材来自自然,自然属性是木材的原始属性,因此要创作木雕佳品,自然不能忽视对自然属性的运用,不能脱离事物的本来形象。木雕要巧借自然之形进行创作,讲求用形体来表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虽然事物的造型各有差异,或生动夸张,或细腻精致,但对这些形象的塑造都离不开木材的天然造型和纹理特点,雕刻作品线条的流畅性也有赖于木材的肌理、质地的承载,只有充分运用造型、纹理、线条、质地等元素,才能使木雕艺术表现出内在之美,生动有趣。
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道法白然”,这样的境界历来为传统手工艺者所推崇,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也是一个人思想高度、艺术追求的体现。如何做到师法自然,用木雕的创作体现自然之美,使作品达到形体上的完美,并承载作者的精神追求?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要点:
一、选料:既要不拘一格,又要严谨苛刻
选料是木雕的第一个步骤,要想师法自然,首先要巧借自然之形,总的来说,对材料的选择要兼得雕琢价值与形态之美。所谓雕琢价值,是指质地均匀致密,没有裂痕与明显的疤痕,而形态之美,指的是木材整体形状不呆板,有创作的空间,符合美学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不拘一格地选择雕刻原料。
另外,选择木材也具有严谨性,“不拘一格”绝不意味着随意。首先要确定主题,根据要创作、表达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木材天然形态的巧妙运用上,除了必要的修饰之外,并不鼓励对木材的整体形状做大刀闊斧的改动,而应该根据材料的形态特征、纹理走向等进行创作,用形态指导创作,使自然形态在雕刻中得到充分的运用,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可以淡化人为处理、雕琢的痕迹,结构优美,造型独特,使作品呈现出“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充分体现艺术价值。
同时还应注意,木雕是一种艺术创作,因此,不能对生活中、自然中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描摹,师法自然,绝不意味着生硬地复制自然,而是应该在遵循自然美态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艺术、对生活、对哲学的感悟,巧妙创作,表达艺术思想,唯有具有思想的作品才可以与观赏者产生共鸣,才能引起观赏者的兴趣,从而增强认同度,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和审美高度。
二、构图:须简练、精巧、主次分明
构图是木雕作品的灵魂,无论对于欣赏者还是创作者,面对一件木雕作品时,首先注意到的便是整体形象是否美观,是否详略得当,这些要素都属于构图的范畴。
笔法是构图的载体,好的构图思想,要通过笔法来呈现。传统木雕讲究“骨法用笔”,即通过笔法体现雕刻的力量与气韵,用笔法表现自然之物的生命力。最佳的构图效果是“笔断意连”,使有限的刀笔功夫呈现出无穷的生命力。而刀笔塑造出的款款线条,不仅勾勒了木雕作品的轮廓,还能展现事物的内在情绪,同时直观地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情感。
此外,还可以巧借木材的自然色泽、纹理进行构图,体现精巧之美。有经验、有思想的雕刻师在构图时,会别出心裁地利用不同色泽的木料进行组合,或者巧妙利用同一块原木上的不同深浅区域,将其融入作品,营造出不同的场景,刻画出不同的形体特色,或再稍加变形创作,不仅可以展现出精妙清晰的装饰性纹理,使自然之美与构图设计灵感巧妙融合,同时也能使作品的整体比例更加匀称得体,虚实相生,主次分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从而实现装饰性和实用性的完美融合。
最后,在木雕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外形特征十分明显的材料,或古怪,或曲折,极具自然美,即使不加雕琢,也具有艺术效果。对于这种原料而言,只需寥寥数笔的修饰,就可以使作品呈现出别样的视觉效果,切忌根据自己的意志大刀阔斧地改变材料特征,毕竟大自然才是优秀的设计师,这样的原料作品,不仅可以激发观赏者想象的空间,也为作品带来了出众的艺术效果,不可多得,尤其应该关注、珍惜、把握。例如,笔者的根雕作品《守望》就对树根的天然波浪形质地进行了大面积的保留,并通过雕饰表现狮子狗毛发的质感,达到了较好的视觉效果,也有守望自然、不忘根本的内在含义。
三、意境:行神合一,体现中华文化的风骨
如果说选料和构图还停留在“形而下”的基本功阶段,那么对意境的塑造就上升到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之境。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对于雕塑而言,这种理念也十分重要。雕塑的意境,就是将作品的深层内涵隐藏于表面形象之后,委婉地呈现出来,给观赏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因为观赏者对作品意义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往往会赋予作品第二生命,只有“言有尽意无穷”的木雕作品,才能突破工艺品的范畴,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
对境界的追求和把握,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达到了这一高度,才可称其为大师。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木雕作品,有些雕工十分精细,雕刻技法的运用也十分全面,镂空、浮雕、叠雕甚至镶嵌工艺全都具备,但是,却显得生硬、重复,鲜有意蕴,这些都称不上艺术品,更妄论“大师之作”。
只有在木雕作品中融入创作者的情感体验,才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必须善于学习、总结、感悟,通过作品的内涵气韵来抒发情感,表达对自然万物的敬畏,这便是“师法自然”的最高境界,也是木雕创作过程中的难点。
例如,以《义结金兰》为代表的雄鹰木雕,便是笔者对意境的自然表达方面的尝试,鹰的意象代表自由、力量、勇猛和胜利,追求光明,志存高远,其中,眼睛与翅膀的姿态最传神,在雕刻过程中,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使细节与整体浑然一体,作为对主题的烘托。
因此,在塑造某个自然形象时,不仅要准确描摹其外在形象,也要在对自然的观察和把握的基础上,使用艺术手法,为作品赋予生机和活力,综合把握材质肌理、色彩和线条韵律,给观赏者以情绪的感染,融入雕刻者对人生、对大自然的诗意求索,用雕刻作品的有限空间渲染无限意趣。
参考文献:
[l]林生.浅论木雕艺术的回归自然[J].美术教育研究,2014(24):43.
[2]黄建明.莆田木雕昀创作性与自然性结合之感[J].神州,2017(13):25-26.
[3]谢曲诗.论根木雕创作中的自然美和艺术美[J].天工,2017(2):22.
[4]林飞鹤.集自然、典型、艺术美于一体从木雕“生命的旋律”等作品的创新谈起[J].上海工艺美术,2011(3):74-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4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