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堂有效建构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三阶段的语文学习意味着对语文知识整合升华性的提升,其直接面向高考,而又作用于学生语文、人文素养的质变性跨步,所以,此二者为高三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建构的前提与基础。基于此的举一反三以融会贯通的综合性教学、整合理解并有效运用的专题化写作、契合考纲以有的放矢的高考化指向三者,便为实现有效课堂之层级建构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高三语文;课堂;有效建构
高三阶段是一个兼容新旧知又面向高考的极为紧张的时期,教师对课堂与教学进度的有效、有序操控将直接影响学生复习、备考与综合语文素养提升的效果。因此,如何将大量的知识以整合性的面貌呈现,如何讓学生进行深刻的内化与吸收,如何进行学生针对高考的指导便成为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也即为高三实现有效课堂建构的根源性指向。据此,我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贯穿综合性教学、专题化写作与高考化训练的教学线索链,以充分满足此特殊高三阶段的多样需求。
一、综合性教学——举一反三以融会贯通
教材是高三复习的基点,但面对集合整个高中阶段所学的大量语文文章篇目,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速度与质量并存的回顾与深化便成为切实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针对单篇篇目的分隔性的独立讲解,在无法满足速度需求的同时,亦显然无法实现学生关于学科综合升华性认知的指标。所以,打破单篇独立文本限制的按照一定标准的整合性教学便通过举一反三以达到融会贯通的优势成为文本复习途径之首选。
例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的复习中,我将其与《祝福》《拿来主义》此两篇同属于教材吸纳的鲁迅作品相结合进行整合复习,以让同学们在这三篇文章的共同阅读中,更深入地体会鲁迅笔下的时代社会与其本人的性格与情怀。基于此,在此群文化阅读复习模式下,我针对三篇文章的共性,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三篇文章的主题分别是什么?(对段祺瑞政府昏庸的控诉,对爱国青年学生的惋惜哀叹;对封建思想礼教的揭露与受此礼教压迫的妇女的同情;对国民政府与革命文艺阵营内部崇洋媚外倾向的抨击)
2.鲁迅通过此三篇文章给我们呈现了一幅什么样的时代图景?(受迫害的依旧在被迫害,反抗的又被血腥镇压,封建与崇洋交叉的混乱、畸形、压抑的时代图景)
3.三篇文章共同反映了作者鲁迅的何种心境与理念?(对现实世界的愤怒、无奈;通过文字武器的斗争唤醒更多人的思想)
如此,三篇文章不仅得到了整合化的高效复习,而且更为可贵的是同学们能够通过此文章的联合与问题的设计更为清晰全面地感知历史时代与文学大家鲁迅之为人,而此亦恰是学生语文思想与情感得以深化的过程。
二、专题化写作——整合理解并有效运用
根据大脑的记忆规律,汲取的知识需要不同形式的表达才能得以深入理解与内化吸收。所以,在通过综合性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综合性认知与认知升华之后,教师还应以书面或口语表达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逻辑进行自主地、切实地组织和梳理,以最终呈现为因果清晰、内外通明的思想成果。而写作凭借其对高考题型的契合,理应成为表达环节的首选之策。
例如:在对包括柳永词、苏轼词、辛弃疾词与李清照词在内的宋词模块复习过程中,我着重强调了宋词情感之古典含蓄美,其表征为:将自然意象赋予人格化色彩,融情于景。针对此,我则让同学们以此为主题,自选题目进行文章写作。写作意图在于帮助同学们透过文学形式品自然之美、看人生百态。在这里,同学们便会在教材局限的几篇诗词外去寻找更多的关于此主题的论据以扩大写作思路,如张先词、晏殊词、欧阳修词等。其中便有同学在此主题的引领与对大量诗词的翻阅下,将写作方向定为:宋词之融情于景背后的天人合一传统文化;宋词景物状态之细腻与情思情感之微渺;宋词中的自然面貌等。此话题细化与写作的过程将促使同学们对所选主题进行详细的认知、梳理与在词句自主组织下的书面化表达,同时有效提升其语文素养与写作能力。
三、高考化指向——契合考纲以有的放矢
高三的标志便是高考,高考是对学生高中所学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亦是学生必得通过的一大学业关卡。所以,在保障知识复习全面、深刻化的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考纲与历年高考经验使知识训练形式针对性地贴近高考指标。
例如:针对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根据其普遍的断句、词意判断、文章内容判断、句子翻译的题型,我在教材每篇文言文的复习中均会依此形式进行巩固训练。如在《劝学》一文的复习中,我针对其中“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之“疾”字设计出这样的题目:判断正误:疾,指说话速度快,或同“疾风知劲草”之“疾”同意,为“猛烈”。如此,与这里的“疾”的“声音宏大”意义相类似却又不同的细微区别将有效锻炼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词语含义的准确理解能力。除此之外,考虑到高考考查的文言文为课外所选,我还会定时带领同学们做高考文言文真题,或从《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中进行篇目选择并设计相应题型等,以最大程度上契合高考,同时拓宽学生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高三语文有效课堂的建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皆应以高考背景与整合升华性复习教学为指导,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跨越性提升,达到有效备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京红.对高三语文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12):7.
[2]梁宝漳.浅谈高三语文有效性教学[J].科技资讯,2012(9):205.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5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