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社会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给落实终身教育理念提供了技术基础。而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终身教育体系,通过网络平台为公众提供中医药教学资源,使其根据个人需要掌握必要的中医药知识,对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普及养生保健常识、以及推广和传承中医药文化都意义非凡。针对社会上对中医药终身教育的需求和相关教育资源的现状,探讨了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发中医药网络课程的APP应用软件,面向社会上有学习需求的不同层次人群,提供多元化、层次分明和权威专业的中医药课程,实现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传承。
  【关键词】终身教育 课程超市 手机APP 中医药
  中医药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养生、防病和治病方面,而是在其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对人们正确看待自身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修养身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习中医药知识的过程不仅限于需要掌握一项技能,而是会在学习和实践中感悟中医药的文化理念,理解中医辩证治病的理论依据,参透中医药文化蕴含的深刻哲理。
  一、基于互联网构建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终身教育体系让每个人都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生活,不断的提高个人素养和生活品质,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教育资源,获得良好的个人发展并实现其价值。而中医药知识和文化不但在专业的医疗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民间对维护和增进国民的健康水平也一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构建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既可以满足专业人士和公众的终身学习需求,也可以利用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基于互联网推广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使其为更多人的健康服务。
  (一)公众缺乏可靠的渠道了解中医药知识和文化
  我国传统的中医药知识和相关理论基于传承上千年的典籍,其理论自成一体且博大精深,因此,对没有一定传统文化基础和中医药专业背景的公众而言,要想学习中医药文化和知识只能以间接的方式,通过专业人士和经验丰富的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对深奥的传世经典著作进行解读,传授中医药理论并获取养生、保健和医疗建议。而目前公众在了解中医药文化和知识方面缺乏可靠的渠道,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的相关信息资源质量堪忧。首先,一些以谋利为根本目标的网络平台歪曲中医药理论,利用用户的心理诱导其购买产品和到定点医院就医。其次,有些网站的中医药信息资源只是简单的复制已有的典籍和教材内容,由身份不明的人就公众疑问提供未经核实验证的解答和建议,因此,既无法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容易误导用户和损坏中医药文化的公信力。
  (二)中医药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公众的养生意识和防病治病技巧
  我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基于对人体机能和其运行规律的科学认知,在调理身体各系统的运行状态并维持健康身心方面造诣颇深。例如中医的推拿、针灸以及膳食养生等手段,可以在简单的环境条件下解决人体健康遇到的问题,不仅能够治疗一些简单的常见疾病,缓解诸如感冒和精神压力带来的不适,还可以将身体状态调节到最佳,调动人体自然的免疫力阻止病情的发展。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中醫药文化知识能够让公众基于中医药理论,提高养生意识并具备一定的防病治病技巧,从而运用经济又有效的简单手段满足基本的医疗保健需求,提高生活品质并节约社会医疗资源。
  (三)满足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需要
  中医药文化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中华文明成果之一,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药文化相比,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其理论与现代西方医学科学理论有很多契合之处,并且具备毫不逊色的完备理论体系。但是由于受到现代西方医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国内外都存在对中医药文化的错误认知,拒绝承认其科学性。而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可以依托互联网的实时性和交互性信息传播优势,通过专业教师的多角度解读和与平台用户之间的交流,让更多的人真正理解中医药文化。认可其科学性并带动中医药在现代医疗领域的发展,让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和不断创新,使其保持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基于互联网构建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的可行性
  (一)终身学习理念和接受远程教育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经过近20年的发展,通过网络平台选择教学资源、接受远程教育成为了人们最常用的学习渠道。此外,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让人们养成了运用互联网寻找所需信息资源的习惯,通过随时随地的网络搜索获取相关信息,并且利用个人智能终端设备上的应用软件完成各类交易已经成为常态。因此,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有网络与信息技术为构建远程教育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可以为社会公众整合和提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另外,由于有了普及应用的个人移动智能终端,解决了以往远程教育面对的互联网覆盖率不高、教育对象无法熟练使用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工具的问题。
  (二)公众学习和运用中医药知识的需求比较普遍
  由于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进步,让社会公众对养生和保健知识的需求十分旺盛。而中医药理论恰好契合了现代人的健康观念和现实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学习中医药知识产生了兴趣。此外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公众会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获取养生保健知识,超过半数的人曾经通过安装客户端软件学习相关知识。因此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并且开发客户端的应用软件,迎合了目前社会上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需求,可以让公众通过可靠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和理论,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实用价值。
  三、网络化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一)网络化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目标和原则
  用户在传统的远程教育平台学习,虽然理论上学习时间和地点可以随意选择,但是由于个人电脑携带不便、使用和维护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所以越是需要利用终身教育体系提升个人素养的人,越是缺乏必要的运用远程学习工具的能力和条件,因此依托互联网的传统终身教育体系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而鉴于移动互联网和个人智能终端的普及,让远程教育真正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所以只要开发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APP软件,就能够让人们利用智能终端设备的简单操作进行学习,解决以往远程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而面向社会公众的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要依据实用性、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原则开发和建设课程资源,通过提供针对不同学习目的、不同文化知识背景的人的专业课程,让公众通过学习掌握所需中医药养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并通过平台就其学习和运用中医药知识的经验、体会和进一步的需求,与教师、专家和其他学员进行交流互动,共同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开发个人智能终端的APP应用软件
  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中医药教学APP软件系统,要按照兼容性强、界面友好易操作、系统维护和升级简便为原则。首先,应用软件要能够在Android以及IOS平台安装运行,以确保所有用户都能够根据个人终端的特点下载和应用中医药教学软件,顺利使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其次,软件的界面设计要便于用户迅速找到并锁定所需的课程,直观的将模块化的教学资源分类展示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最后,要在软件中设置远程技术支持模块,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和系统维护与升级服务,不断的完善软件的应用功能以确保用户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三)构建专业权威和层次分明的中医药课程超市
  针对目前社会上学习中医药知识的需求特点,要提供包括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基本中医药常识以及中医药科研动态等全面的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按照学员的特点和学习需要进行分级,既要确保课程内容的专业和权威性,也要顾及不同文化背景學员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从而让公众可以在任何课程板块找到适应自身学习需要的中医药课程。此外课程资源要由专业教师和中医药专家来提供和定期评价,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员的反馈不断的完善课程体系,提高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的教学资源质量和利用率,达到普及中医药知识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目标。
  (四)中医药终身教育个人智能终端APP软件的推广
  鉴于目前以中医药为名进行商业活动的APP软件越来越多,其质量良莠不齐,让很多人对使用APP软件获得的中医药知识的权威性存在疑虑。因此中医药终身教育APP软件的发布和推广,应当首先通过小范围的测试和完善,首先确保课程资源符合社会公众的需要,在征求专家和用户的意见之后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确保课程资源在大范围推广之后得到普遍认可。其次软件系统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根据用户的体验来优化设计,确保其操作简便和实用。最后在推广应用阶段要做好各方面的服务,通过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不断完善系统和更新课程资源。
  四、结束语
  中医药终身教育APP的推广,让用户可以随时进行课程学习和交流,运用学到的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人保持健康的身心。同时,也让中医药文化和理念被更多的现代人接受,达到传承推广中医药文化和普及中医药常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饶淑华.高等中医药成人在线教育体系构建的机遇与对策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 :94.
  [2]何清湖,陈楚淘,刘平安.中医继续教育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22) :1.
  [3]李力恒,孙志勇,毕述玥.互联网+多元化中医药特色教育资源体系研究[J].长江丛刊,2016,(23) :157.
  [4]欧莉,袁嘉,王文.基于APP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中医教育,2017,(6).
  [5]王露凝.以App为载体的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8).
  [6]治丁铭,刘明军,王朝辉.首要教学原理下中医药学科APP移动学习模式探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6) :1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8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