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不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语文由于知识内容范围较广,表现形式丰富,对学生的文化修养、情感、审美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目前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引导学生感受美,加强对学生美的体验,帮助学生可以在美的环境和熏陶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64-01
所谓审美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一种通过运用美学的法则来塑造人的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审美教育作为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内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美育,帮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程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从而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笔者通过对审美教育的意义和现状分析,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进行探索,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提供重要途径。
一、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的新课标中有明确的提出,要在小学语文中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既是顺应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次,由于语文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思维情感都较为宽泛,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多样,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及想象等可以有效的实现提高自身审美情趣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引导学生对语文文字的艺术境界进行理解与感受,帮助学生发现语文课堂的美,体验到更为丰富的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在享受审美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
语文课程是一门充满了美的课程,无论是文字的组成,还是语音的节奏韵律、文字所刻画出的人文美、艺术美、风景美,这些的丰富的美学因素都能够在和那程度上唤醒学生的美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吸收来感受美,让人感到愉悦。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很多教师对于美育仍旧处于片面的认知当中,导致小学语文中的美育教育流于形式,学生根本难以真正的提升审美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大多教师都还是主要在课堂中以自身的传授知识为主,过于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难以在语文学习中发现美、感知美,严重阻碍了美学教育的发展进程。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
1.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美。
教材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学资源,其中蕴含了几位丰富的美学因素,十分符合开展与实施审美教育的条件。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心理不够成熟,审美能力还欠缺。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可以通过语文知识来发现美。例如,对于语文教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美的体现中,首先教师要深刻的研读教材文章内容,将一些描写大自然风光和美景的文章或者是描绘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挖掘出来,再通过深刻的剖析来将学生引领到对自然的联想中去。久而久之,学生通过了丰富的语言知识积累以后就能够主动的去发现语文课程文的美,并通过阅读和理解文章来得到对美的启发与体会。其次,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是要引导对于自然之美进行发觉还要让学生学会体会文字之美、语言之美、人物之美、促使其可以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感受美,进一步的陶冶审美情操。
2.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感知美。
在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模式来吸引学生语文兴趣,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内容的关注度。由于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过于无趣的教学方式十分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的理解文章词句的真正要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也就更难的去感知语文课程中的美了。对此,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作为激发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度,这对于审美教育的实施而言,是极其有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的表现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查找与其相关的声像或者图文,促使文章内容表现的更为直接具体、更真实、更有张力。例如在对于《桂林山水》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资料,找到一些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和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较为丰富多样的课件。而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对桂林的山水展开想象,再以课件中的图文及音频展示给学生,与学生一同赏析,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去感知美,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3.加强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体验美。
通常情况下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语其所描述的文字是一致的。因此,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研究作者在文中体现出的意境,最有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情感共鸣,进而引发学生发现美。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多的语文教师都只是注重于让学生去背诵和记忆相关的知识内容点,而对于文字所体现的意境也只是教师自身的理解被强加给了学生,并未对学生如何去品位意境,体验文字之美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再美育中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语文课文内容中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和思想情感的分析,让学生通过想象,自主的深入文章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作者的所思所想,让学生在无限的想象中体现文字的美妙。例如,在《荷叶》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对荷叶的形态和文章描绘的场景进行想象,想象在偌大的池塘了有一朵白色的荷花,待微风吹起,一池的荷花都开始摇曳、舞动。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到优美意境,以帮助学生能够在想象中提高创造力。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于文章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巩固,促使学生在想象中感知到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美育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内容的记忆、对文章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印象,还对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审美情趣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审美教育中,要充分利用语文知识,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展开多种教学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永刚.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3(5):52-52.
[2]李红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管见[J].新教育,2010(3):57-57.
[3]栾艳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江南论坛,2013(3):55-56.
作者简介:吴娟萍(1977.01.21-),女,民族:汉,籍贯:湖北省潜江市,学历:本科,单位:湖北省潜江市泽口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4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