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家应急广播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应急广播是在重大公共灾难发生时,通过一个快速的信息传输渠道在第一时间把灾害消息传达进民众的视野中。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高风险公共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只有让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掌握灾害信息,知道如何疏散,规避风险,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但不能缺乏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观念。本文从国家应急广播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突破当前国家应急广播困境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应急广播;信息接触;现实困境;突破路径
  一、国家应急广播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应急广播中心可以为灾区群众提供了及时的灾害预警、救援信息、行动指导、科普知识、疾病预防、沟通渠道和心理抚慰,在分配救灾物资、缓解群众的心理压力、阻断谣言傳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对应急广播的建设仍处于一种比较混乱无序的探索阶段。
  从国际范围来看,与发达国家的相关体制相比,我国涉足应急广播领域的时间较短,国家应急广播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专业人才和一流设计,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完善。一方面,从广播电台的无线电放送设备来看:中央没有建立专门的无线电广播工作室,在放送时无法快速更换出现严重超调违规的音频文件,极大地影响了节目的名声和质量。另一方面,灾区人民拥有的接收无线电信息的设备十分平庸,距离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这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传输质量。与此同时,我国应急广播的建设还面临着意识形态、相关经验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应急广播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绝不仅是充当信息的传播站这么简单而已,而是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应对突发事件系统。但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应急广播尚未发展为一种固定成形、可以借鉴的模型。
  从国内范围来看,首先,我国应急广播在运营时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地方广播电台尚未明确其应承担职责内容,中央电台没有指挥调动地方台的权利,时常发生“两热中冷”的局面,使得应急广播运行不顺。其次,由于应急广播缺少统一指挥和放送标准、充分的物资和人员储备和相应的应急准备机制,导致了应急广播无法根据灾后的不同阶段对放送内容做出迅速改变,再加上放送渠道的不完善、不顺畅等因素更进一步拖慢了应急广播的及时性和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有效性。最后,国家应急广播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不足,在灾后应急电台的实际放送播出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很难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报道。
  二、国家应急广播建设困境的突破路径
  国家应急广播是中央政府建立并组织的公共应急系统,其运作的中心部分是信息流。因此,本文设计突破国家应急广播困境的路径的核心思想是确保突发事件中信息流的正常传输。为了保证这一前提,本文分析整合了前辈关于国家应急广播的文献调研,并提出了以下三点实施方案:
  (一)全方位整合应急信息
  我国首先应加快推进与国家应急广播建设相关的法律政策建设速度,法律是国家应急广播信息流的正常传输的制度保障。明确各方在传播突发事件信息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加大对传播非发信息的法律问责追究,确保突发事件信息的正常传输。其次,精简突发性的公共事件的信息来源。由于国家应急广播不是专门的政府部门,它只是将来自国家各个部门和相关组织机构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并不是直接获取一手信息的机构。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现场人员会先对灾后进行初步处理,并及时向相应的工作小组报告。工作小组的工作人员在收到报告后会立即赶赴现场,确定事件的严重程度,并判断是否需要社会援助和启动应急计划。之后,工作小组在事件发生后的八小时内向领导小组、上级当局或地方主管当局报告,并与社会援助部门联系。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会涉及到多个相关部门,在这一期间有许多来自不同组织机构的人员对其进行报道,信息的繁多和复杂将会加大获取真实数据的难度。因此,我国应从国家应急广播体制的源头上进行改革,减少现行制度,减少信息来源,确保国家应急广播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现场的真实情况,对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作出迅速响应。
  (二)高效率处理应急信息
  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破坏性,政府必须注重培养人民群众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意识、重视事发时应急措施以及灾后重建工作。政府应打破传统封锁新闻、隐瞒实际伤亡数据“一味求稳”的意识观念,积极配合国家应急广播,增强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提高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水平和社会公信力。此外,国家应急广播还应设置一个中间环节对来自国家不同部门和相关组织机构的突发事件信息进行有效地处理和分析,并利用相关的信息设备根据突发事件复杂多变的特点自动调整广播,通过信息的收集、筛选、判断完成应急广播的制作。目前来看,我国应急广播的信息处理系统相对简单,对相关尖端技术的应用非常有限。因此,我国的应急广播应该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投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应对突发事件系统,及时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现场信息。
  (三)多终端传输应急信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公众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来源方式是多样化的,特别是在个人终端普及率日益提高的基础上。目前,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个人终端设备已成为公众获取应急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除了个人终端设备的普及,国家还应充分利用无线广播、有线电视、数字多媒体等多种终端设备向公众发送紧急信息,让公众有足够多获取应急信息的渠道。除了增强应急信息的传输渠道,国家还应减少突发公共事件期间信息传输的中间环节,以国家政府官方的应急广播为主,提高应急信息的真实性和传播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再礼.融媒体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思考[J].电声技术,2018,397(3):77-79+85.
  [2]林凡.关于福建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J].东南传播,2018,167(07):18-20.
  [3]梁智雄.媒体融合趋势下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J].广播电视信息,2017(8):37-39.
  作者简介:孙军(1969-),男,汉族,江苏阜宁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广电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2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