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也就是“互联网+”的时代下,在这一时代下,互联网的思维进步,各领域都在互联网思维的模式下进行立刻改革创新,实现了互联网和行业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产教融合就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办学模式,把产业与教学结合起来,相互的促进,把产业与教育神父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的发展。本文就探索“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的实现困境与实施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产教融合;现实困境;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386-02
  “互联网+”产教融合是现代化的发展的要求,国家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政策,要求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联网+”时代下,推动了我国经济新发展,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坚强的后备军,顺应时代发展是必然要求,根据新时期的发展特点,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式,不断地创新改革,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但是目前对于“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还存在很多的发展困难,阻碍了产教深度合作,未能体现出产教融合下的教学效果。所以就需要不断的研究创新,加强“互联网+”时代的理论研究。结合教育发展现状,利用其理论知识探索新途径,深化产教融合。
  一、“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
  (一)“互联网+”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特别是一些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带动了经济的尸体的生命力,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网络平台,而“互联网+”就是一个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一个融合相加,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把其融入到传统的行业发展中,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能够实现优化更新的一个作用,实现传统行业的转型,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具体的一个特征:实现了跨界的融合,体现于一个开放创新,“互联网+”,打破了原来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形势。重视对人性的尊重,人才是一些創造的根本,所以,在发展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此外“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能够积极的接受新思想和新模式,能够打破传统的束缚。
  在“互联网+”时代下,各行业就在探索互联网思维模式,不断的创新发展。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传统的教育形式就是学校里面有具体的教师和老师,而“互联网+”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使资源得到了共享,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实现了教学。互联网时代的来领,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创新,使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二)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创新路径,不论是学生的生长还是学校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对于产教融合的概念来讲.就是学校根据专业、开展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集合,实现一个相互的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对于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发展的新道路。这一模式不论是对学生来讲,还是教师学校以及企业来讲,都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产业和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要学生有更好的条件参与到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对于老师来讲,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最明显的就是能够调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水平,很多的教师在任教的时候都是具备专业水平和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而产教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优化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发展。对于经济来讲,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的企业加强合作,培养出新型的专业人才,在社会中得到发展,进一步的促进经济创新发展。
  产教融合是互联网时代下提出的一种办学模式,相比较传统的产教模式,更加强调的是网络化、数字化,追求质量个性。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下,产教融合的实施,必须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进行分析,了解技能人才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的需求层次以及数量,让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的需求吻合。建立数字教室,实现企业远程教学。另外,利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提供一个真实的操作环境,让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环境中去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加强产业与学校的信息交流,让双方的各项资源得到一个对接。
  二、“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面对的问题
  很多的学校已经对产教融合给予了重视,也在积极的探索产教融合实现的途径,为此也提出了诸多的教学手段和实施措施。但是在具体实现产教融合的道路上,还面对很多的困难,阻碍了产教融合的发展。
  首先是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的要求,也就是信息建设不能支撑产教融合的实施。在发展进入信息时代,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也还成为了目前探索的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信息化建设仍然还处于一个低效的现象。“互联网+”产教融合,需要创建远程互动课程,就涉及到多项技术,这就需要完善的信息设备作为支撑,还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学生的半血水平不一样,信息化建设也就存在差别,整体性信息化化建设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下的要求。
  然后是师资力量不足,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对于教师也就提出了跟高的要去,特别是实践性的要求。和网络信息方面能力,除了具有专业水平和教学基本能力之外,还需要对专业的实践性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能够从信息网络中选取正确的信息,能够掌握信息化的技术,运用教学软件等。但是目前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远远不足,而且实践经验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最后是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足。产教融合需要得到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认可和支持,但是在目前的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你,企业更加重视功利性。在推动产教融合的时候,就会存在一些担忧,怕给予的信息化建设成本高于预期收益,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企业的人员都是具有自己岗位的职责,所以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产教融合中来。导致企业对于产教融合的支持并不是特别的支持,实际的参与少。   三、“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用户思维一重视企业的需求
  产教融合的目的就是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而这些人才的作用发挥以及技能的体现都是在各行业中的具体企业。所以就需要重视企业的实际需求,要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教育培养的是学生,但是服务的是企业,所以就需要重视企业的实际需求。围绕企业的需求来开展产教融合,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学更加贴近企业模式,学生更能适应岗位的要求。
  (二)跨界思维一实现人才的融合
  跨界融合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所以“互联网+”产教融合,也要从跨界思维的上面来研究。“互联网+”产教融合,打破了原有的限制,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质量。实现对学生的跨界培养。具体是打破了正常的学习界限,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打破了教育资源的界限,让企业学校双方都能得到优质的资源。打破了场景的界限,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通道,让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对接。
  (三)重塑结构
  需要利用社会化的思维,借助社会化的工具,对企业以及学校双方的关系进行一个重新分析,要实现多赢共促的局面。政府要給予支持,全面认识到产教融合对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吸引企业参与到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中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学校要能够认识到“互联网+”产教融合与产教融合的区别,首先就需要认识到互联网的人才培养的理念,要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产教融合不断的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够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和标准,重视实用、技能以及创新。然后是加强学校的改革创新,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各种资源,加强与企业等各方主体之间的沟通,掌握最新信息。最后是要重视产业,了解产业的需求。
  (四)促进改革创新,创建产教融合的服务平台
  首先是利用迭代思维,对旧的要不断的修改和创新优化,“互联网+”就是产教融合创新的一个方向,在产教融合原有的模式上,利用“互联网+”看来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让学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也要不断的创新优化,要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根据适合的发展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方式。另外,在信息时代,重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优化学校资源的配置,提高师资力量。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能够把信息化建设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了评估、考核以及激励等。
  然后是运用平台思维,构建服务平台,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实现资源的共享,学校为企业输送优质的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创建一个互动的平台,双方及时的更新信息,让对方保持信息的先进性,不会出现信息滞后的现象。创建资源共享的平台,整合优化资源,让双方的资源都能得到优化和完善,实现资源的共享。构建实训平台,模拟仿真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五)大数据思维
  “互联网+”产教融合,就必须要运用大数据思维,对产教融合的全部过后才能进行监控,确保其各个环节的科学性。能够反映出产教融合的各方需求和合作行为以及价值,根据问题对其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开放共享,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数显数据的对接,培养出具有较强岗位适应能力的人才。
  四、结语
  文章主要是研究“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面对的困境和实施途径,先是对“互联网+”时代和产教融合分别进行了概念的阐述,明确其特点和要求。然后是详细的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面对的困境,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在“互联网+”时代下产教融合的各种思维以及布偶听思维面对的路径,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以此来促进产教融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42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