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高等院校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民办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专业发展具体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和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从学校角度看,构建民办高等院校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措施主要有慎重甄选,严格把关;构建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待遇,营造氛围;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绩效考评等。
[关 键 词] 民办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222-02
近几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经济发展的需求促使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民办高等院校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生源人数的减少,同时又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要提升民办院校的竞争力,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显得越发重要。
一、民办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
民办高校伴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师数量在不断增长,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这也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强度较大,影响教师进一步专业发展。(2)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民办高校教育普遍存在正高级职称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年龄结构存在两头重的现象,缺乏能够担当教学与科研重任的骨干。(3)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有限。民办高校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在进行实训环节教学时,会显得技能水平不足。相对而言,民办院校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由于政策环境及自身条件限制,加上工资福利水平低,致使从教人员普遍缺乏工作安全感和稳定感,对学校的组织承诺度低,部分教师忙着兼课赚钱,对自身专业发展无暇考虑或考虑甚少。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民办高等院校教师队伍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明显不足,数量上的不足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或者改善相关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解决,但质量上的不足必须通过教师自身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加以提高和弥补,所以进行教师专业化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民办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民办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中国将“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質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性、持续性的概念。对民办高等院校教师来说,其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的独特性。结合吕春燕在《中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略》中所说:“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民办高校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科研素养等专业素质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身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并最大限度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笔者认为,民办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在明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目标的需要,提高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以增强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导向,不断更新专业情意,促进教师内在素质不断更新和丰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积极反思与持续探究促进其发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实现专业化。
(二)民办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实际上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应“发展什么”的问题,即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由于民办高等院校与公办高校在专业发展上有不同的关注点,其主要要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学者普遍认为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基本知识和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基本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知识、人际沟通与交流知识、阅读与写作知识等。由于民办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所需技能人才的要求,民办高等院校教师在掌握理论性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性知识,也就是能够根据教学经验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炼教学工作的体验与感受,提升教学效果。
2.专业能力
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后,相应的专业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目前对一般教师能力结构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下表中。
当然,除了一般专业能力外,高等院校教师还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此促进教学效果和个人自身的发展。
3.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是指教师的专业精神或信念,它是教师对教育教学
工作的情感体验,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意识、无私奉献、勤学进取等。健全的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能够促使教师对教育教学产生积极的情感。
4.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就一般发展而言,自主发展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正如叶澜在《教育概论》中所说:“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了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当教师有了专业发展意识,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也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成为自我学习的指引者,不断发展提升。 三、民办高等院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慎重甄选,严格把关
目前由于多数人认为民办高等院校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性较低,看不到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薪酬水平不高且与工作好坏关联性低,仅依靠学历、职称和职务而定;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教师管理压力大且缺乏成就感等原因,致使民办高校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导致招聘过程中很难招到所需人员,部分院校由于招聘压力,放宽招聘条件,使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因此,招聘过程中应慎重甄选,严格把关。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需要从教人员有强烈的职业感、责任感和事业心,必要时可以引入心理测验,严守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道关,这也是以下相关措施产生效果的基础。
(二)构建培训机制
教师培训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终身教育思想在高校教师身上的具
体体现。民办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应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构建培训机制。
1.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民办高等院校应根据学校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的年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如专业技能培训、教学方式方法培训等,保证培训效果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丰富培训模式,注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安排提升教师专业实操技能的培训,如较长时间的顶岗实践和外派访学等。
(三)提高教师待遇,营造氛围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公平的薪酬体系有助于吸引和稳定人才。目前,民办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压力普遍较大,每天疲于上课,缺少进一步发展的时间和精力。可尝试对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使用低职高聘政策,吸引和保留人才,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在提高教师待遇后,學校应形成一种氛围,鼓励大家进行专业发展。
(四)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绩效考评
高校教师的绩效考评一般有四个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奖惩、完善师资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个人发展。根据《教师法》第22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但对民办高等院校来说,教师的评价属于学校自主权的范围,学校可以自行决定考评标准和内容。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影响学生培养质量,进而影响学校发展,按照这样的思路,应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绩效考评,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包括教师综合素质、工作业绩与水平以及其他教学工作的考核体系,其中综合素质可涵盖思想品德、责任心与事业心、沟通表达与合作能力、工作知识、学科和课程建设、学习力。其中学习力就是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让自身成长速度快于学校的成长,也就是教师专业发展。
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规划自己的职业,不断进行自我专业发展,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结语
总之,民办高等院校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并且必需的过程,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它需要在民办高等院校相关政策、制度、氛围等外在因素和教师自身内在因素的推动下,不断调整;而教师专业发展也能满足民办高等院校对教师专业化的
要求,更好地促进民办高等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吕春燕.中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概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
[4]程萍.江西省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5]王萍.高校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及其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4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