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稻田养鱼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稻田养鱼属于立体生态农业,实现种养结合。稻田的水层较浅且水温适宜,存在丰富的浮游生物可作为鱼的天然饵料,很适合稻田养鱼的种植模式。同时,鱼在稻田中游动,翻动泥土,达到疏松泥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肥料分解的目的,且鱼类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有效促进稻谷增产。推广稻田养鱼,可达到稻鱼共生,实现稻渔双丰收的目的。本文便针对稻田养鱼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完善方案。
关键词:稻田养鱼;农业;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815066
1 红河县稻田养鱼实际情况
红河县很早便采用了稻田养鱼的生态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稻田养鱼技术,将其作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来抓,在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示范区域,改良了稻田养鱼模式。现状如下:红河县稻田面积9215hm2,稻田养鱼面积6066hm2,稻田养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65.8%;结合红河县光热、气候条件,引进赤瑞鲤进行稻田养殖,产量为395.55kg/hm2,总产2399.67t,以900元/hm2计,可增收23733元/hm2,实现总产值14398.02万元,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助力精准脱贫作出了重要贡献;以稻田养鱼为主的水产品产量达4633t,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农民的“菜篮子”和“钱袋子”;建立鱼苗供应基地,满足鱼苗需求,先后成立了红河水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红河中海渔业有限公司,年生产鱼苗1800万尾,保证了鱼苗的有效供应;渔业经济达到了5820万元,同比增长了11.11%,增加值为695万元,稻田养鱼已成为红河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强化科技培训,让农户掌握先进的稻田养鱼技术,红河县农科局水产工作站在全县13个乡镇培训农民250人,为顺利推进稻田养鱼提供了技术保障。
红河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除了稻田养鱼模式,实现了稻鱼的双丰收,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的基础上降低了种植成本。
2 稻田养鱼存在的问题
红河县的稻田养鱼模式虽然获得了一定成功,但也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资金,无法有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导致渔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虽然农民的养鱼积极性很高,但由于缺乏专项资金的支持,以致稻田养鱼模式发展水平较低;渔业机械化程度较低,鱼病防治技术滞后,增大了鱼病的发生几率,影响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检疫检测及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缺乏经费保障,设备落后;县级水产站的科技人员较少,科技人员既要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又要开展渔政执法检查,影响和制约了稻田养鱼技术的推广。
3 稻田养鱼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田间工程
在平整地块时做好田埂的加固加高工作,确保田埂高度为40cm以上,并捶打结实。稻田中存在田鼠打洞问题,在整修时种植人员必须加宽加高田埂,并夯实打牢,必要时还可以采用三合土护坡技术。在稻田中挖鱼沟鱼塘,确保鱼沟面积不超过稻田面积的3%~6%。且鱼沟的形状与鱼的数量应结合稻田实际面积与种植情况确定,一般形状包括“一”字、“田”字、“井”字等几种。而鱼塘面积应占据稻田面积的10%,深度在0.8~1.0m左右。应为稻田设置进排水口,并安装专业的拦鱼设备,以免发生跑鱼问题。
3.2 稻田养鱼水稻栽培技术
应有效施加有机肥料,标准为3.5t/hm2,且氮肥的喷洒量应适当低于常规稻田,先溶水后再进行全田喷洒;做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重点采用生态防治技术。一般应选择低毒性的农药,掌握适量剂量,尽量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同时应采用半块田先喷、半块田后喷的方法,喷药前应为田间灌满水,以防影响鱼类安全。
3.3 稻田养鱼的饲养管理
3.3.1 应做好鱼种的选择与投放工作
合理选择鱼的种类,比如食草性鱼类可以有效防治稻田地沉水性杂草。一般应配合养殖鲫鱼、鲤鱼以及草鱼等,当草原丰富时应以草鱼为重;当人工饲料丰富时则以鲤鱼为重。稻田养鱼应选择活动力强、规划整齐以及无病无伤的鱼种,且应根据稻田的计划产鱼量与鱼的平均增长倍数确定放样数量。在田埂较高饲料丰富的稻田中,应确保鱼类的增长倍数为4~5倍,并按比例增减鱼苗的投放量,对于长度为5~6cm的鱼苗,投放标准一般为4500尾/hm2。在向稻田中投放鱼苗前应做好消毒工作,将鱼苗放于浓度为3%的食盐水中浸泡5~10min,之后投放于稻田中,且禁忌在晴天正午与阴雨天投放鱼苗。
3.3.2 应做好鱼类的饲养管理工作
养殖前期的鱼种较小,此时田埂水位可以保持在6~8cm左右,之后随着鱼种的生长,水位可以上升至9cm以上。投放鱼饵时应遵循150kg/hm2的标准,且一般选择米糠、青草、绿叶等,以草鱼为主时还应多投放青草料,一般以当天可吃完为准。养殖期间应做好巡查工作,经常检查是否存在鼠洞或缺口,并及时追捕鸟类与水鼠等,在田埂四周撒上毒饵,及时诱杀。除此之外,对于鱼病应采用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除了育苗下田时应及时消毒,还应定期做好稻田的消毒工作,在稻田中泼洒漂白粉或生石灰,漂白粉标准为1.5kg/hm2,生石灰标准为30kg/hm2,以有效治疗鱼类的细菌性皮肤病以及烂鳃病等,促进鱼苗的健康生长。对于鱼肠炎可采用大蒜治疗方法,将大蒜捣成糊状投喂,确保每10kg鱼类投放0.1kg的大蒜。
3.3.3 应采用适时捕捞的方法
在收割稻谷前的4~8d开始进行鱼类的捕捞工作。在捕捞前应充分确保鱼沟的疏通性,流水顺畅,并在夜间进行排水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鱼类的捕捞工作应在早晚进行。若捕捞时发现存在未进入鱼沟的鱼类,还应重复注水。一般鱼类的捕捞工作应在水稻收割前进行,期间养殖人员应缓慢排水,确保鱼自动进入鱼沟中,顺着水流进行捕获。 3.4 稻田养鱼产业的发展战略
养殖人员应正确认识稻田养殖模式,改变以往的思想观念,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稻田养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增大,有效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水平。对此,相关政府部门与种植人员应强化稻田养鱼产业的认知,转变思想观念,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采用统一的管理措施,促进稻田养鱼水平的有效提升。同时,还应强化稻田养鱼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民的渔业产业意识,使其正确认识稻田养鱼,在提升稻田质量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养鱼效益。实施稻田养鱼模式时,养殖人员应结合当前的实际市场需求选择收益水平高、质量好以及产量高的鱼苗。且相关政府部门也应给予信息支持,在结合当地区域特点的基础上有效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促进稻田养鱼产业的稳步发展。
应严格落实相关的政策制度,在科技发展方面增大资金投入,提升管理水平。稻田养鱼产业发展期间,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养殖方案,并给予养殖人员一定的优惠政策,激发其养殖积极性,促进稻田养鱼产业的稳步发展。同时,还应在稻田养殖期间采用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产业创新,形成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应重视稻田养鱼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并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打造高标准的稻田养鱼产业,提升鱼类与稻田的质量水平。
应通过宣传做好试点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重视稻田养鱼的宣传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以充分激发农民稻田养鱼的积极性。同时,还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示范区域,完成科学规划,通过试点的成功充分激发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促进稻田养鱼产业的稳定发展。
应重点开展水产养殖与水产品质量的安全检查活动,渔业执法部门应利用春节、元旦等节假日组织相关人员抽查稻田养鱼行业中的渔药与渔饲料的使用情况,重点分析水产养殖的运行环境、工程建设以及服务质量等,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了解全县稻田养鱼的生产情况,推动水产养殖的健康稳定发展。
4 经济效益分析
养殖户在降低成本与提高收入2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稻田养鱼不需要占据现有的养殖水面,无需占地挖池,鱼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养分,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鱼可以吃掉田间的害虫,减少农药使用量,节省农药成本225元/hm2;增产增收,稻田养鱼产稻谷6000kg/hm2,按市场价5元/kg计,产值30000元;产鱼395.55kg/hm2,按市场价60元/kg计,产值23733元,稻鱼共作产值达53733元/hm2。稻鱼共作比水稻常规种植降本增收 23958元/hm2,按红河县稻田养鱼6066hm2计,可为农民增收14534.52万元。由此可见,稻田养鱼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应加大扶持和推广力度。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技术也得到了全面推广提升。作为我国的关键行业,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结合可以有效利用当地的水地资源,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在推广稻田养鱼技术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创新发展观念的基础上采用更多促进措施,以有效提升稻田养鱼的实际水平。
参考文献
[1]严桂珠,孙飞.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效益分析及推广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18(03):91-93.
[2] 嚴桂珠,孙飞.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J].中国稻米,2018(01):83-86.
[3] 刘某承,张丹,李文华. 稻田养鱼与常规稻田耕作模式的综合效益比较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01):164-169.
作者简介:
王林初(1965-),大专,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7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