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多媒体手段活跃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郭少欢

  摘 要: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象思維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认知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通过利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和计算机等建构一个现代化教育的新模式,全方位刺激小学生的视听神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视频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具象思维,引导学生认知抽象的数学概念,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数学课堂活跃、生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和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其中,计算机的作用尤为突出,它集图、声、色、文于一体,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生动的演示过程中,使学生得到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构造了一个现代化教育的新模式。电教媒体能较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并用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不但乐学,而且能达到记忆最佳的效果。笔者也努力尝试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运用电教媒体把握最佳时机,创设情境,刺激学生学习欲望,是获得学习成功的有效手段。如教授“小数点搬家”这一课时,以故事图画引入:粗心的小白兔把妈妈让它买1.35千克红萝卜买成了13.5千克,结果钱不够,又搬不动。教师为生动的画面配上录音和音乐,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的状态,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童趣化,激发他们的探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数字大小的变化的数学现象,从而为新课的展开铺路,优化课堂教学。
  又如,笔者在教授“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在音乐的背景下运用Flash设计动情境:两只米奇老鼠分别站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个顶点上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着它们的边步行。然后提问谁先回到起点。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说甲先回到起点;有的说乙先回到起点;还有的提出疑问:他们要走的路程是多少还不清楚,怎么能知道谁先回到起点呢?教师在肯定学生质疑有理的同时,导出周长的含义和学习内容。这样,为进一步学习周长的知识创设了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得数学知识。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在导入阶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声色并茂,激活学生的思维
  上好一节课,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中掌握规律,抓住关键,以助学生掌握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小数点搬家”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比较抽象的,笔者将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通过显示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难点深入浅出。第一层探究小数点的“移”。笔者让学生在电脑上按题目要求实际操作,把0.004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样,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出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和“位数”这个重难点;第二层是探究小数的“变”,先从左往右依次观察0.004米、0.04米、0.4米、4米这些数的大小变化,通过配上清脆悦耳的声音,闪动这几个数,让学生集中观察,这些数是一个比一个大了,反之,从右往左看,则一个比一个小了。运用了媒体的手段,学生能清晰地、具体地得出小数的大小“变”的结果;第三层是探究规律,这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设计了讨论提纲,用媒体显示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小数的大小起了什么变化,学生被媒体的显示效果深深吸引住了,很快地概括出规律。这三层的教学,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小数点的“移”(方位、位数)与小数大小的“变”,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自己探究出整个规律,对知识重、难点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启迪思维,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新课标指出,思维是从人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他们从具体到抽象,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中,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组操作题,很快突破了难点,达到教学目标。笔者首先提问:“有10个桃子,每5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然后笔者把三根小棒摆成一个盘子状,把小圆点当作桃子,在投影上边讲边演示:先把5个桃子放进一个盘里,再把5个桃子放进另一个盘子里,刚好分完了,可以分两盘。由于在投影操作,屏幕大且清晰,整个操作过程学生都看得一清二楚。接着,笔者提问:“有11个桃子,每5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还剩几个?”这次,笔者放慢了在投影上的演示速度,并让学生们在桌面上和笔者一起操作,由于教师在投影上有了示范,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操作,并得出结果:有11个桃子,每5个一盘,可以分2盘,还剩1个。1个是剩下的,不够分两盘。笔者又提问:“有12个桃子,每5个分一盘,可以分几盘?还剩几个?”然后笔者先让学生们在桌面上自己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刚分完,一种是分不完,还有剩余,剩下的又不够再分一份的数叫余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为学生下面学习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教师运用投影结合画面讲解、启发,让学生运用视、听、思考、操作等多种感官,能减轻学生解题时思维上的负担。运用投影使课堂教学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愉快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启迪智慧的源泉。
  四、观察模仿,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首先是用来获取新的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动手操作,获取新知。如在教授“圆的周长”时,多媒体显示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两只小狗都从同一点出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狗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为什么呢?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测量正方形的周长,再想办法探索和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探索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同时,教师也可通过电教媒体,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如优秀作业示范:把学生的优秀作业通过摄像头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让学生学习;也可以把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或较突出的错误通过摄像头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还可以在摄像头下进行各种运算,把学生的自我训练与媒体中的标准示范进行对照,便于学生模仿和自我矫正。这就体现了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榜样学习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而且注意力分散,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就其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使学生条理清晰、学而高兴、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发展思维,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9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