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情感教育促进深度语文课堂的有效做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俊霞

  【摘 要】现代教育要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良好的思想情感道德情操是人才竞争的关键所在,为此,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正确把握社会情感教育的内涵,通过依托教材角色转换、结合语言实践训练、搭建生活实践平台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定位、他人认知管理、个体在集体中的角色定位,由自我认知过度到体验他人情感,最后上升到回归集体,找到集体归属感。
  【关键词】社会情感;体验;自我认知;他人;集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147-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情感教育有相应的阐述:“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基于社会情感教育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奠基作用,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师,在明晰情感教育重要性的同时,还需做到如下方面:
  一、认真学习领悟社会情感教育的内涵
  人的情感的内涵外延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但学生情感教育终久还是要回归家庭和社会,为此,我们解读“情感”时一定要和社会联系在一起,“社会情感”教育旨在学生在学校的情感教育,回归到社会和家庭没有脱节,遇到生活难题时不会产生迷茫无助的状况。
  孩子只要生存于社会集体之中,情感就交织于内心深处。社会情感最亮点是将个体置身于自我认知管理定位、他人认知管理、个体在集体中的角色定位,由自我认知过度到体验他人,最后上升到回归集体,找到集体归属感。作为教师的职责就是在课堂上如何引导转化学生情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做好会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依托教学素材,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树立自信心。
  古人对教师的要求是“传道、授业、解惑”,为什么把“传道”放在第一位呢?其实就是要求老师要让学生明晓道理,情感熏陶,其次才是教学问。可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利用课堂上的教学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1)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寻找让孩子学会自我认知的融合点。
  古希腊人曾把“能认识自己”看成是人的最高智慧。我们也常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学生只有正确客观地认清、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特别之处,才能坚强地面对挑战,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此,老师要善于捕捉教学素材中能引起孩子自我认知的切入点、融合点,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认知自己。如人教版二年上册课文《我选我》、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我不能失信》等,这些课文意在引导学生学会认清自己、评价自己,老师要捕捉这些重要资源,利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自我认知的渗透。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人物情感。
  学生要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自己,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理解文本中人物形象内涵,才能更好的评价自己。为此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品读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说一说、编一编等方法理解文本中人物,让学生产生敬佩、自豪、批评等情感。比如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一课中,教师要对“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这句话反复品读,找出为什么甜甜地笑,通过个人思考、小组合作、团队展示等形式探究进行说话练习,孩子们很容易对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形象产生敬佩之情。
  (3)联系自己实际进行角色定位,通过对比分析,树立自信心。
  教师引导学生有了对课文中人物的情感趋向认同,并不代表学生也具有了文中人物的高尚情操,为此老师有让学生和文中人物比较分析,寻找差距和努力方向,树立自信心。如《我不能失信》中学生在对宋庆龄的诚实守信高尚人格有了认同后,那么老师就认学生想一想,自己和宋庆龄相比有哪些差距,需要改进什么才能具有此种高尚情操,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2.给学生创设具体情境,促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
  有了正确的认知和社会情感认同,还需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创设情境,让孩子获得真切情感体验,同时学会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出管理自己不良情感的方法。如《将相和》一文中学生有了对廉颇嫉妒蔺相如的认知后,结合课文讓学生明晰“嫉妒”是一种不良情感,并写下帮廉颇消除“嫉妒”的方法。课上到这里,我认为还缺少课的深度和厚度,我是这样操作的: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近不喜欢谁?为什么?2.用一个词如“讨厌”“憎恨”之类写出来。3.结合这种情境讨论把这种消极情感无限放大和缩小的后果。4.再次模拟矛盾场景,找出与不良情绪相反的体验用词语“喜欢、崇拜”等写下来,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后果,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所做的事情承担后果,即使别人有错误,也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列出控制和转换不良情绪的策略,促使学生学会管理自己。
  3.依据教材做好情感渗透计划,并进行个案追踪。
  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对社会情感内容做出具体要求,切不可拔苗助长。人的情感复杂多样,不可能面面俱到,作为教师一定要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做好专题内容渗透。比如孩子受欺负是常见的现象,如何处理这种情感呢?低年级时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欺负?如果别人是好帮助你,而和你的认知不冲突,这算不算欺负?到了中年级时孩子会如果别人欺负我,我该如何做?那么高年级时学生就会正确看待身边的欺负行为,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这种不文明现象。老师对有特点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做好相应的观察记录。
  总之,社会情感教育落实到日常语文学科教学中才有实效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加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提升对学习、生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
  [3]儿基会SEL情感教育教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0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