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情感教育,激活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葛晓周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必须要开展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情感教学;语文课堂;实施
在初中教学中,语文学科十分重要,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良好形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教学的方法进行,對文章进行有感情的解读,将其想要表达的情感提炼出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感情,因此,本文对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对情感教学氛围进行创设
在一定的环境及情境下,人的情感会不断产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文章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将其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沁园春·雪》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这样,在音乐中调动学生情绪,学生在歌声中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冬季的冰天雪地以及粉妆玉砌,然后教师在音乐中有感情地进行朗诵,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文章,且学习兴趣也能得到有效激发。又如,教师在讲解《故乡》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多种故乡的图片,然后再向学生提问“从古至今,大量的诗人都写过关于故乡的诗词,你们所熟知的有哪些?” 在学生积极回答完以后,教师可以继续介绍,在故乡的诗词中,有的表达的是对故乡风土人情的赞美,有的表达的是远离故乡的哀愁,还有的表达的是多年以后再次回到故乡的激动之情,其中鲁迅创作的《故乡》就是写其1919年再次回到自己的故乡,他在文章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随着鲁迅老先生一同去感受。这样,教师便能有效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并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感受鲁迅老先生的悲欢。
二、通过朗诵体验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语言中融入大量情感,主要表现为语言节奏、语调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还可以适当加入肢体动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这样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师与作者的情感,既能促进学生情感的有效发展,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木兰诗》时,必须先进行朗诵,学生在教师的朗诵中感受作者的情感,然后教师再在朗诵中有效融入诗歌的形象分析,之后再进行多次朗诵,让学生看到木兰鲜明的形象——勤劳、善解人意、勇敢的姑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体会到木兰具体的形象,这既是从符号到旨趣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培养的过程。又如,教师在讲解《小石潭记》时,如果此时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是失望、悲哀以及痛苦的,那么教师在朗诵的时候必须放慢语调,音调也要适当放低;如果此时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是喜悦以及兴奋的,那么教师在朗诵的时候要加快语调,音调也要适当提高,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朗诵中则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也会主动模仿。
三、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文章,这些文章有描写社会形象、自然风景的等等,这些文章将道德、品德及人情集于一体,且大量文章中都涉及了文学领域,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到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同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前丰富的心理活动已经存在,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以后会达到一种更为理想的精神境界。作者在创作文章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所以文章也是作者情感的承载,只有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鲁迅老先生的《故乡》中,主要的情感是对儿时记忆的怀念;在朱自清老先生的《背影》中,主要情感是与父亲之间浓浓的情感;在曹操的《观沧海》中,主要是对豪情壮志的一种表达。教师在对这些文章进行讲解时,如果直接将文章的情感告诉学生,学生不仅不会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还会感到枯燥和无聊。在《背影》这篇文章中,假如让学生先想想自己的父亲,父亲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那么学生就会带着对自己父亲的情感去阅读这篇文章,这样学生就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对文章进行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情感教学,该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该教学方法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孙静.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5(3)
[2]沈建红.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5(13):1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