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实施情感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丽春

  摘 要: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育人成才是一门精雕细刻的艺术。教育学生的方法有很多,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只要渗透真挚的情感,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情感教育是以平等、真挚的感情来启发、感动受教育者,以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使之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教育,认识自己的错误、缺点,并能够及时改正。
  关键词:情感教育;以情育人;塑造心灵
  《新三字经》开头几句说:“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这说明人的性格和情感都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家庭、学校教育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来培养和塑造。教育学生的方法有很多,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只要渗透真挚的情感,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有强烈的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平等的对待。如果教育者能平等待人、将心比心、以情动人,受教育者就比较容易接受教育。小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感情丰富,容易接受教育。特别是那些比较调皮、逆反心理强的学生,更需要情感教育。
  一、教师必须具备职业情感,情感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教师和学生之间应相互学习,平等相处。教师以情感感化教育学生,以情理叩开学生的心扉,才能换取学生的真情。在学生学习成绩退步时,教师给学生帮助鼓励;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学生需要时,教师要出现在他们中间……有位模范教师说得好:教师面对班上的50个学生,不要看作50∶1,要把它当作50+1,以平等的一员置身于其间,既做良师又做益友。这样学生才会把真实情感的心里话说出来,教师才可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各种教育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晓之以理”的效果。
  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教师应具有豁达的胸怀、智者的风度,把炽烈的情感、拳拳的诚意融解在发自肺腑的言行中,感染学生,与学生达成默契和共识。学生刚出现过错时,教师最好的应对方式是沉默,让学生恢复心理上的平衡,以达到猛然省悟之效。例如笔者班上的某位学生,据科任教师反映,其上课经常不专心听讲,乱写乱画。有一次数学课,他竟在下面给笔者画像,被发现后,笔者当时没有点名批评他,只是边讲边从他身边走过去。如果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他,便违背了尊重学生的原则。下课后,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采用正面教育方式,遵循扬长避短教育原则对其进行教育。笔者先表扬他爱画画这一闪光点,因势利导,对他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你画画很有潜力,将来报考美术学院大有希望,不过你现在应先学好文化知识,学绘画应在课余时间进行,你说对吗?”最后,他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愿意改正。后来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他的作品还得了奖。
  教师不可能给予学生地位、名誉、职业、金钱,但可以引发他们真善美的情感思考,可以把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挚爱情感都倾注在学生身上。教师爱学生,学生就会爱教师,师生有了共同的情感便能心心相印,教育效果更佳。
  二、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首先要转化学生的情感
  近几年,笔者经常听到不少班主任诉苦:“现在的学生可难说服了!”“现在的孩子真不听话啊!”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也许是事实。但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自我控制能力差,经常出现错误不足为怪,关键是如何使他们正确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在工作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总是“恨铁不成钢”,经常采取训斥式的批评教育。虽然没有歧视和偏见,但从态度、语气、语言、表情上,学生会感觉到老师在居高临下地斥责他们,因此往往容易产生误会,认为老师故意攻击他,不给他面子。无论教师道理讲得多么深刻,学生还是不愿意接受,甚至“怀恨在心”。这里很明显地存在着一个情感问题,“理通情不达”,效果肯定不佳。例如对待个别的“调皮大王”,有的教师采取压服的方法,无疑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致更加不配合教师的工作。笔者认为,要解决问题,关键是得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并从正面鼓励他们,坚信“天生其才必有用”,教师要弄清学生违反纪律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教导。如此一来,就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使“调皮大王”转变为好学生。
  在教育中,笔者深深懂得要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首先要转化学生的情感,学生如果处于内疚、感激、悔恨、信赖等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就容易接受他人的观点,听得进批评的意见,也愿意改正;如果学生紧紧地关住情感这个闸门,处于敌视、冷漠、埋怨等消极的情感状态,任何善意的批评都会被当作恶意的攻击。从已转变的和正在转变的学生身上,笔者看到了这种情感的力量,从而也懂得了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教育的几点做法
  教育学生是塑造灵魂的工作,必须坚持积极引导、正面教育的原则。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接触最多的是“周身毛病”的小顽童,跟这类学生的情感沟通,必须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入手,因为他们听惯了批评、训斥,对斥责早已有了免疫力。如果还按老套路对他们进行说教,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造成他们的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障碍。跟这类学生打交道,一不急躁,二不粗暴,三不惩罚,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用“糖衣炮弹”攻其心
  在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之前,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称赞他几句,如“你很聪明”“我做的手工不如你的好”“你真棒”等等。这些优点具有普通性,学生也爱听,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有一定的作用,让学生感到教师既看到了他的缺点,也看到了他的优点,无形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唤起学生接受教育的诚心。
  (二)在学生面前适当地暴露自己的缺点
  有一个学生因挨了父亲的骂,一天不回家,笔者找他谈话时,先悄悄告诉他,笔者小时候因与弟弟打架,生气不吃饭,挨了一次饿,下次再也不敢赌气不吃饭了。那个学生听后偷偷地笑了。于是,笔者给他分析,一个人做了错事并不奇怪,关键是事后自己要懂得对与错。让他知道老师小时候也做过这样的傻事,而这次与他谈话,并没有怪罪的意思,是在关心爱护他,所以他很快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下次再也不会这样任性了。
  (三)愿意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小学教师生活在一种充满童稚和天真的氛围里,所以我们自身也要尽力塑造童心,使自己在工作中能适应这一特定的氛围。以“大人之心”度“儿童之腹”的小学教师让学生们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这样的教师是无法在這一特定的氛围中被学生接纳、受到学生欢迎的。当然,更谈不上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自我塑造童心,先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师生关系。有了愿意与学生交朋友、愿意成为学生知心朋友的真挚情感,才能够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经过日积月累的实践,笔者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转变学生,先要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教师是成年人,但是在跟学生交往中,必须要转变自己的心态,使自己也有一颗孩子般的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跟学生交朋友,首先需要成为他们的知心人。
  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育人成才是一门精雕细刻的艺术。教育学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对思维活跃的当代学生进行教育,单调、空洞的说教方式必须改变。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要抓住学生情感的变化,以情育人,塑造心灵。“情”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情”是沟通知与行的桥梁。与学生平等地进行情感交流十分必要,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立波.小学新生行为习惯现状级管理对策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5.
  [2]王婷婷.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4.
  [3]宋维维.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0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