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地方文学作品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抚顺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就设立玄菟郡,高句丽族和满族的兴盛更使这里增添了民族特色。语文教学角度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活动主要从文学作品入手,让学生在赏析作品的同时激发孩子们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实施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地方文学作品进课堂,既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又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地方文学作品 学生 情感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帷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比重逐渐增加。因而各地关于校本教材的编写、校本课程授课方式授课时间等问题开始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抚顺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就设立玄菟郡,高句丽族和满族的兴盛更是这里增添了民族特色。语文教学角度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活动主要从文学作品入手,让学生在赏析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家乡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激发孩子们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实施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1]
  一、地方课程实施的原因
  1.当前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水平不仅是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而且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起着引发、定向、激励和强化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心里成长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培养情感,有助于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2]
  2.落实《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指导纲要》的需要。
  辽宁省地方课程是由省级教育和各类专题教育组成的地方综合性课程,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抚顺是我们的家乡,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家乡文化。尤其是满族文化绚烂丰富。这里是满族的发祥地,是启运之乡。但是现在的许多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分数,年级的排名,上哪一所重点高中……对自己的家乡文化却没有足够的了解,而爱家乡和爱祖国爱人民是紧密相连的,爱乡才会爱祖国爱人民,所以青少年学生作为抚顺的一份子,有必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家乡文化,继承、弘扬和传播家乡文化,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辽宁、爱祖国的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二、地方课程实施的意义
  通过阅读抚顺地方文学作品,带领学生进行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赤子情怀。促使学生在提升文学素养的同时认识家乡、了解家乡,进而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从而影响其成年后的学习工作环境的选择,使他们愿意留在家乡,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1.利用地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2.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借助作品中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爱家乡、赞家乡、建家乡的热情。
  三、地方文学作品的分类
  抚顺地方文学作品源远流长,说明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抚顺这座城市有七千年的文明史并创世界最早用煤的记录。在《星河璀璨——抚顺古代诗词选释》中最早的作品是出自汉代的《长安谣》。这首汉曲写出了昔日抚顺的重要地位。“伊徙雁,鹿徙菟,去牢与陈实无贾”。汉代时在抚顺就设立玄菟郡。郡这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省会城市。(玄菟郡的地址分别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境内的高句丽县附近和抚顺市劳动公园内古城址。)作品中写出伊嘉、少府五鹿充宗因石显罢官分别左迁(降职)为雁门都尉和玄菟太守一事。同时流淌在抚顺河道里的苏子河和浑河造就了两个伟大的民族——高句丽族和满族。尤其是满族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王朝的建立。这两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为抚顺的文学历史增光添色。
  1.抚顺地方文学作品按时间分为古代作品和现代作品
  古代作品体裁主要以诗词为主。内容方面:主要是作者通过诗词赞美抚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介绍抚顺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满族文化和高句丽族文化作品丰富。如《星河璀璨——抚顺古代诗词选释》中摘录了近百首古代诗词就分八个部分介绍抚顺:千年古府玄菟郡,旌旗星驰辽东塞,古风流韵抚顺城,铁甲酣战萨尔浒,皇图启运兴京地,王气氤氲护永陵,鸾旗行秋指大东,幽岐家室滿乡情。
  现代作品形式多样诗歌、散文、小说应有尽有。内容方面主要介绍抚顺现代化的进程,如煤矿、石油、钢铁等抚顺重要的产业为背景或体裁的小说、诗歌、散文,赞美勤劳的抚顺人民在生产建设中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如,《抚顺小说精品选》中的《煤篓》一文,就是以煤矿为题材的小说。主要写了左臂这一普通百姓的心酸故事。在解放前左臂这种背煤工让人十分瞧不起,同时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工作环境异常恶劣。解放后国家将这些背煤工转成工人,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善、工作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原来这种工作平均每十天就会换一批人,这种工作是辛苦、危险的代名词。解放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有了巨大变化。工资待遇、住房待遇、养老待遇等有了大幅度提升。这群煤矿工人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每天将挖出来的煤运送到全国各地需要建设的地方。[3]
  还有讴歌抚顺英雄人物的文学作品如关于雷锋、杨靖宇的人物传记、报告文学、诗歌、小说等。如《雷锋的故事》讲述了雷锋在抚顺参军、成长的历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很好的育人教材。
  2.按体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等。其中诗歌分为古代和现代;散文分为古代和现代;小说、人物传记主要是近现代的。
  抚顺地方文学作品时间久远、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这些优点为开设地方文学课程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丰富的文学资源使教师有了充足的备课资料,为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以至于将来的建设家乡热情提供了巨大的素材资源。
  四、地方文学作品作为校本课程走进课堂的意义
  抚顺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都对青少年身心成长有着意想不到的帮助。这些人物形象从多个角度对青少年进行着德育教育、智育教育。那么怎样将这些文学作品引进课堂,如何将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   整理问卷调查时我发现中学生对于家乡抚顺是非常陌生的,孩子们除了高尔山、月牙岛、劳动公园等几处大众普及率高的景点亲自感受过之外,如三块石、赫图阿拉城、清永陵、元帅林这些景点很少了解。对于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知之甚少。對于抚顺的历史除了最著名的清王朝的发祥地之外,几乎为零。
  五、地方文学作品进课堂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从兴趣入手让学生主动开展关爱家乡、关注家乡文化、传承家乡文化呢?
  1.从兴趣手激发学生对于地方文学的喜爱之情
  从抚顺民谣入手,网上流传一首抚顺民谣,里面介绍了抚顺的一些列人文内容。我选择在午间音乐欣赏时间让学生欣赏这首民谣。孩子们在哼唱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内容不知道,就开始问我,我便从诗词介绍开始,带领学生走进抚顺文学作品中。民谣中出现了玄菟郡,我就从汉代的《长安谣》入手,将学生带入遥远的汉代,感受汉朝时抚顺的重要作用。玄菟郡的内容就了解了,抚顺当时的重要地理位置也就知道了,而且孩子们还知道了抚顺有着这样悠久的历史,自豪感由然而升。从汉代的《长安谣》开始,我每天中午的5分钟地方文学作品欣赏时间就开始不断地寻找与抚顺有关的古代诗词。《星河璀璨——抚顺古代诗词选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本书里搜集的近百首诗词,大部分都适合给学生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诗词赏析,学生对于抚顺的历史有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多了一份喜爱。这份喜爱促使孩子们开始更多的搜集关于抚顺的古代作品。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那份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2.从搜集整理资料学起,指导学生借助一切学习资源
  关于地方文学,网上资源有限,抚顺市图书馆的地方史阅读室给予了极大地帮助。这里有着全市最丰富的地方资料。抚顺的文学作品各个年代的几乎都有。在这浩如烟海的资料里,我们搜集整理出了《抚顺旅游诗文选》《抚顺小说精品选》《星河璀璨——抚顺古代诗词选释》《汤士安文学之路》《启运的传说》《浑河文明与满族文化》等十余本文学作品。图书馆里有地方文学阅读室,档案管理地方文学作品资料更是丰富。同时,在组织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图书馆档案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锻炼。这次资料的搜集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我将孩子们分成古代诗歌组,近代诗歌组,现当代小说组。三组同学因为目标明确,寻找资料更有针对性,搜集的资料更丰富。这也丰富了我的搜集成果。同时组长带领组员搜集资料时对于资料索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着孩子们在图书馆、档案馆里忙碌的身影,我想这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呀,这更是热爱家乡的体现呀。学生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开展二课活动,促进地方文学作品进课堂
  义务教育课堂改革提出地方课程所占比例为12%,语文学科地方课程为地方文学作品赏析。教师将搜集到的文学作品分别按时间、体裁分类,又结合辽宁省地方教材中有关抚顺部分,制定了我校校本教材内容。将抚顺地方文学作品赏析课分为四个主题:古代诗词赏析、现代写景诗歌赏析、现代人物诗歌赏析、现当代小说作品赏析。在开展二课活动时,在古代诗词赏析主题进行时,鉴赏古代诗词部分将抚顺悠久的历史展现在学生面前。当汉代的《长安谣》将学生带入遥远的汉代时,学生们感受汉朝时抚顺的重要作用。对于玄菟郡的内容的了解,使学生们知道了抚顺当时重要的地理位置。孩子们知道了抚顺有着这样悠久的历史,自豪感由然而升。赏析现当代文学作品时,让学生感受到抚顺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像杨靖宇一样的抗日英雄,不甘于忍受日本铁蹄的践踏,不甘于做亡国奴的骨气。让学生感受到在新中国建设过程中抚顺人的赤子情怀。煤矿工人、钢铁工人、石油工人,为新中国的建设炼出了第一桶石油,制造出第一块特殊钢铁,运出的一车车煤炭送往全国各地,为建设新中国挥洒着汗水,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4.用文字表达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
  欣赏了文学作品,我们被感染着,那份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呼之欲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家乡,用自己的心爱家乡,用自己的笔描绘家乡。我也将语文课堂由教室迁移到大自然中,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变化,关注家乡勤劳善良的人们,感受到家乡的景色的壮美,人民的心美。在抚顺市教育局、顺城区教育局开展的“爱家乡”征文活动中,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抒发心中那份身为抚顺人的自豪之情。
  六、地方文学作为校本教材素材进课堂的问题
  1.搜集整理资料的困难。抚顺地方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资料的整理工作量很大,又由于这些资料都很珍贵只能在馆内借阅,又加大了整理资料的难度。古文资料阅读难度大,整理费时费力。个别满族文献资料又是满语书写,阅读时带来很大困难。
  2.课堂时间和授课内容的冲突。二课活动时间短,但抚顺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将重要的文学作品呈献给学生存在一定问题。教师备课难度加大。
  3.书写心中的抚顺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城市的角落。这样就增加了教师指导的难度。同时怎样使课堂内外很好的衔接也成了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虽然编写校本教材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脚步没有停下。在课改过程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通过课程改革对自身业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在编写校本教材时,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也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增加。抚顺这样一个有着七千年历史的城市,有着灿烂地文明,他在静静地等着那些爱她的人们发现他歌颂他。
  参考文献
  [1]汤士安.抚顺旅游诗文选[M].中华国际出版社,2011年.
  [2]高兴璠等著.汤士安文学之路[M].中国人民文化出版社,2011年.
  [3]曹文奇主编.启运的传说[M].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