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林箐
[摘 要] 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學设计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从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学习过程、学习评价四要素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旨在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关 键 词] 学习策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92-0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全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推进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创新职业人才的具体途径。笔者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现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素与方法。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概述、语言发展与教育、谈话活动、讲述活动、文学作品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及语言教学游戏活动。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知道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特点,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各类活动的教学技能。鉴于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缺乏对幼儿身心状况了解,幼儿园职场经验积累较少,幼儿园实训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加上传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以授课为主且课时有限,学生学习这门专业课程觉得抽象费解,学习兴趣不高,实践能力弱,需要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为突破口,提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体现在教学过程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应用及创新能力。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可行性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协作、会话,进行有意义建构获得知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建构主义观点相契合,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建构主义关注的“情境创设”“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可以通过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结合教学设计要素,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得以实现。“情境创设”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资源对学习环境设计,丰富学习资源,运用信息手段进行情境学习设计,提升学习策略。“协作”与“会话”贯穿学习始终,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设计支持“自主探究—合作构建—反思分享”的学习模式,变革学习方式。“意义建构”是学习的最终目标,通过信息化多元评价设计,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得以实现。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究
根据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以“学”为主,从学习环境突出信息手段和信息资源的运用、学习策略注重信息化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过程强调信息化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效果坚持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元评价四个核心要素入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性。
(一)学习环境突出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的运用
学习环境是在学习过程中,支持、推动学习者学习的情境和条件。[2]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学习环境已经逐步变革为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学习环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构建的新型学习环境。相对传统学习环境,信息化学习环境通常包含如下要素:有线和无线网络如互联网、局域网、校园网等;交互式信息化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智慧白板、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具备教育信息存储、处理和传递功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如蓝墨云班课、学习通、雨课堂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如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视频材料、文本材料等以及用于教学的各种软件资源等。
在实践中笔者综合知识点、学情、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化学习工具的使用情况,对学习环境信息化做如下设计:
选择校园网、蓝墨云班课平台、智慧教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信息资源库、教学软件(虚拟仿真幼儿园实训教学软件、KaDa故事朗读APP等)、学前教育网及智能手机等要素,设计了科学、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助于实现线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对接、校内学习与职场岗位能力要求的对接,提升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效率。
(二)学习策略注重信息化学习情境的创设
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3]笔者在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幼儿园情境进行学习,突破客观条件(如幼儿园实训基地不足、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受影响以及学生往返幼儿园安全等)的限制,从而还原知识背景,有利于学生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的教学技能,主要有以下几种信息化学习情境。
1.创设虚拟情境
一般运用于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等片段教学的自我练习活动。例如,学生通过幼儿园虚拟情境软件,对虚拟情境中的幼儿进行故事、儿歌片段教学练习,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训练教态、语气、节奏等教学技能,实现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2.创设真实情境
多运用于学前儿童谈话活动、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等综合实训过程。例如,通过微信、QQ、多媒体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连线幼儿园教师,展现真实的幼儿园工作场景。通过在线开展幼儿园谈话活动和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教学,直观感知幼儿园谈话活动重在培养幼儿想说、敢说,幼儿园讲述活动重在培养幼儿独白能力等。
3.创设模拟情境
可以用于学前儿童语言游戏活动等幼儿园各类语言活动的模拟教学,在幼儿园仿真教室中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生观摩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学音视频,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进行幼儿园教与学的模拟,以录播回放的形式进行反思学习,这种信息化的情境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职场要求,有效提升语言教学能力。
(三)學习过程强调信息化学习活动的组织
在建构主义启发下,学习从接受性、单向性转向探究性、对话性。笔者在实践中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撑抛锚式、支架式、随机进入式等自主学习和竞争、伙伴、协同、辩论、角色扮演等协作学习形式,建立一种“自主探究—合作构建—反思分享”为主线的信息化学习活动。
例如,在模拟故事教学《想飞的小象》教学案例中,支架式自主探究启动任务,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预设的问题引领,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故事《想飞的小象》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教案三维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环节的预设等信息资源。学生也可以上传检索、收集的优秀教案设计等网络信息,进行探究。任务实施中,小组合作学习故事教学的知识技能。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观看优秀教学视频《想飞的小象》后,小组讨论教学各环节的设计意图,分组角色扮演,进行故事模拟教学竞赛,并在教学平台中评价、投票。任务展示中,各组通过反思再次录制模拟教学视频并上传、分享、借鉴。通过一系列信息化学习活动的组织将学习理念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取得更为显著的学习成效。
(四)学习效果坚持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元评价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学习应该坚持多元评价。多元评价(multiple assessment)强调评价功能的多重性、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评价手段的多样化。[4]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信息教学管理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引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评价,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多维度对传统单一学习评价模式进行创新,构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元评价模式。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教学特点,这种多元评价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如信息教学平台中教案完成情况和片段教学自我练习等)、阶段性模拟教学实训检测、网络自主学习、课后小组合作学习与实践等方面内容。评价主体多元化,有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幼儿园教师与幼儿评价、信息教学管理平台与智能教学软件评价等。评价的方式有常模参照测验、对学习过程与结构的描述、结果分类标准等,可以是系统自动评价,也可以是口头评价、教学平台的留言评价。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元评价贯穿教学过程,具有时间、空间开放性以及信息呈现及时性等特点,能适时监控、管理、反馈、指导学习情况,凸显评价总结、纠正、引领的功能,是实现高效学习的有力保证。
四、结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通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探索实践,笔者认为信息化学习环境设计是其必要前提,信息化情境学习设计是其主要内容,信息化学习活动是其不可或缺的过程,信息化多元评价是其有效的保证。近年来,所教专业的多名学生连续在市级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5-8.
[2]张建留,徐天伟,师文浩,等.论教育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7):59-61.
[3]赵彦彬,巩红丽.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成人女性有效学习策略[J].成人教育,2011(11):8-10.
[4]沈嘉纯,庞笑.信息技术下高校外语课堂教学多元评价实践研究[J].管理观察,2018(14):94-98.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211.htm